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软件园区│中关村软件园:以国际视野打造全球协同创新枢纽

中关村软件园历经十六年建设发展,已成为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长期以来以全球视野整合国际创新要素资源,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交流合作渠道,使之成为园区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的新平台、新机遇、新力量,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目前,园区与芬兰、以色列等国的深度合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园区已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融合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合作窗口。

融入全球产业创新布局

在研发总部方面,世界知名跨国公司IBM、甲骨文、汤森路透、TCS等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被纳入全球产业创新布局,成为全球高端研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联想、百度、腾讯、新浪、 易、滴滴、亚信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总部或全球研发中心纷纷落户园区。“一带一路”国家中超过40个国家的政府或企业代表团到园区访问交流。

白俄罗斯高科技园区代表团参观中关村软件园

在创新发展方面,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申请国际专利。2016年,园区共有21家企业参与了高精尖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共获得国际授权专利296项,百度等参与云计算标准的制定,中科曙光等参与高性能计算类标准的制定,华力创通等参与了空间与位置服务类标准的制定,启明星辰和 御星云参与了信息安全类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国际人才方面,园区瞄准全球范围内前沿的科技和产业来布局,吸引了大量国际高端人才,园区现有千人计划20人,青年千人16人,长江学者1人,海聚工程21人,拥有外籍员工3563人,其中非华裔为565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的海外学者师资带动国际交流,“千人计划”专家、中核能源总经理吴郁龙,启明星辰总裁严望佳、百度总裁张亚勤、恒泰艾普创始人孙庚文等海外人才纷纷踊跃归国创业;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原主任、“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脸谱公司资深科学家徐伟,推特公司和脸谱公司数据中心建设负责人阿里·海达里,谷歌安卓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等领军人才担纲企业实验室。在第八届中美互联 论坛上,中关村软件园企业代表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中科曙光总裁历军,百度总裁张亚勤,腾讯CEO马化腾,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创始人田溯宁等众多互联 大佬集体亮相论坛并演讲,引发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园区通过集聚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不断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深度链接世界创新强国

彭博 站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显示,芬兰和以色列分别高居全球第4和5名,显示这两个国家强大的创新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关村软件园成为国际创新枢纽,除了得益于积极抢占国际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同时,还应归因于园区逐步打通与以色列、芬兰等世界创新强国的深度对接通道。

中以合作方面,早在2011年,在中以两国政府高层的支持下,中关村软件园和以色列施拉特公司合作共建“中以国际技术创新合作转移中心”(SITIC)。依托该中心,为更好地吸收引进以色列和欧美优秀高科技创新技术,2014年,中关村软件园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发起设立了“中以创新发展基金”,首期3000万元,专注于投资以色列早期高科技成果,扶持其落地中关村软件园、与国内相关企业对接,最终带动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CDI作为首家基金扶持企业,该公司国内业务稳步开展中。到目前为止,CDI公司先后与上市传媒企业皖新集团、中国化工出版 、中国航天集团、安徽省高速传媒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及电子出版平台开发建设领域的合作。

中关村软件园还积极拓展以色列创投资源,强化中以合作的平台优势。去年11月,中关村软件园应以色列外交部的邀请,组织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教委访问了以色列。代表团走访了以色列孵化器The Time和Matam科技园,会见了以色利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以色列-亚洲商会主席,前工贸部部长、以色列财政部、以色列科学、技术和空间部部长以及以色列创新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中国-海法企业家峰会,也见证了以色列在线教育软件研发机构与SITIC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在中芬合作方面,园区先后七次组团出访芬兰,在园区多次接待包括芬兰总理、部长、市长在内的政府与企业代表团,多次组织中芬创新论坛和企业对接会,并联合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海淀区政府与芬兰相关政府机构于2013年成功合作在芬兰赫尔辛基建立了“中芬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有效的中芬全面科技合作框架。该框架以软件园与北京芬华创新中心(Finchi Beijing)、芬兰信息通信科技创新战略中心(DIGILE)、莱恩伯乐公司(Lion Partners Ltd)、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的合作为主构成。

随着国内创新创业热潮的不断升温,欧洲地区同类型最大、规格最高、享誉国际的Slush国际创新创业大会联合中关村软件园于2015年10月启动首届“Slush China 2015”活动。当天的活动共有1200人次到场,来自13个国家共340家初创企业,250名投资人参加,活动现场累计举办了80场交流活动。以Slush 活动落户中关村为契机,中关村软件园与Startup Sauna签署了“Slush China (中国)主要合作伙伴协议”。基于此伙伴协议的约定,中关村软件园将会获得更多芬兰创新科技企业资源,为园区的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海外服务。

2016年,中关村软件园与芬兰赫尔辛基市经济发展部签署了《初创企业国际交换项目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旨在交流中芬两国在双创领域的发展经验,同时,也为两国的初创企业提供进入对方市场的平台,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商业尝试创造条件。

此外,园区还与北美、北欧、印度、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与北欧、印度等10余个国际科技园及政府组织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

借力国际资本创新发展

对于中关村软件园而言,扩大视野,借力国际资本创新发展、深化合作是园区实施全球创新融合战略的首要关键路径。在境外上市方面,目前园区9家企业登陆纳斯达克、纽交所、港交所等国际资本市场成功融资。在跨国并购方面,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信威集团收购以色列Space-Communication Ltd 100%股权,文思海辉收购Blue Fountain Media,广联达并购芬兰软件公司Progman(1800万欧元),博彦科技收购美国PDL,以全球视野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园区已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融合创新重要基地。

园区与以色列施拉特公司的合作主要依托于以色列专业高级科技孵化器管理公司施拉特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与软件园公司合作共建的“中以国际技术创新合作转移中心(SITIC)”。对引入园区落地的以色列企业提供以“中以创新发展基金”为主的资金支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及产业化能力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关键节点的技术引进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与转型。截至目前,中以基金已经完成了对CommuniTake和CDI的投资。

2015年,在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和Finpro的共同促进和协调下筹划建立中芬基金。该基金旨在为中国及芬兰的企业提供服务。基金规模约为3千至4千万欧元,由中国和芬兰的有限合伙人共同投资。中芬基金将重点面向北欧和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高科技企业,聚焦清洁技术、游戏、信息通信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产业。

在全球布局方面,中关村软件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园区企业已设立境外分支机构238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南亚、南美、非洲、东亚等区域。其中位于北美的分支机构数量最多,占比30%,欧洲和东南亚分别占到20%和15%。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芬兰、以色列等国家,其中以欧美企业最多,比例超过50%。

2017年,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园区将持续在拓展国际协同创新领域上发力,汇聚国际创新要素资源,构建国际协同创新枢纽,提升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温馨提示

中国软件 已推出中国软件园区系列 道,我们希望采访中国软件园区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软件园区在适应产业发展新常态,开拓出富有各自特点发展新路径、新举措。有意者可以发邮件联系。lqp@soft6.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7年1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