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喜剧大拿,赵本山肯定榜上有名,虽然现在的他已退出舞台,但舞台上依旧留着他的传说。
他不仅将二人转带出了东北,还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二人转演员带到了台前。
他惜才,不问出身,有能力就可以收为徒弟。
他识才,会根据个人特点力捧到一夜爆红。
只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的徒弟发展走向千差万别,
有的越来越红,比如宋小宝,
而有的却回归默默无闻,比如王金龙。
01
在二人转盛行的东北,似乎人人都会哼上几句,在吉林出生的王金龙也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熏陶下长大。
父母虽然是渔民,但有着成为二人转演员的梦想,
但凡有二人转演出,都会带着年幼的王金龙还有姐姐王金凤去观看,
就在这样耳濡目染之下,姐弟俩都对二人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毕竟家里没人从事相关行业,想学都摸不着门路,
每次看完演出,王金龙就照葫芦画瓢回家边扭边唱。
原以为一家子与二人转的缘分也就仅限于此,结果在王金龙五岁时,却发生了戏剧性交织。
那天,父母带着他去隔壁村看二人转演出,
在演出结束准备回家时,突然看到刚刚舞台上的演员直接席地而睡。
初冬的东北,天气已经极尽寒冷,结束演出的舞台更是冰凉,
王金龙的父母看着那些也不过刚二十岁的演员,心里很不是滋味,干脆上前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休息过夜。
那一晚,他们其实也没怎么休息,总在兴致勃勃地聊着与二人转有关的事情,
这一聊将王金龙父母的二人转梦想再次点燃。
第二天,在演员们离开后,王金龙的父母便决定带着王金龙姐弟俩开始学习二人转。
虽然说,活到老学到老,有梦想随时启程是好事,
但毕竟王金龙父母年龄放在了那里,在学习新鲜事物能力上,的确有些欠缺。
反而姐弟俩展现出了二人转的天赋。
王金龙用很短的时间就将二人转的板、腔、调拿捏到位。
六岁就已经开始登台演出了。
他跟姐姐搭档演了一场《劈山救母》,小小的王金龙表演的十分投入,
原本节目内容就很感人,王金龙表演的声泪俱下,感染的在场观众也都涕泪连连。
散场后还有不少观众到后台对王金龙竖拇指,
有个老大爷从怀里掏出一个左三层右三层包裹的手绢,拿出五毛钱给王金龙,
这不仅仅是一份赏钱,更是一份认可,这给王金龙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直到现在,王金龙都留着那张五毛钱。
于是,王金龙父母一鼓作气,自己成立了一个二人转的小剧团,开始自己联系商演,
结果出师不利,刚开始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就被人坑了。
当时,他们小剧团带着所有演员准备去外地演出,
结果去了演出地却找不到对接人,摆明是被放了鸽子。
这让王金龙父母傻了眼,人都到了,演出黄了,这该怎么办呢?
演员的时间都耽误了,空手而归也不合适。
于是,善良的王金龙父母给演员如数支付了演出费、路费,让他们原路返回。
这还没挣钱,就开始赔钱。
付完之后的一家四口,浑身上下都凑不出一顿饭钱,更别提回家的路费了。
为了生计,懂事的王金龙跟在父母后面,开始捡废品,几乎翻遍了陌生城市的每一个垃圾桶,捡所有能卖的东西,
就这样东拼西凑了好一阵子,总算攒够了回家的路费。
02
由于早早跟着父母走南闯北,学业自然也荒废了。
但别看他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程度,但上进心和好学劲儿都在二人转上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看见旁人表演一个他不会的内容,便开始虚心请教然后反复练习,就算把嘴都练出了血泡也乐此不疲。
王金龙不仅将二人转基本功学得很扎实,连葫芦丝之类的乐器也手到擒来,他的演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越努力,越幸运。
十五岁的王金龙在舞台上肆意挥洒着汗水,模仿着当时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赵本山,
无论是神态还是语调都模仿到了神韵,常把台下的人逗得前仰后合。
观众给的反应越强烈,他表演的就越起劲儿,但当时他不知道的是,赵本山本尊就坐在台下。
演出结束后,赵本山找到王金龙,像自家孩子一样一把抱进怀里,称赞他有前途。
当时的赵本山其实已经动了要收王金龙为徒的心思,
只是思来想去,觉得年龄实在太小,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但能得到赵本山的认可,对于王金龙来说是意义很大的一件事,他感觉自己选对了方向。
两年后,王金龙看到“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的招募信息,立刻前往 名,
一段《夜深人不静》的模仿在现场引发爆笑,
赵本山觉得自己没看错人,次年便将其收为徒弟,那一年,王金龙刚好18岁。
能成为赵本山的徒弟,那就基本等于一只脚踏上了名利双收的路途,是多少人欣羡的对象。
但王金龙心里拎得清,他一次次看着自己师傅明明早已成名成腕,可以选择“躺平”,却依旧兢兢业业,
常常为了创作达到满意的地步可以不吃不喝,熬的白发一茬接着一茬。
王金龙清楚自己没有“飘”的资本。
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往往决定了他成长的上限,这个文化不仅是学历,更是对学习的态度与追求。
由于王金龙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
师傅赵本山也不断提醒他,要时刻保持学习,要有求知欲,
否则再多的头衔加持,也不会有人买账。
03
不得不说赵本山给每个徒弟定位都很精准,所以基本只要他力捧的徒弟,没有不火的。
《不差钱》让把裤子穿成裙子的小沈阳火了,
《超级大明星》连带拿着板砖当保镖的王金龙也火了。
斜翻的帽檐、前倾的脖颈,王金龙将一个愣头青保镖演绎得惟妙惟肖,让人们深深记住他的名字。
当然,这与他平时的寒窗苦学也有脱不开的关系,在当时的赵家班,王金龙属于年轻人中公认的才子,玩儿手绢的功夫最溜,各种中西乐器也都在行,
这让王金龙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演艺机会还收获了爱情。
王金龙与丫蛋因为同属本山传媒,所以时不时有搭档的机会,
丫蛋早年的经历跟王金龙很像,九岁就开始到处演出,替父还债也吃了不少苦。
作为刘老根大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女演员,也曾一度受到热捧。
那是2006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刚刚加入赵家班的丫蛋随一群演员去吃饭,在饭桌上,大家都对丫蛋没有距离感,
只有一个人不吭声,就是当时赵本山最小的徒弟王金龙。
丫蛋对于王金龙来说,属于一见钟情,直到饭局快结束,他才找了个借口坐在丫蛋身边,
丫蛋也是个聪明孩子,一看便看出这小伙子想干什么,
无奈,王金龙憋了几分钟才开始讲话。
相似的成长经历让这两个年轻人很快熟悉了起来,相恋近一年时间都没有捅破那张窗户纸,
2007年3月份,王金龙被几个老铁“连打带骂”,借着忙到起飞的丫蛋回沈阳的一次机会,求了爱,
只是,这个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小子,站在丫蛋面前却又憋不出一句话来,
求爱这事儿,从第一面开始就得展开攻势,不然尴尬的就是女孩子。
见王金龙不说话,几个老铁也开始起哄,丫蛋拔腿就撤,
“毛毛我爱你!”王金龙这才喊了出来。
他们的相恋其实是相对低调的,人们发现保镖和乡村丫头走在一起时,还是在他们那场颇为盛大的婚礼上。
2009年春晚,丫蛋凭《不差钱》一夜爆红,出场费由原先的不到一千元飙升至五万起步,
陪伴彼此走过三年后,二人决定步入婚姻殿堂,
两人的婚礼向央视多位著名主持人如白岩松、朱军等都发出了邀约,热情的市民以及媒体纷纷前来围观祝贺。
人们纷纷赞叹二人的般配,觉得他们势均力敌且惺惺相惜。
但故事总是具有戏剧性,往往猜得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尾。
二人当初名噪一时,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他们的婚姻也是如此。
也许是王金龙自身具有太多局限性,因愣头青形象而出圈,
那么之后很多角色也都是装傻充愣,很快观众就会审美疲劳。
他在舞台上的边界太清晰,被捧得高了就会发现他也不过如此,没有能力撕掉自己身上的标签。
也许是被突然的赞誉冲昏了头,王金龙在最鼎盛时也没想过要自我突破。
在事业最高光的时候与丫蛋结婚并诞下一子,之后便一直在走下坡路,
原本以为事业趋于平缓,那么婚姻安逸,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不错。
人们对他俩的印象还停留在秀恩爱阶段,怎么就突然离婚了呢?
但再多追问,他们都未正面回应过。
有人说是王金龙出轨,但他自己也没有辩解,只是在一次直播中提了一句:缘分已尽。
人生本就充满遗憾,有的人陪伴走过一程已足够美好。
只是,对于王金龙来说扎心的并非爱已成往事,
而是自己深爱过的女人,在离开自己两年后嫁给了自己的师弟小鹏飞。
他们仨人都隶属本山传媒,都是赵本山的徒弟,曾经还一起合作出演过小品。
小鹏飞也许是太在意丫蛋,所以对于王金龙会怎么想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豪华游艇、粉色气球、巨幅照片、单膝下跪…….
尽己所能向丫蛋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丫蛋也一脸甜蜜的享受着这一切。
相比较王金龙,似乎生活平淡了很多,没有再婚,事业也没再有起色。
赵本山徒弟上百人,不可能只捧一人,在顶峰时没能突破自我而是满足现状,很快就会被后起之秀超越。
就像小沈阳在“苏格兰裙”出圈后,也有过被群嘲或看衰,
但小沈阳开始在唱歌、演戏方面发力,即使不再巅峰也不会过得太差。
而王金龙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改变,
2014年,他曾与某工会签约,成为了一名YY主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