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安全设置为何总与“人性化”相悖?其实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IT 身边事 |ˉ世界科技事

曾经,深圳一朋友在路边“违停”几分钟后手机上就收到了处罚信息,由于当地有“十分钟违停免罚”条例,于是他赶紧从厕所出来发动了车子、然后马上开始相关操作。

然而,手忙脚乱地按提示找到了相关操作菜单、经过“注册、拍照、视频验证、选择路段、上传照片、申请提交……”等许多步骤后,系统却提示“违停已超十分钟,本次申免不符合相关条例”。朋友一看手表,从停车开始到提交申请确实已超过了十分钟,其中光是申请操作就接近三分钟。

警察不管你违停了多久、看到有车违停就贴单

上类似的吐槽也不少,对此,有关部门的解释是“为了程序的操作安全,因为这涉及车辆及车主的个人隐私信息”、注册和熟悉之后就好办了!针对以上吐槽,据说现在提交申请的时间已放宽到半小时以内,不过对于软件小白来说,半小时恐怕都未必懂得如何操作的、而且有时也会遭遇 络信 的问题操作失败。

软件的安全设置无疑是现在的客户端程序第一要考量的。从前的 银操作多需要U盾,由于U盾仅能匹配指定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及 络浏览器(如IE)、还需要时刻随身携带,遭到了广大用户的唾骂。后来,有些银行又推出了无需电脑支持的硬件编码器,这确实方便很多了,不过还是需要随身携带。

银的安全“代价”很多人都有体会、简直太扯了

今日,手机动态验证码及 银移动客户端上的操作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可见,这当中的“安全设置”还是具有很大改善空间的,不是不可为、往往是不想为罢。

有部叫《绝境逃脱》的国外电影,就探讨了智能汽车、手机操作与人性化的问题。电影中的智能汽车具备全方位的安全设置,可车内操作或由手机远程控制、可交由电脑AI全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一旦启用了“堡垒模式”,这汽车就是“打不死的小强、砸不破的盒子”,车内外之间的保护是非常严苛安全的!

这就是上文提及的电影

但问题也因此来了:假如手机被遗忘在车内、车主又在车外头;假如手机因误触或其他原因开启了“堡垒模式”,这时候连车主岂不是也没辙了?对于这问题,电影里的汽车设置了智能AI模式,这时候车主还是可以通过身份识别打开汽车的,不过万一关闭了该智能模式(全手动操作)呢?……世上不存在没有漏洞的安全设置,电影故事正是由此角度展开。

这电影里,车主因为对汽车AI感到厌烦而关闭了智能AI模式,临时下车时又将手机遗留在车上、还交给车内幼儿在玩耍。

结果呢,啥都不懂的小孩就意外地通过手机打开了汽车的“堡垒模式”,彻底将这对母子隔绝在车内外!由于这车子任你锤子砸、机枪扫都无法破坏,手动模式下又无法与汽车AI直接对话,这样的“安全”简直太讽刺了。

现在智能汽车正在蓬勃发展、会否出现上述电影的安全事故?

当然,这只是一部科幻电影,当前世界上还没出现这样的汽车;即便是如此先进的汽车,它尚存在这样无法彻底解决的安全漏洞,那么当智能AI要向这方面发展时、又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呢?

IT科技发展到今天,指纹识别、脸部识别、语音识别等等的各种安全模式都有了,不过距离彻底的“安全”还是有距离,也许这就是“世事无绝对”的缘故。既“无法绝对”就必有漏洞、当这漏洞被人广泛使用,所谓的安全也就不复存在。

我说软件的安全设置总与“人性化”相悖,说的就是这样的悖论:安全与“人性化”往往是矛与盾、永远都可以彼此相互攻克,科技再如何发展也无法破除该矛盾定律。目前是如此、在科幻设置中同样如此。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国很朴实的一句俗语就道出了这其中的真谛,所以理论上、地球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软件、不存在绝对无法越狱的监狱、不存在绝对无法破解的安全设置。当下,人们能做的、就只能将破解各种漏洞的代价越做越大、从而“最大限度”(不是绝对哦)地保障安全,是不是这个理?

这两位老大的话你相信不?

凭心而论,当下手机上的指纹密码、脸部密码等确实可以破解(如苹果手机及iOS系统),不过从破解过程看、还真不容易做到、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而一个普通人的手机,又值得某些机构费很高代价去破解么?

从这角度看,这些安全设置其实已经非常好了,不过由于商业竞争,往往就有各种“某安全设置被破解”的新闻尘嚣 络之上、相关竞争对手的水军们也就纷纷一人一脚猛踩、仿佛该安全设置已完全沦为了虚设。

指纹ID到底是被破解了还是难以破解?

在安全设置的“漏洞”及“堵漏”过程中,这就是持续的“猫捉老鼠”的过程,只要世上还有猫和老鼠,这样的游戏就会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上看嘛,《猫和老鼠》中汤姆与杰瑞的历史可比当今的IT科技史要长得多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25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