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需要反复跑办事大厅、动辄一两个月才能办结的企业“准生证”,如今足不出户就能远程办理。这是上海政务服务跑出的“浦东速度”。环顾左邻右舍的“最多跑一次”,上海正努力争取企业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短短三五秒的人脸识别核验、填写上传个人及公司基本信息,上海达熔紫贸易有限公司的股东陈静首次创办公司便赶上了上海浦东新区企业设立登记“全 通办”的加速度,“根据微信小程序的步骤提示在家完成资料上传后,再将材料快递给企业服务中心,几天后就收到了快递给我的营业执照。没想到这么方便。”
陈静是通过浦东新区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浦通办”尝鲜企业设立登记“一次都不用跑”的第一人。在此之前,企业设立须所有股东到办事大厅现场进行身份核对和签字。通过移动端的远程身份核验功能,浦东新区解决了这桩长久以来让企业不得不多跑一趟的麻烦事。
从“一 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从“1”到“0”的升级和探索背后,是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所奉行的“把企业服务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
涉企事项实际办理时间继续压缩,“找茬”找出真“堵点”
合欢路2 ,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作为上海政务服务“一 通办”的线下物理大厅,工作日上午10时左右的办事大厅井然有序,在等候区等待叫 的办事人员不算多,每位办事人员在窗口逗留的平均时间在十分钟左右。
服务大厅。
“政务服务改革和营商环境的评判标准是企业的体验度和满意度。”据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介绍,自正式实施“一 通办”以来,浦东新区涉企事项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约87%,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这得益于数据替代人力在“不打烊”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跑路。所谓“一 通办”,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将市场准入事项通过 上政务大厅登录,纸质材料通过快递寄递,实现申 、预审、受理、审查、决定、发证等六个环节 上办理。
企业办事时间、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得以持续压缩的背后是浦东的自我加压。今年3月起,浦东新区企业办事“一 通办”在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100%全程 上办理。在线下,目前实现了382项涉企事项“单窗通办”全覆盖。原分别在120个专业窗口办理的382个事项,现集中在51个综合窗口实行通办,窗口压缩率达到57.5%。
过去,所有部门在办事大厅各设一个窗口,对办事流程不熟悉的企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今,一个综合窗口“包办”所有难题。
企业服务中心窗口无否决权:说Yes不请示,说No要 告。
企业服务中心一楼的7 窗口有些特别,名叫“找茬窗口”。
“找茬窗口”的设立思路虽和传统的投诉窗口一脉相承,但以往的投诉窗口只能处理程序上有错误的问题,“找茬窗口”却能深入了解办事人员的“痛点”、“堵点”,广泛吸纳建议,帮助程序的完善。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是服务中心对企业“找茬”的处理要求。“找茬”机制自2017年11月17日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找茬”意见1922条,解决1822条。
微信小程序“浦通办”的诞生,就源自企业“找茬”过程中对远程身份核验的普遍呼声。
“有时候企业办事需要股东、法人带着身份证来现场,但遇到出差等情况就比较麻烦。小程序只需输入身份、拍人脸视频、证件对比、线上签名排除身份冒用,再将材料送到企业服务中心可以直接审批,营业执照再快递给企业。这对整体办事体系、一 通办的具体功能来说是很大的提升。” 蒋红军对澎湃新闻说道。
相比于陈静,最近通过上述“全程 办”拿到营业执照的舒畔(上海)咨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王向锋的感受度对比更为鲜明。
服务企业在窗口之外:往前延伸的帮办机制
伴随“找茬”机制而生的,还有“啄木鸟”专员项目。
3月15日下午,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企业、行业协会的19名代表被聘请为第二批“啄木鸟”专员,为浦东新区的政务服务改革“挑刺”,寻找“虫点”。这项探索始于一年前:2018年,企业服务中心首次将线上线下“找茬”积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的企业、 会组织和行业协会10名代表聘为“啄木鸟”专员。
“啄木鸟”身处企业行业一线,是最了解市场主体痛点的群体。此前“啄木鸟”专员提出的材料信息共享、道路运输证新证当场办结等,都已实现。
“‘啄木鸟’专员是浦东政务服务的老中医。希望各位把好脉开好方,及时反映企业需求和意见,善于找出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以前很多事情没地方可说。欢迎大家把政务服务的难题,企业痛点难点及时反馈,以便我们对症下药、及时改正。‘啄木鸟’也是浦东政务服务的监督者。”在15日举行的聘用仪式上,蒋红军诚邀“啄木鸟”专员为浦东政务服务“找茬挑刺”。
今年被续聘的上海利达行企业登记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丽佳随即开始了现场“找茬”:“对窗口来说,业务知识还要再不断更新,政策在不断变化,企业来办事的同时希望通过窗口来了解适合自身的政策。”
朱丽佳所在的是一家专门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中介公司。从2004年公司成立至今,该公司为众多企业办理过营业证件,也积累下了不少办证过程中疑难杂症,她因此成为“找茬”窗口的常客。
涉企事项流程简化后工作量和办理时间的大幅缩减,是朱丽佳对“一 通办”最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更为灵活快速的意见反馈与沟通机制,也让浦东政务服务得以滚动式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持续升级。
但蒋红军及其同事仍不满意,“企业对服务的感受度和减时间减材料的数字之间存在差距。” 如何打破这之间的屏障?
眼下,压缩办事时间已经不是企业服务中心政府职能改革的唯一出发点。蒋红军发现,许多企业的“急难愁”往往发生在注册之前。
“我们发现企业要进入窗口就比较难。企业要准备材料、材料要符合要求,许多环节都发生在窗口之外,所以我们现在的改革方向是企业服务往前延伸,整体化、成体系地方便企业办事。” 蒋红军对澎湃新闻表示。
比如,不少创业者往往对开办和经营公司的流程和业务一头雾水。为此,“专人服务,一帮到底”的窗口服务于去年4月在企业服务中心应运而生,专为各类投资主体的新设及变更环节提供咨询辅导和帮办代理等服务。帮办机制自开设以来,共为5327家企业提供帮办服务。
从企业办事思维出发,企业服务中心还特别设计了主题套餐服务,梳理出企业在办“一件事”时所涉及的审批流程,实行一次通办。
据了解,浦东新区拟推出涉及120个主题、覆盖382项涉企事项的主题式服务,咨询、帮办等窗口根据申请人需要办理的主题内容,一次告知所有涉及的办理事项,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符合标准,可以在综合窗口实现一口提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