自从华为以及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遭到美国的制裁之后,国人对于基础材料、高端工艺和高端芯片等国内制造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国家也在这一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开始积极跟企业合作,通过专利技术转化推动进口替代,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在不断地提高国产化,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只是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是,在光刻机和芯片呼声高涨突围的背后,我国工业软件头顶也悬着一把利剑,而且是相对光刻机和芯片,最为薄弱的基础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一旦工业软件一旦掉链子,所谓的芯片制造业不过就是一堆废弃的硅土。
最近的俄乌之战发生之后,美国就迅速把制裁之手伸向了工业软件领域,美国科技巨头欧特克宣布在俄罗斯暂停运营旗下的全系CAD软件,要知道这些CAD软件是支持工业生产的命脉。
早在2018年4月,美国就曾对中兴进行芯片禁运制裁,与此同时美国工业软件巨头企业Cadence,也对于中兴实施了软件禁运,一时间中兴成为众矢之的,其销量更是在短时间节节败退。2020年哈工大、哈工程又被禁用“工科神器”MATLAB,甚至最近,国内的无人机巨头大疆科技都被禁止使用美国设计软件公司 Figma 的产品,并且华为、360 等公司的企业账 也同样遭到了该软件的封禁。
从中俄共同的遭遇,不难看出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工业软件指的是在工业领域中,参与研发到整个生产控制所有环节中,使用到的软件或者系统。工业软件在工业领域中发挥着主导位置,没有工业软件就没有现代化工业生产。伴随半导体和AI的发展,工业软件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然而从我国工业软件的总体状况来看,跟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多个领域,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国产化程度也较低。技术方面跟国外厂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高端领域的占比更是极低。整个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着缺少芯片和工业软件的问题。
根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年增加值大约在3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重的接近30%,但是中国工业软件的产值规模只占全球比例的6%。二者存在严重的不匹配问题。更不要说当前中国正在进入制造业转型智能化时期。工业软件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的灵魂。
工信部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竟高达人民币81616亿元,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49868亿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收入都被国外企业拿走。
首先在研发设计类方面也就是CAD、cam等产品设计相关的工业软件,我国95%依赖进口,虽然国内也有一大批厂商推出类似的软件,但是可运用的工业机理比较简单,系统功能又比较单一,行业的复杂度也比较低,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就拿我们经常说的发动机来说吧,不管是汽车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目前主流的设计软件都是采用国外的产品,其中法国的达索信息公司、德国西门子和美国的参数技术公司。
在生产制造类相关的软件。比如PC等用于工厂生产制造现场管控的软件,我国目前的产业规模是在450亿元左右,国产化率达到了50%。但是高端部分仍然依赖于国外厂商。
不过在DSC也就是分散控制系统方面,国内厂商市占率领先。产业规模达到了93万亿元。其中中控技术的DCS产品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了28.5%。连续十年蝉联国内第一。
在经营管理方面因为市场空间比较大。所以我国的相关的软件企业也比较多,典型的比如erp,scm,crm。等侧重于工业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的国内市场规模接近了500亿元。
在中低端市场,中国的金蝶,用友两款软件占市场占比比较高。虽然sap和Oracle的市场份额只有17%。但是这两个软件几乎垄断了国内大型国企和央企的市场需求。
导致这样的结果也不意外,原因在于中国的各项产业发展进度相对欧美日本比较滞后,因此中国在推进生产制造升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购买外国的工业软件。不管是国内的设计、生产制造还是经营管理,自然也就会选择从外国进口。
同时由于外国厂商掌握了很多产业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使得其技术更加地完善,迭代速度也更快。这也让很长时间里国产工业软件追赶不及,变得越来越落后,最终无奈只能选择躺平。
当然更关键的一点是软件这种产品是一旦做大了之后,是可以实现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因此相比于工业品方面,中国通过廉价模式获得优势,软件却不能走上这一条道路,这也让中国本土的国产工业软件相,相比之下,追赶之路要艰难了许多。
但是中国要想追赶虽然难度极大,壁垒极高,但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技术迭代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尤其是中国通过云服务提高在线协同能力,就可以提升我国在工业设计领域进步的速度,这也是去年高龄资本投资了十家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原因。
当然第二个机会就是国内软件企业要通过快速兼并收购进行壮大,毕竟西方大型工业软件公司走的都是这么一条路。第三个机会就是中国目前处于人才红利爆发加上又具备市场红利,这一点是欧洲和日本无法比拟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