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度优秀学术论文

评选出的论文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前瞻性,体现出了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今后《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将继续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在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度优秀学术论文

我国煤矿主要灾害事故特点及防治对策

丁百川

摘要:为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对2011—2016年我国煤矿主要灾害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煤尘事故的基本情况和灾害特点进行了分类论述,对各类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和教训进行了详细分析,据此提出了防治重大灾害的”五个转变”措施建议,即由局部治理为主向区域治理为主转变,由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物防综合治理转变,由”单打独斗”向群防群治转变,由灾害管控为主向风险预控为主转变,由过程防治为主向源头预防为主转变。

互联 +感知矿山安全监控系统研究

丁恩杰,金雷,陈迪

摘要:针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基于互联 +的感知矿山安全监控系统研究,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互联 +感知矿山模型的安全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具有3层结构,分别是感知层、信息集成与数据库层和决策应用层。指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重点在于感知层,分析了感知层实现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所用到的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当前制约煤矿互联 +发展的关键技术。将互联 +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上,可减少重大灾害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事故伤亡,提高灾后救援能力。

我国煤矿顶板管理现状及防治对策

于健浩,毛德兵

摘要:随着我国煤矿采掘装备、支护技术的改革以及中小煤矿的逐步退出,我国煤矿顶板管理形势得到了根本好转,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顶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依然较大,顶板灾害防治形势依旧严峻。基于此,从支护装备、支护技术的改进及特殊复杂条件巷道的支护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矿顶板管理现状。根据2000—2015年我国煤矿顶板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了近年来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总体分布情况与灾害特点,并对传统顶板事故和新型顶板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结合当前煤矿客观实际和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煤矿顶板管理的防治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煤矿监管部门及煤炭企业加强顶板管理提供借鉴。

ZMK5530TZJ100型车载钻机的研制

凡东,常江华,王贺剑,田宏亮

摘要:为解决车载钻机以往主要依赖进口,使用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亟需研制高性价比且适宜于煤层气钻孔施工的国产车载钻机。在分析地面煤层气开发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出钻机应具备2 000 m深的钻进能力,在直井施工时应通过提高工艺适应性来提高钻进效率,定向井应满足孔底钻具角度的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ZMK5530TZJ100型车载钻机,将柴油机动力系统、电液控制系统和钻进系统等集成于车辆底盘之上,结构紧凑;设计了主轴制动功能,实现孔底钻具角度的精确控制;采用伸缩式桅杆结构的给进机构,结构紧凑,行程长;设计了具有多种电液联动保护功能,系统冷却采用恒温闭式控制。ZMK5530TZJ100型车载钻机在晋城寺河矿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最大钻孔深度1 675 m,钻机具有较好的工艺适应性和可靠性。

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研发及应用

王国法,李希勇,张传昌,任怀伟

摘要:针对8 m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控制、液压支架可靠性保证、超大煤量自适应连续运行、工作面配套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建立液压支架与围岩的耦合力学模型,采用”双因素控制法”确定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设计伸缩梁与护帮板分离的三级协动护帮装置、大缸径抗冲击双伸缩立柱,有效控制片帮及顶板压力;采用高强度结构钢及智能焊接新工艺提高8.2 m大采高液压支架可靠性;基于无极软启动、超大规格链条及传动系统和电直驱齿辊式连续破碎装置,研制超大煤量自适应刮板输送机;综合对采煤机行走传动、带式输送机可折叠机身、超前液压支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研发了首套8 m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并在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108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试验表明:成套装备能有效地控制顶板和煤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煤流运输顺畅,无大块煤堵塞,试验期间工作面最高日产5.7万t,月产达到150万t以上。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王建文,王世彬,杨军,王琦,麻路路,何满潮

摘要:为解决采煤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破坏等问题,根据柠条塔煤矿S1201工作面实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过程中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建立顶板切缝力学模型,对该矿厚煤层切顶卸压巷道裂隙发育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巷道划分超前支护区、动压影响区和成巷稳定区以及裂隙发育判据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发育主要集中在动压影响区;从控制基本顶动压、顶板支护强度和采空区帮侧向压力等方面考虑,采取了增大临时支护距离、加强主动支护强度和优化顶板切缝参数的针对性控制措施,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巷道中部顶底板移近量由320 mm减至200 mm,且裂隙区内裂隙不再扩展,顶板稳定性控制效果良好。

我国低煤阶煤煤层气地质研究综述

王博洋,秦勇,申建,汪岗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低煤阶煤煤层气尚未实现区块、盆地层次上商业化开采的现状,为加深对以”可采性”为核心的低阶煤层气开采地质条件的认识,从低煤阶煤煤层气成因、煤储层特性、煤层气成藏模式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低煤阶煤煤层气基础地质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低煤阶煤煤层气具有3类成因及多气源补充的特点;煤储层宏观裂隙张开程度及连通性好,基质孔隙度较大,具有吸附时间短、解吸效率高、扩散量低,扩散系数和扩散率较高,渗透率偏低的特征;气源补给与保存条件是控制低阶煤含气量的关键。目前低煤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仍需解决4个方面的地质问题:1以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界定低煤阶煤煤层气形成工业气流的含气性参数下限;2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及主控地质因素研究实现储层可改造性预测;3三相态时空分布规律及各相态的地质控制因素是探寻低煤阶煤煤层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地质条件的核心问题;4建立以”可采性”为核心的低煤阶煤煤层气可采地质模式与地质选区评价体系。

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任怀伟,孟祥军,李政,李明忠

摘要:针对8 m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稳定性下降、装备功率和尺寸大幅增加,将对控制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的现状,开展超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布置在液压支架上的压力及倾角传感器,构建液压支架支护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在采煤机记忆截割和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基础上,依据修正后的采割曲线实现自动割煤;提出刮板输送机多电动机功率协同的智能驱动策略;采用三进三回环形供液及高压自动补偿技术,实现动力系统最小压力波动、最大瞬间供液的智能控制。上述技术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金鸡滩煤矿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煤壁片帮、支架初撑力不足、刮板输送机压死等问题明显减少,三级护帮动作时间减少1/2,大幅提升了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可有效满足超大采高工作面的控制需求。

低渗煤层CO2预裂增透高效瓦斯抽采原理及应用

孙文忠

摘要:为了解决低渗透煤层抽采效率低、抽采时间长等难题,提出利用CO2高能气体预裂增透技术改造低渗透煤层,增大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量和抽采效率;通过分析低渗煤层高能气体预裂增透技术的卸压增透机理,制定了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高能气体预裂增透瓦斯抽采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高能气体预裂能够在煤层形成裂隙卸压圈或裂隙卸压区,使圈(区)内煤层透气性和瓦斯解吸速度增高,掘进工作面预裂增透后的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平均抽采纯流量和平均百米钻孔抽采纯流量分别增加了1.5、4.7、17.8倍;回采工作面预裂增透后,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平均抽采纯流量和平均百米钻孔抽采纯流量分别增加了0.8、1.0、1.5倍。

采空区瓦斯抽采高位钻孔施工技术及发展趋势

孙荣军,李泉新,方俊,许超

摘要:为了解决采用专用巷道和埋管法抽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存在的施工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基于顶板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和上隅角瓦斯抽采技术原理,提出由预抽钻孔和高位钻孔构建的煤与瓦斯共采体系,分析了现有回转钻进技术和滑动定向钻进技术施工高位钻孔的优点和不足,介绍了最新开发的复合定向及大直径回转扩孔钻进技术方法与试验应用情况,高位定向钻孔成孔深度达到1 026 m,成孔直径达到153 mm;同时针对当前高位定向钻孔存在的一次成孔直径小、二次回转扩孔速度慢、裸孔完孔易堵塞瓦斯抽采通道等问题,提出大直径一次成孔技术、复合扩孔钻进技术和筛管完孔技术的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提高高位定向钻孔的一次成孔直径、钻进效率、钻孔深度和钻孔利用时间,降低施工风险,提高高位钻孔经济性和瓦斯抽采效果。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

孙继平,钱晓红

摘要:分析总结了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现状,即煤矿事故发现和 警主要由人工完成,无便携式抗灾变应急通信装备,无遇险(难)人员定位系统,灾区远距离侦测主要采用高压气体发射探测球,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实用性差,事故应急救援决策主要依靠经验,灾后风流调控通过主通风机反风,井下逃生通道构建主要靠人工等。提出了融合水源、水位、水质、隔水层和透水通道等多元信息的水灾事故自动发现和 警方法,融合温度、烟雾、气体等多元信息的火灾事故自动发现和 警方法,融合热、力、气等多元信息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自动发现和 警方法。提出了抗灾变应急通信,遇险(难)人员定位,搜救机器人,灾区气体远距离遥测,基于大数据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逃生通道机械化构建等方法。

煤矿采空区地面综合物探方法优化研究

李文

摘要:为实现对煤矿采空区灾害的精细探测,基于采空区类型划分、地面物探方法特点及适用性研究、综合物探案例分析,进行了地面综合物探方法优化。结果表明:煤矿采空区地面精细综合探测应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做到地震类方法与电磁类方法相配合、同类物探方法相补充,测 密度布置及参数设定符合探测任务要求;埋深小于50 m的极浅采空区宜采用探地雷达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埋深50~150 m的浅层采空区宜采用浅层地震法、瞬变电磁法或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埋深150~400 m的中深采空区宜采用地震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或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埋深大于400 m的深层采空区宜采用三维地震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或瞬变电磁法探测。

智慧矿山框架与发展前景研究

李梅,杨帅伟,孙振明,吴浩

摘要:首先回顾了我国数字矿山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数字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剖析了当前数字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创新技术角度提出了智慧矿山的技术框架,并对智慧矿山发展中面临的安全、管理、效益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物联 、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虚拟现实、柔性生产、扁平化管理等新思路将成为未来矿山企业发展新的契机。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技术研究及应用

何向宁,陈勇,秦征远

摘要:针对综放工作面过空巷受到超前采动支承压力影响,造成空巷围岩塑性区和破碎区范围扩大,易引发大面积的冒顶和片帮的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木垛支护、锚杆支护和高水充填材料充填3种支护方式下的空巷围岩稳定性,得到了3种支护方式下,围岩应力、巷道变形以及塑性区分布特征,最终确定高水材料充填为优选支护方式。基于不同水灰比高水充填材料的性质,确定了高水材料充填施工方案,并进行了综放工作面过空巷充填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过空巷期间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仅增加3.5%,工作面过空巷后,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未出现异常的矿压显现,充填过空巷效果良好。

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高抽巷合理层位的确定

宋卫华,李幼泽,韩彦龙,赵辉,赵春阳

摘要:为解决下沟煤矿ZF301工作面所在的高瓦斯区域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工作面风流及上隅角瓦斯经常超限的问题,基于采动覆岩破坏形成的”O”形圈理论,提出在其顶板布置高抽巷的治理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顶板岩层断裂高度为47.03~58.23 m,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高抽巷在45、55、65 m三个不同垂距的抽采效果,得到55 m层位的高抽巷抽采瓦斯体积分数最大,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最小,且在1%以下。现场将高抽巷布置在50 m层位,正常回采期间平均瓦斯抽采纯量为31.58 m3/min,占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例达到了69.74%,使风排瓦斯量下降到4.79 m3/min,上隅角瓦斯从未超限,达到了工作面瓦斯防治的目的。

综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

张科学

摘要:基于现场调研、统计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综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综掘工作面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分2个阶段,即可视远程干预型智能化无人开采和自适应型智能化无人开采;指出了综掘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的极值宽度为4.5 m,且综掘智能化工作面断面宽度不宜超过4.5 m;得到了综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工序、控制系统(围岩探测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大断面巷道变形智能控制技术、掘进机智能化技术、锚杆支护智能化技术、运输系统智能化技术和视频监控智能化技术是综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综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后续长足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部开采矿井水害区域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发展

张党育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深部开采矿井水害区域治理技术的有效性,降低底板突水的危险性,以邯邢矿区为例,总结分析了目前深部开采矿井水害区域治理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岩溶发育规律、水害治理模式、定向井设计及施工工艺优化、可控注浆工艺、水文地质信息综合判识技术及深部开采水害管控体系构建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各技术研究与发展方向。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与发展

范京道

摘要:为了实现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提升煤矿灾害防治技术水平和安全科技保障能力,结合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综采技术的成功实践经验,介绍了研发机架协同“割三角煤”工艺,超前支架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操作系统,工作面视频监控等关键技术,科学分析推广应用该套技术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指导该套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今后智能化综采技术的科研攻关重点和创新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煤层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施工技术与发展趋势

赵建国

摘要:基于采空区顶板竖”三带”与横”三区”理论,分析了顶板高位定向长钻孔技术瓦斯抽采基本原理与优势,总结归纳了”定向先导孔+扩孔”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施工装备系统组成。利用该成孔技术与装备在陕西彬长集团文家坡煤矿410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试验,完成顶板高位定向长钻孔2个,累计钻孔进尺1 221 m,单孔主孔深度超过480 m。同时,针对现有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液动冲击辅助碎岩扩孔钻进技术与大直径孔定向钻进技术,进一步增大钻孔终孔直径,提升钻孔施工效率,保证钻孔施工安全。

水煤浆制备与应用技术及发展展望

段清兵,张胜局,段静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水煤浆在原料煤选择上的变化及在添加剂和水煤浆制备工艺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燃料水煤浆在电站锅炉和导热油炉的应用效果,并对德士古(Texace)水煤浆气化、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清华水冷壁水煤浆气化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基于燃料水煤浆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意义和气化水煤浆在化工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进一步拓展制浆用原料煤煤源,开发新一代高效节能的制浆工艺和设备,研发高性价比的水煤浆添加剂,开发新一代水煤浆燃烧技术和气化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水煤浆技术的研究方向。

基于二氧化碳深孔致裂增透技术的低透煤层瓦斯治理

贺超

摘要: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中存在长深钻孔抽采有效影响范围小、抽采效率低、抽采周期长等问题,在司马煤矿3 煤层1211工作面进行100 m深孔二氧化碳致裂强化增透的试验及应用,以提高煤层透气性,缩短瓦斯抽采周期。在未抽采及已抽采煤层中分别进行了100 m深孔致裂试验,采用示踪气体法,确定了煤层致裂增透钻孔间距为10 m。通过在1211工作面走向300 m范围内的煤层深孔致裂增透应用表明:利用二氧化碳深孔致裂能实现对3 煤层的高效渗透和瓦斯驱替,煤层瓦斯解吸量和瓦斯压力显著降低,在60 d内煤层瓦斯含量平均降低1.8 m~3/t,改善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难以抽采的现状,显著缩短抽采周期。

近距离煤层煤柱及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

郭放,高保彬,牛国庆,王祖洸

摘要: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部区段煤柱和采空区对下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的影响,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交河煤矿2-2-601综采工作面在上覆已采煤层留设煤柱和采空区下开采时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综采工作面在煤柱与采空区下的矿压显现呈现不同规律:煤柱下方液压支架的最大工作阻力大于采空区下支架载荷;在周期来压时,煤柱下方液压支架的循环末阻力比采空区下方增加了332.1 k N,平均来压步距增加1.07 m,而动载系数下降了8%;煤柱两侧边界下方载荷高于煤柱中部下方载荷,并在煤柱中心线处出现峰值,煤柱正下方及边缘两侧各10 m为影响区域。

基于测井参数的煤体结构预测模型及空间展布规律

陶传奇,王延斌,倪小明,张崇崇,马婷

摘要:为了定量、准确地预测煤体结构空间展布,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煤层气测井和钻井取心数据,引入煤岩地质强度因子的概念,对煤岩煤体结构进行宏观描述与定量表征,通过分析煤体结构表征值与各测井曲线间相关性,选取体积密度、自然伽马、井径、声波时差、电阻率曲线,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煤体结构预测模型,并对取心煤体结构进行了验证,对柿庄北区块煤体结构进行单井分层划分,进而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测井参数建立的煤体结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供煤层气储层改造借鉴应用。

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述

崔希民,邓喀中

摘要: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开采沉陷预计不仅是评价采动损害程度、选择采动损害控制措施的基础,也是开采设计优化、土地复垦和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从预计方法的表达形式、理论基础、时间过程和特殊条件影响等4个方面分析了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讨论了开采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预计参数的确定和预计误差,强调了预计误差和拟合误差的区别。从现有预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时空力学模型、复杂地质体的节理界面效应、急倾斜煤层开采、深部开采、数值模拟、地面监测数据实时获取、预计结果的可靠性与不确定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开采沉陷预计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煤矿综采综掘设备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展望

符如康,张长友,张豪

摘要:阐述了煤矿智能化感知与控制具有的技术内涵,对我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远程控制开采和综掘工作面高效一体化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国外领先的LASC技术实现的三维姿态、自动调直、水平控制功能和IMSC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对国内综采设备、综掘设备智能化感知与控制新模式进行了探索。指出了综采设备的智能化开采、煤岩监测、远程控制、连续推进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采煤机智能化感知与控制技术的关键所在;提出了综掘设备要实现智能化感知与控制的技术突破。同时针对制约发展存在的智能探测、智能决策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引入实时三维GIS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进行了展望。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及在围岩控制中的应用

康红普,冯彦军

摘要: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围岩控制中,主要用于坚硬顶板弱化和高应力巷道围岩卸压。在分析现有水力压裂理论的基础上,介绍国内采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获得的有关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包括常规压裂与定向压裂方法,压裂机具设备与工艺,及压裂效果检测仪器与方法。介绍水力压裂在回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弱化,及受多次采动影响的高应力巷道卸压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和评价压裂效果。最后,根据煤矿井下煤岩体特点,提出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危险环境下救援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葛世荣,朱华

摘要: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危险灾变环境下的救援机器人发展现状,总结了救援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问题,分别对消防救援机器人、地震救援机器人、矿山救援机器人、核事故救援机器人和水下救援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每种机器人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危险环境下救援机器人的共性关键技术包括4种能力,即良好的移动性能、感知能力、通信能力与续航能力。同时,针对不同救援机器人的应用环境,指明了各自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不论是哪种机器人,救援功能的集成化、救援行为的自主化、救援任务的协同化与救援装备的轻量化都将是其发展方向。

底抽巷穿层钻孔封孔深度与布孔间距优化研究

程志恒

摘要:为了研究抽采钻孔间距、封孔深度、抽采时间对抽采瓦斯浓度的影响,以沙曲矿高瓦斯突出煤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场围岩破碎区及其应力集中区现场开展了不同封孔深度的瓦斯抽采对比试验,应用COMSOL数值软件分析了抽采时间及布孔间距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穿层钻孔封孔深度和布孔间距。结果表明:随封孔深度增加,瓦斯抽采浓度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且存在临界封孔深度;随抽采时间延长,相邻钻孔间瓦斯压力降低呈叠加效应,抽采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确定了沙曲矿4 煤层穿层钻孔封孔深度及布孔间距均为10 m;实测得出单孔平均抽采流量随时间延长呈负指数衰减,一年抽采期后有效消除了抽采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新进展及其方法论思考

靳德武

摘要:为有效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针对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特点,分析了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注浆改造、矿井水害监测预警、过水大通道快速封堵等4个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如突水案例知识挖掘、顶板涌水量动态预测、岩溶水害超前区域治理、突水监测技术基础等,这些新进展的取得丰富和发展了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体系的科学内涵,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在回顾上述4个方面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从哲学方法论角度,构建了岩溶水害防治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主动、适应、改造”的水害防治三观点,以及”合理性、完备性、协调性、变通性、可靠性”等防治水工程设计五原则,并提出尽快设立水害治理工学、大力推进其工程控制标准研究的建议。

我国煤基活性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解炜

摘要:针对煤基活性炭在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水处理、烟气净化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个领域,结合活性炭吸附-反应装置、再生工艺及装备等对煤基活性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国内煤基活性炭在以上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净水活性炭再生产业将会扩大;治理焦炉及燃煤锅炉烟气的活性炭净化工艺亟待开发;应针对VOCs典型污染物研制专用活性炭及设计配套装置。

审 核杨正凯

◆ ◆ ◆ ◆ ◆

王国法院士等权威解读煤矿智能化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齐庆新研究员等深度解读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理论和技术70年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

范立民等全面解读“保水采煤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张瑞新校长等深度解读智慧露天矿山建设基本框架及体系设计

尹尚先等深度解读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研究70年:成因·机理·防治

王国法:智慧煤矿与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煤巷冒顶事故成因,以及如何预防

冲击地压分类、机理及预警

“一个钻孔就是一项工程”!阳煤集团董事长详解瓦斯治理新模式

唐永志总工程师:淮南矿区煤炭深部开采7大关键技术

张建国总工程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瓦斯防治体系建设

杨俊哲总工程师:神东矿区重大灾害防治技术

靳德武研究员: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新进展

石智军,董书宁,姚宁平,等:煤矿井下近水平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联系我们

联系人:朱恩光

电话:010-84262926

邮箱:mtkjzeg@126.com

微信又改版啦。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煤炭科技成果,请毫不客气地置顶吧。方法如下:

依次轻触:此页面标题下方的“煤炭科学技术”→页面右上角的“…”→点选“设为星标★”即可。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 人民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26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