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的贫困孩子们收到了 络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 资料照片

微信上搭起“旧衣服捐赠”平台

外企职员周女士这几天正在整理冬衣冬被,发现家里有不少用不上、却几乎还是全新的衣被,她很想把这些东西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周女士这才比较放心,目前正在整理衣被并发动身边的亲友一起捐赠,准备根据对方提供的地址邮寄。她打算选择快递方式,让对方早日得到物资准备过冬,而100件衣被的快递费大约要500元钱,她准备自己出这笔钱。

搭建平台过程中,他也发现许多问题,比如供需信息不对称,捐赠者习惯通过互联 渠道寻找捐赠通道,而接收方则大多数并不上 留信息;还比如,“ 来 去”并不是物资捐助的最佳途径,在他朋友实地走访过的贫困地区,邮局距离村民家有数公里路,物资输送很成问题……这些都是他希望思考解决的问题。

互联 慈善呼唤“公开募捐”资格

类似通过互联 做慈善的捐赠平台为数不少。有的是个人行为,有的是以企业为载体,以规范公益型 会组织形式出现的捐赠平台并不多见。而点开大多数平台,里面虽有详细的捐赠规则和受助方信息,但平台本身的性质和相关信息甚少,让人有点“摸不清情况”。

这样的问题同样也让捐赠者担心。采访中,一些爱心人士说,通过互联 渠道捐赠物资符合现代人的习惯,比起传统组织,需要的手续和流程较简单、中间环节也较少,可以更快得到反馈和看到成果,但难点就在于吃不准对方的资质和真正动机,让人将信将疑。

一家新成立的互联 金融企业工会负责人介绍说,企业鼓励年轻员工们参与慈善,作为一项凝聚力工程,但苦于找不到靠谱互联 公益组织,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传统方式,通过所在区的慈善基金分会为本市贫困孩子捐赠文具。

让互联 慈善更加规范,是 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刚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和四部门最新发文的规范互联 慈善募捐平台等规定中,都对新型慈善作出详细规定。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通过互联 开展募捐。”《草案》规定,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通过其 站或者其他 站开展募捐。在设区的市和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建立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开展互联 募捐;而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

由国家民政部、 信办等四部门联合起草的《关于规范广播、电视、 刊及互联 信息服务提供者、电信业务经营者为 会组织募捐活动提供平台服务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应当对拟开展募捐的 会组织进行验证,还应当确保 会组织使用的是本组织的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应当审查、记录、保存在其平台上发布募捐信息的 会组织的相关信息及发布时间;发现 会组织在募捐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批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 告等。

新型慈善项目更需扶持和监管

显然,一些新型互联 慈善组织并不符合相关规定,还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而一些“新、奇、特”的慈善项目正在悄悄兴起,远未达到规范化的门槛。

如今,通过手机APP软件进行夜跑计步、慢走计步已成为都市人群的运动新时尚,一家公益机构开设“捐赠步数”活动,只要一天运动超过10000步,就可以把步数捐赠出来,由资助企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提供给相应的公益项目,按1万步=2元钱对 友捐步行为进行匹配捐赠。这个项目在鼓励运动的同时,让人们参与“随手公益”。

还有一个“捐献头发”项目。这个项目是为了帮助癌症病人,为化疗病友提供假发租借服务,由好心人提供头发发束、由企业出资制作假发,无偿提供给脱发患者使用,帮助他们感受 会关爱、树立生活信心……

类似新型慈善看似“小众”,却越来越受现代人的喜爱,而这些项目要持续走下去,赢得公开募捐资质并接受 会监督,是绕不开的一条道路。对此,有专家觉得,从长远看, 络爱心公益事业发展前景无限,通过 络新媒体撒播爱心、传递正能量,时尚、新颖、快捷,很容易形成集群效应。但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人“浑水摸鱼”,利用大家的爱心来谋私利,对此确实应该提高门槛,由政府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进行惩罚。

还有的市民则表示,互联 慈善很有意义,满足了大家参与 会公共事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在互动中提高了参与者的 会责任意识。市民们希望,政府能下放权力,让 会通过互助来谋求自身治理。“政府部门最好有‘收’有‘放’,扶持为主,加强对 络公益团队的引导和培训,帮助它们成为主流慈善机构的补充和延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15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