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临床意义 |
|
三碘甲状原氨酸(T3) |
判断甲状腺功能,但受血浆蛋白影响。 |
|
甲状腺素 (T4) |
用于判断甲状腺功能,但是易受血浆蛋白的影响 |
|
游离T3(FT3) |
与TT3基本相同,但比TT3更为灵敏,且测定值不受TBG的影响;在亚临床甲亢患者,病人甲亢症状不明显,TT3可在正常范围,但FT3多已升高 |
|
游离T4(FT4) |
与TT4基本相同,但比TT4更为灵敏,且测定值不受TBG的影响 |
|
超敏促甲状腺素(hTSH) |
升高:甲减、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地方性甲状腺肿、某些甲状腺激素腺瘤;降低:甲亢、肢端肥大症、库欣氏综合症 |
|
反T3 (RT3) |
主要用于原发和继发性甲低及甲亢诊断 |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
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甲减 |
|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明显阳性,甲亢、甲减亦可呈阳性 |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
增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 |
|
甲功三项(T3、T4、hTSH) |
判断甲状腺功能、鉴别免疫性疾病 |
|
游离甲功三项 (FT3、FT4、 hTSH) |
主要用于原发和继发性甲低及甲亢诊断 |
|
甲功七项(FT3,FT4,hTSH,TGAb,T3,T4,TP0Ab) |
判断甲状腺功能、鉴别免疫性疾病 |
|
甲状腺自身抗体三项(TGAb,TPoAB,TRAb) |
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监测 |
|
甲状腺球蛋白(TG)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家族性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多症等的鉴别。 |
|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TBG) |
见于桥本氏病,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甲亢、甲减 |
|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自身抗体(TRAb) |
自身免疫性甲亢的诊断或排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鉴别诊断;检测Graves病患者治疗和复发情况。 |
|
甲状旁腺素(PTH) |
甲状旁腺机能、钙磷代谢研究 |
|
降钙素(CT) |
增高:见于甲状腺细胞良性腺瘤、甲状腺癌。恶性贫血、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甲亢,也可见于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减低:见于重度甲亢、甲状腺发育不全等。 |
|
性激素六项(FSH、 LH、 E2、 P 、T 、PRL) |
闭经、性早熟、妊娠、不孕不育、泌乳素瘤等疾病的观察指标 |
|
促卵泡激素(FSH) |
升高:见于男性不育、原发不孕、原发闭经、泌乳闭经、继发闭经、月经失调、原发性性功能障碍、早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真性性早熟等。减低见于接受雌激素和黄体酮治疗、继发性性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病变、假性性早熟、子宫内膜异位症。 |
|
促黄体生成素(LH) |
升高: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发育不良、性腺发育不全。降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
|
雌二醇(E2) |
升高:垂体瘤、畸胎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多胎妊娠、肝硬化和SLE.降低:卵巢发育不全、无卵巢、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葡萄胎 |
|
孕酮(P) |
升高:双胎或多胎妊娠、妊高症、子宫内膜腺瘤、妊娠中毒、17α-羟化酶缺乏;降低: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早产、不孕症、异位妊娠、黄体功能不全。 |
|
睾酮(T) |
升高:睾丸细胞间质瘤、柯兴氏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女性多毛症。降低:隐睾病、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睾丸炎、垂体功能减退、性发育不全、甲减、皮质醇增多症、骨质疏松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
|
垂体催乳素或泌乳素 (PRL) |
升高:垂体泌乳素瘤、下丘脑部位肿瘤、垂体瘤、原发性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衰、原发性性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症、糖尿病。降低:席汉症或垂体肿瘤所致的垂体前叶损伤;多巴胺、左旋多巴等药物影响。 |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
增高:见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降低:见于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 |
|
特异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
升高:正常妊娠、早期绒癌、葡萄胎、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睾丸肿瘤;降低: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先兆流产。 |
|
游离雌三醇(FE3) |
胎盘功能,胎儿生长情况监测 |
|
硫酸去氢表雄酮 (DHS) |
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 |
|
雄烯二酮(AD) |
增加:女性多毛症,痤疮,先天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应用克罗米芬或HCG时等;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卵巢功能减退症,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
|
游离睾酮(FT) |
更准确反映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水平,更敏感的诊断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及女性的雄性激素分泌过旺 |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
增高:见于应激状态、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库欣综合症、Nelson综合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减低:见于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瘤、垂体前叶受损。 |
|
醛固酮(ALD) |
增高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服用某些药物(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等抑制醛固酮分泌。 |
|
皮质醇(COR) |
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 |
|
尿游离皮质醇(FCOR) |
增高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异位产生ACTH的肿瘤。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艾迪生病,席汉病等。 |
|
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 |
辅助诊断库欣综合症、Addison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
|
17-酮皮质类固醇(17-KS) |
辅助诊断库欣综合症、Addison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
|
尿香草扁桃酸(VMA) |
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
|
骨钙素(OST) |
骨代谢(骨形成)指标。 |
|
甲状旁腺素( PTH ) |
甲状腺机能,钙磷代谢研究 |
|
降钙素(CT) |
甲状腺髓样瘤,骨代谢指标 |
|
骨型碱性磷酸酶 (BAP) |
小儿佝偻病、孕妇、绝经期妇女、老年人血钙水平检测、指导科学补钙。 |
|
生长激素(GH) |
垂体腺瘤、巨人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诊断及糖尿病研究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
IGF类因子浓度变化与心血管、内分泌,肿瘤、神经肾脏、骨质疏松等疾病有关;对生长紊乱评估起辅助作用。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
IGFBP-3对生长紊乱评估起辅助作用。它有生长激素(GH)依赖性,因此对于评估生长激素分泌很有用。 |
|
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 |
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变形性骨炎,绝经后等,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
|
25-羟基维生素D |
25-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特异性指标。可以检测骨骼代谢紊乱,如:骨软化,维生素D的过量和缺乏。可对钙的吸收做出评估 |
|
血糖 (GLU) |
糖尿病诊断。 |
|
葡萄糖耐量试验(测5次血糖) |
糖尿病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 |
|
胰岛素释放试验(测5次)胰岛素 |
糖尿病分型:1型释放曲线低平,2型释放曲线高峰后移 |
|
C-肽释放试验(测5次))C-肽 |
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是结果不受临床胰岛素用药的影响 |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反映病人2-3个月内平均血糖的水平,用于糖尿病疗效观察。 |
|
β2-微球蛋白(β2-MG) |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即有肾小管功能改变,该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患者启动肾功能减退和疗效观察的一项简便、精确而敏感的方法。 |
|
糖尿病三项 (INS,C-P,INS-Ab) |
糖尿病诊断治疗监测。 |
|
胰岛素(INS) |
评估空腹低血糖糖尿病分类、预防糖尿病、评估β细胞活性,研究胰岛素抵抗。 |
|
C-肽 (C-P) |
糖尿病分类、预防糖尿病,评估β细胞活性,监测胰腺手术疗效,不受外来胰岛素影响。 |
|
胰岛素抗体(INS-Ab) |
糖尿病治疗监测。 |
|
糖尿病自身抗体三项 (IAA、ICA、GAD-Ab) |
辅助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及糖尿病类型的辅助鉴别。 |
|
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定性 (IAA) |
辅助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及糖尿病类型的辅助鉴别。 |
|
胰岛细胞抗体(ICA) |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 |
||
唐氏综合征Ⅱ期(AFP、游离β-HCG、UE3)(三联标记物) |
运用风险评估软件结合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吸烟史、糖尿病史等资料评估出胎儿患病的危险度,筛查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畸形等 |
|
ABO-Rh血型检测 |
||
ABO-Rh新生儿溶血病检测 (ABO-Rh HDN) |
A型患儿红细胞上释放出抗A,B型患儿红细胞释放出抗B,或释放出ABO以外的抗体都是阳性指征,主要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等 |
|
IgG抗A效价测定 (Anti-B-IgG Titer) |
血型不配合的夫妇(如女方为O型,男方为A.B或AB型),或ABO血型虽然配合但有流产史,死胎史或输血史,特别是有新生儿黄疸史的夫妇更为合适 |
|
IgG抗B效价测定 (Anti-B-IgG Titer) |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gG+C3d型)COMB’s试验 |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用来检测体内被抗体或补体致敏的红细胞。ABO新生儿溶血病时用以确定 |
|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检测红细胞在体外致敏的方法。可用于血型鉴定,抗体的检出和鉴定,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及其他特殊研究。 |
|
优生四项项IgM(TOX-IgM,RV-IgM,CMV-IgM,HSV-IgM) |
辅助诊断弓形虫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
|
细小病毒B19抗体 |
辅助临床优生优育诊断;感染B19病毒可引起的胎儿流产、水肿及胎儿宫内死亡等。 |
|
带状疱疹病毒IgM/IgG抗体 |
辅助诊断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 |
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发现宫颈癌的高危人群 |
|
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 |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性检测并加以分型,能够检测23种基因型(18种高危型,5种低危型) |
|
封闭抗体 (BA) |
对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RSA)的免疫学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
|
不孕不育抗体 |
辅助诊断免疫性不孕 |
|
抗心磷脂总抗体 (ACA) |
辅助磷脂综合征(APS)、反复自然流产、死胎患者免疫学病因、血管炎的诊断,也可作为动静脉栓塞患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
|
抗精子抗体定量 (AsAb) |
辅助诊断免疫性不孕 |
|
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 |
||
抗卵巢抗体(AoAb) |
||
抗HCG抗体(AhcgAb) |
||
抗卵细胞透明带抗体(AZP) |
原因不明的不孕检测 |
|
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ATA) |
对原因不明的流产的免疫学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
|
男性不育Y染色体微缺失 |
Y染色体微缺失在男性不育中约占10-15%,主要表现为无精或严重少精 |
|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B27(HLA-B27)筛查 |
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椎炎,Reiter’s综合症,银屑病性关节炎,葡萄膜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伴有关节病及其鉴别诊断。 |
|
亲子鉴定 |
适用于疑父-子-生母参与的亲子鉴定 |
|
贫血三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 |
贫血诊断、肿瘤辅助诊断 |
|
铁蛋白(FER) |
缺铁性贫血诊断、肿瘤辅助诊断。 |
|
维生素B12 (Vitamin B12) |
贫血诊断、白血病分型和病情监测。 |
|
叶酸(FOL) |
贫血诊断、白血病分型和病情监测。 |
|
辅助诊断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
||
骨髓化学染色 |
辅助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
|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
|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B27(HLA-B27)筛查 |
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椎炎,Reiter’s综合症,银屑病性关节炎,葡萄膜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伴有关节病及其鉴别诊断。 |
|
红细胞 CD55、CD59评估 |
PNH克隆的检查。 |
|
粒细胞CD55、CD59评估 |
PNH克隆的检查 |
|
免疫五项(IgG,IgA,IgM,C3,C4 ) |
辅助诊断免疫系统疾病 |
|
风湿三项(ASO,RF,CRP) |
辅助诊断风湿性疾病。 |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指标,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扁桃体炎。 |
|
类风湿因子(RF)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
C-反应蛋白(CRP) |
急性炎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风湿病。 |
|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 (ENA)(包含Anti-U1RNP/Sm、Anti-Sm、Anti-SSA、Anti-SSB、Anti-JO-1、Anti-SCL-70、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
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
|
抗双链DNA 抗体 (dsDNA) |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诊断指标;2.可用于SLE活动性及治疗判断。 |
|
抗双链DNA 抗体(dsDNA)定量 |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诊断指标;2.可用于SLE活动性及治疗判断。 |
|
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DNA-Ab) |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
|
抗脱氧核蛋白抗体 (DNP-Ab) |
用于SLE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
|
抗核抗体(ANA) |
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
|
抗循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定量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可辅助早期诊断RA,降低致残率。 |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
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
抗平滑肌抗体(ASMA) |
抗平滑肌抗体为自身免疫性肝炎1型的血清学标志抗体。 |
|
抗线粒体抗体(AMA) |
1.抗线粒体抗体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超过了95%,尤其以M2型特异性最高; 2.如出现AMA阳性,即使无PBC临床症状及生化异常,也强烈提示PBC,应列为高危人群,定期复查。 |
|
抗线粒体抗体亚型2、4、9 |
1.检测线粒体抗体亚型2.4.9; 2.辅助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 |
见于活动性的经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oodpaster综合症、也见于半月体形成性肾炎(60%)Rupus肾炎。 |
|
抗角蛋白抗体(AKA) |
主要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高抗体滴度可能预示着较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
|
抗蛋白酶3抗体 (Anti-PR3) |
韦格氏肉芽肿疗效、复发的指标 |
|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Anti-MPO) |
KD诊断,对判断预后亦具有一定意义 |
|
β2糖蛋白1抗体 (β2-GP1-Ab) |
β2糖蛋白1抗体对于APS的诊断,为特异性较高的指标(特异性达到98%),且与血栓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抗体滴度与SLE血栓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
|
磷脂综合征APS两项(b2-GP1-Ab+ACA) |
抗心磷脂抗体对于APS诊断敏感性较高,而b2糖蛋白1抗体特异性较高。二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可提高到95%。可大幅提高APS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反复自然流产,动静脉栓塞患者意义重大。 |
|
抗组蛋白抗体 (AHA) |
辅助诊断药物(普鲁卡因胺,肼酞嗪以及其它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
|
抗核小体抗体 (AnuA) |
用于早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 |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三项 (AMA,线粒体亚型,ANA) |
辅助临床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
ANCA两项(P-ANCA,C-ANCA) |
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
|
血管炎二项 (ANCA-MPO,ANCA-PR3) |
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 |
|
血管炎四项 (ANCA两项,ANCA-MPO,ANCA-PR3) |
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 |
|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四项检测 |
非单独测试 |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大叔真的那么好吗?
上一篇
2021年8月5日
OKR工作法介绍(软件公司版)
下一篇
2021年8月5日
|
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医生必备)
•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