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手机APP过度搜索个人信息的事情,早已有过多次 道。
近日,据民众反映,自己的手机升级系统后,增加了APP隐私记录功能,而这项功能可以记录手机上安装的APP访问个人信息的过程。而当他看到这些数据后,大吃一惊。
手机APP频繁自启动 搜集个人隐私触目惊心
大三学生小刘是一个科技发烧友,他有机会作为体验用户,将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升级到该手机厂家推出的最新测试版本,在这个测试版本中,新增加了一个功能,该功能可以记录自己手机上安装的APP启动和使用过程。使用几天后让小刘大吃一惊,他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其中一款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办公软件“TIM”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还有很多常用的 交、办公、娱乐软件也都存在后台高频率读取着手机信息行为。
之后,小刘登录了一些 区论坛,发现有 友用另一款手机操作系统也侦测出大量APP在后台频繁访问的“小动作”。有 友发现,一些APP频繁尝试自启动;一个APP唤醒了手机里十几个APP偷偷在后台运行。
手机用户 李小睿:有一些APP我是很想装它,但是装的时候它就要求授权,你不同意就没法装这些APP,但是后台我个人信息它到底知道多少我也是不清楚的。
手机用户 刘倩:我跟同事聊给宝宝办理证件的一些问题,我的购物软件和浏览器会给我推宝宝证件套这类商品,我甚至没有上 搜过宝宝证件这些,我感觉挺恐怖的。
针对投诉 APP运营商均未给予明确答复
优学院客服服务人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这样,您加我QQ,我让技术查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软件工程师 李传奇:比如你手机里安装了儿童电话手表的程序,并且使用频度较高,那么你家里应该是有学龄儿童了,给你投放儿童相关产品成功率会比较大。在这个基础上,APP获得你的定位信息就可以分析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习惯,通过分析数据来做精准广告。
有专业人士也表示,APP频繁地启动可以使APP“日活跃用户”等流量数据变多,这是APP获得融资和广告投放收入的重要参考。
互联 广告投放业内人士 陈名兴:我们在某大型短视频平台,它日活大概是4个亿左右,我每天在它上面的广告投放预算是3万到5万,在某个音频平台,它的大概日活是3000万左右,我们每天在它平台上面投的广告预算是三千到五千。
APP过度搜集用户信息 相关部门出手制约
针对手机APP过度搜集个人信息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 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 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郭延虎: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了 络运营者收集个人信息要向用户告知相关规则,并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能收集。然后要遵循“最少够用原则”,也就是只收集满足自身业务功能需要最少类型、最少数量的信息就可以了,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信息。另外,收集个人信息要明确方式和范围,除因安全目的外不得强制收集。
针对手机APP过度搜集用户信息、用户隐私泄露隐患等问题,今年5月中旬,工信部通 了一批侵害用户行为的APP,“当当”“知乎日 ”等APP被通 ,并被责令在5月25日之前完成版本更新整改。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副所长 陆峰:国家互联 应急中心监测分析发现,在目前下载量较大的千余款移动APP中,每款应用平均申请25项权限,其中申请与自身业务无关权限的APP数量占比超过30%,APP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陆峰介绍,比如这款“手电筒”APP,用户必须授权位置信息、储存空间和设备信息才能使用,而位置信息和存储空间,与手电筒的使用毫无关联,这就涉嫌过度手机用户信息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副所长 陆峰:APP应用上架之前,就加强对应用APP的监测,一旦发现超范围获取用户隐私行为则不与上架。同时提高用户对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手机操作系统可以对APP进行可视化的监测,安装时操作系统可以提示这些APP要采集哪些用户信息。再者,要加强APP 络执法能力建设。
◆河南濮阳市长出庭向山东企业索赔500余万元,为什么?
◆【动漫】“秘籍”问世!|民法典之少侠走江湖①
◆残联理事长全家十口有“残疾”,“残”的不是人是心!
◆全民核酸检测零确诊,英雄武汉,再创奇迹!
◆漫点普法 | 民法典全文公布!江湖路远,少侠请随身携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