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虾米音乐停服的消息尘埃落定后,两个微信音乐群突然活跃了起来。
其中一个群,名字就叫“xiamipa”,明明白白地昭示着274名群员的平台身份。笔者某一次在虾米听歌翻看评论时,看到了一则群友招募,于是进了群。群员们没有多余的情感表达,每天就是在群里分享歌曲链接,风格从爵士、灵魂、funky disco,到citypop、港乐、民歌运动,不一而足,陪伴着彼此度过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其运行风格,像极了虾米这个音乐app本身。
11月30日这天,xiamipa炸锅了:
累计播放几万,收藏歌曲几K,这是虾米音乐用户的标准写照。然而和整个互联 音乐用户群体相比,这些流量微不足道,曾高居鄙视链顶端的虾米,如今甚至没有了立锥之地。有评论称:关闭,反而是“解脱”了。
为什么偌大的音乐市场,容不下一个纯粹的听歌软件?上图中一位虾友提到:好不容易找到个没有太多铜臭味的听歌软件。试着翻译过来,就是:在资本裹挟、版权纷争、流量站队的合围下,唯一一片纯净的音乐净土,终于也消失了。只有无数个xiamipa的群友们会怀念它。
当潮水从虾米身上退去时,没有一滴流量是无辜的。
1、小虾米,大时代
不少虾友们把创始人王皓视为教主。他们之所以能够趣味相投地找到彼此,在这个时代很“不正确”地避开流行音乐、转而寻求老歌和独立音乐的慰藉,都是因为有王皓“反智主义”的感召在前。
王皓是电子系毕业的工程师,却钟情于音乐。大学时他就开发过一个音乐论坛,方便玩音乐、爱音乐的人们交流,日后的虾米 ,就是这个音乐乌托邦的现实版。也因此,虾米的产品设计和运营等,都有些违背正常的商业和互联 逻辑。
王皓希望虾米能聚集一批最有品味、眼光最好的粉丝,以及音乐人。这种独特的基因决定了虾米的特异之处,比如每日推荐会向小众作品倾斜,比如播放界面刨根问底地界定出每一种细分音乐类型,还对音乐人生平介绍有闻必录,如数家珍。
资料显示:在虾米近600万的曲库里,5000多个独立音乐人的歌曲每天被听的比例达到11%左右。一些音乐人因此被发掘,得以一举成名。
笔者所在xiamipa,刚好就有5000位独立音乐人中的一位。他现在的心境如下:
然而“唯一尊重独立艺人”、以小众音乐起家的虾米,却诞生于流量时代,这就注定了它的“先天不足”。所以当移动互联 +版权大战几乎同时兴起,虾米立刻觉察到了潮水的流势。等待它的命运,一是要主动绑定巨头,二是依然面临着更强巨头的绞杀。
王皓说过:数字音乐市场这两年会有很多的变化,未来会是一个大资本进入巨头游戏的时代,虾米作为独立音乐平台会比较危险,跟一些大的平台在一起,会安全一些。虾米接过了阿里的橄榄枝。但实际上,先天不足的虾米从来就没有机会成长为大众平台。
与此同时,深谙娱乐产业之道的腾讯走向了另一面。他们并入海洋音乐形成巨头TME,占领了流行音乐的版权赛道。从这时起,音乐已经变成了一场拼资本、堆积版权的B端游戏,那些在乎音乐本身的用户和音乐人,从那时起就注定没有了空间。
2、被夺去的音乐梦想
虾友们从未真的“绝对鄙视”QQ音乐,或是“相对鄙视” 易云音乐。小众音乐的井水里养大的虾米,不会去犯流行音乐的河水。
然而产业端的竞争是残酷的。2016年,腾讯QQ音乐与海洋音乐集团合并,成为在香港上市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他们斥巨资签下多个唱片公司的互联 独家代理权。版权费在几年之间从数万升高到数百万。2018年时,腾讯音乐已拥有200多家唱片公司的超过2000万首歌曲,成为中国最大的音乐版权曲库。
然而今时今日的“音乐产业”,似乎已不再关乎音乐本身。TME左手版权,右手流量,成为了产业中最“正确”的玩家;另一边,虾米错过了布局版权的最佳时机,版权流失造成用户的大量流失,反过来用户流失又降低了虾米对版权方的吸引力和话语权,形成恶性循环。
2017年,滚石音乐版权易主百度,相信音乐、寰亚音乐转售TME;2018年,华研音乐的合约到期,转投 易;2019年,和BMG合约到期。
等到连音乐人们也开始被迫离开时,那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散场了。演出结束了。
王皓离开虾米时留下一句话:“我投身这个行业已经八年了,初衷是想让这个行业跟上时代,但是现在行业现状已经荒诞到令人发指。”
这是互联 产业逻辑,没毛病:从一个领域切入来布局全产业链,从而取得革命果实获得全盘胜利。“小而美”是不正确的,它只有宣告退场。
虾米也曾有音乐梦想,但追逐流量的平台方、追逐资本的版权方——以及,追逐版权的用户,他们给虾米机会了吗?
音乐群里,虾友们还在默默分享着一首首老歌:
Never Can Say Goodbye——Isaac Hayes
Wishin’ And Hopin’——Dusty Springfield
The Show Must Go On——Quee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