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与何公,笃生鲁东。幼儿好学,长即从戎。士官实习,军界之雄。知兵知政,文德武功。元方季方,伟业隆隆。公年五十,如日方中。国家多故,正赖云龙。胡天不吊,有志未终。”
这是平阴籍陆军上将何锋钰去世后,黄楚九给何写的一篇诔文,表达了对何英年早逝的痛挽。
(黄楚九像)
黄楚九何许人也?他可是当年的大人物:中国西药业的先驱,中国娱乐业的先驱。绝对的重量级。这样的人物,能作诔以祭,实在是让人很荣光的事。
然而,这算不了什么。何锋钰去世后,参加丧礼的像黄氏之流那是一串串的。更让人感到哀荣备至的是,就连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都有祭幛相赠。
那么,何锋钰又是何等人物,能惊得了总统的大驾?
(何锋钰之兄何丰林)
何锋钰(1874年-1923年),一作丰钰,字元章,平阴县南门人。何大帅何宗莲之侄,陆军上将何丰林之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归国后,历任什长、哨长、护卫长、新建陆军左翼二营管带、统带、执法处总办。
何锋钰有个绰 ,叫何二虎。长得高大英武,脾气火爆,做事干练。任执法处总办期间,因处刑致死军官,激起公愤,被调任海州知州。后来,何锋钰升任陆军第八镇江北混成协统,授陆军少将衔。
(北洋军阀的24位上将)
1917年,任山东新军训练司令部中将司令官。1920年,任山东第六混成旅旅长兼兖州镇守使。1923年,因辖区发生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被免职。遂去上海帮助其兄何丰林料理军务。1924年病死于上海。死后,段祺瑞政府追赠何锋钰为陆军上将。
段政府之所以追赠何锋钰陆军上将,主要是念及何在山东剿匪时的功绩。
“匪”者,指以孙美珠、孙美瑶兄弟为首的“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
孙美珠、孙美瑶兄弟,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白庄村人。孙美珠为清末秀才,是当地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因为经常受到附近土匪的勒索骚扰,兄弟二人就商量,与其受土匪欺负,不如自己拉起武装单干。
1918年,他们揭竿而起,筑寨抱犊崮。族叔孙桂枝为大寨主、孙美珠为二寨主,他们打出“抗击官府,劫富济贫”的口 ,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队伍很快便发展到了五六千人。1920年,成立了“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孙美珠任总司令。
在官方眼里,孙氏队伍就是一伙纵横驰骋、杀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土匪,给山东特别是京沪铁路沿线带来很大隐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他们就派英武精干的何锋钰担任山东第六混成旅旅长兼兖州镇守使,进行全力剿匪。
作为兖州的军政一把手,何锋钰把剿匪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上精通军事,何锋钰以一旅之众打得孙氏兄弟狼狈不堪。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战斗中,孙美珠被打死。
孙美珠死后,孙美瑶遂被推举为司令。何锋钰被调离兖州。没有了克星,孙美瑶十分高兴,再度猖狂做案。不料,好景不长,何锋钰很快又回来了。剿匪事宜,何锋钰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在何锋钰的猛力打击下,孙美瑶陷入了绝境。为走出困境,孙美瑶铤而走险,干下了“民国第一大案”——临城劫车。
1923年5月6日,京沪快车(称之快车,其实时速只有每小时一英里而已)行驶在山东临城给你沙沟车站之间,被孙美瑶率众千余人劫持。
车上除了200名中国乘客,还有30多名外国男女旅客,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墨西哥和罗马尼亚。孙美瑶一干人马,放肆地搜索抢劫旅客的行李和财物。英国乘客罗斯曼试图反抗,当即被土匪枪杀。然后,劫持外国旅客在内的200余人回到老巢抱犊崮。
经过32天的谈判,事件得到和平解决,孙部接受改编,孙美瑶担任山东新编旅旅长,在枣庄一带驻防。当年的12月19日,新任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大楼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诱杀,新编旅也随之解散。
这一案件,史称“临城劫车案”或“民国第一案”。因处理此案与何锋钰没多大关系,故不作详述。孙氏“作乱”期间,能让孙氏兄弟闻风丧胆的唯有何锋钰一人而已。
笔者有幸得到一个软皮本,名曰:“平阴何公元章(何丰钰)”荣哀录,落款是沈铭昌敬题。本中记录了当时中国一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给何锋钰生前的荣耀以及他去世后别人写的赞词、祭文、诔文、挽联、挽诗等。
其中有:
中华民国十一年大总统题颁的“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注明此件存放在山东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编 441.9/2110)
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赠的“材武飇驰”四个大字。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赠的“威烈犹存”四个大字。
上海孤儿院赠的“诚求保赤”四个大字。
齐耀林撰写的《元章棣台上将军赞词》。
胶西柯劭忞写的赞词。
鲍贵卿写的挽词。
吴兴沈铭昌写的《平阴何公元章上将军事略》。
平阴人王兴贵写的悼词。
余姚人黄楚九写的诔词。
单宗模写的祭文。
谢葆钧写的挽诗。
张怀芝写的挽联。
朱名照写的挽联。
卫兴武写的挽联。
杨庆征、张子良、黎元洪、曹汝霖、王占元赠的祭幛。幛词曰:南极星沉,天丧干城。
上上下下,无不极尽赞誉之能事。
活着的时候,大总统徐世昌赠颁荣誉扁;死后,中华民国两度大总统黎元洪亲送祭幛,并以“南极星沉,天丧干城”相赞。其哀荣备至,令世人艳羡不已。
只可惜,一把宝剑用错了地方。如若用在保家卫国上,那又是怎样一种让人骄傲的豪迈与悲壮?
(图片源自 络)
【壹点 山东创作中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