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综合知识真题9
9.关于软件测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采用桌前检查、代码走查和代码审查属于动态测试方法
B.控制流测试和数据流测试属于白盒测试方法
C.软件测试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等类别
D.回归测试的目的是软件变更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符合性以及功能、性能 等要求的不损害性
答案:A
独家真题解析:
■考到的知识点:软件测试的方法、测试的类型
■所属章节:第1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1.4.5 软件测试及其管理
■知识点位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P49-P51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知识点!
■难度:★★
■试题解析:
教材(第3版)P49,桌前检查、代码走查和代码审查都是静态测试方法,不运行程序的。
■相关知识点:
1.测试的方法
软件测试方法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是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静态测试包括对文档的静态测试和对代码的静态测试。对文档的静态测试主要以检查单的形式进行,而对代码的静态测试一般采用桌前检查(Desk Checking)、代码走查和代码审查。经验表明,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30%~70%的逻辑设计和编码错误。
动态测试是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程序进行软件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主要用于软件单元测试中。它的主要思想是,将程序看作是一个透明的白盒,测试人员完全清楚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白盒测试方法主要有控制流测试、数据流测试和程序变异测试等。另外,使用静态测试的方法也可以实现白盒测试。例如,使用人工检查代码的方法来检查代码的逻辑问题,也属于白盒测试的范畴。白盒测试方法中,最常用的技术是逻辑覆盖,即使用测试数据运行被测程序,考察对程序逻辑的覆盖程度。主要的覆盖标准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修正的条件/判定覆盖和路径覆盖等。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主要用于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中。黑盒测试将程序看作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完全不考虑(或不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算法,而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SRS的要求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例如,文件和数据库等)的完整性等。黑盒测试根据SRS所规定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一般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状态图、随机测试、猜错法和正交试验法等。
2.测试的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GB/T 15532-2008,软件测试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配置项测试和回归测试等类剐。
(1)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软件构件或00软件中的类(统称为模块),其目的是检查每个模块能否正确地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计约束等条件,发现模块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单元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从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通路、出错处理通路和边界条件等方面对模块进行测试。
(2)集成测试。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集成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概要设计文档。除应满足一般的测试准入条件外,在进行集成测试前还应确认待测试的模块均己通过单元测试。
(3)确认测试。确认测试主要用于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根据用户的参与程度,通常包括以下类型。
?内部确认测试。内部确认测试主要由软件开发组织内部按照SRS进行测试。
?Alpha测试和Beta测试。对于通用产品型的软件开发而言,Alpha测试是指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通过Alpha测试以后的产品通常称为Alpha版;Beta测试是指由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洌试,通过Beta测试的产品通常称为Beta版。一般在通过Beta测试后,才能把产品发布或交付给用户。
?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指针对SRS,在交付前以用户为主进行的测试。其测试对象为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验收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的用户工作环境下,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开发技术合同或SRS。验收测试的结论是用户确定是否接收该软件的主要依据。除应满足一般测试的准入条件外,在进行验收测试之前,应确认被测软件系统已通过系统测试。
(4)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系统测试的技术依据是用户需求或开发合同,除应满足一般测试的准入条件外,在进行系统测试前,还应确认被测系统的所有配置项已通过测试,对需要固化运行的软件还应提供固件。一般来说,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等,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性能测试主要验证软件系统在承担一定负载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和资源利用率等。
(5)配置项测试。配置项测试的对象是软件配置项,配置项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软件配置项与SRS的一致性。配置项测试的技术依据是SRS(含接口需求规格说明)。除应满足一般测试的准入条件外,在进行配置项测试之前,还应确认被测软件配置项已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6)回归测试。回归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符合性,以及软件原有的、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回归测试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未通过软件单元测试的软件,在变更之后,应对其进行单元测试。
?未通过配置项测试的软件,在变更之后,首先应对变更的软件单元进行测试,然后再进行相关的集成测试和配置项测试。
?未通过系统测试的软件,在变更之后,首先应对变更的软件单元进行测试,然后再进行相关的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
?因其他原因进行变更之后的软件单元,也首先应对变更的软件单元进行测试,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软件测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