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全靠抄?

编 者 按

曾经,托尔斯泰毫不留情地贬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抄袭的、表面的、人为零碎拼凑的、乘兴杜撰出来的。”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罗伯特·格林,也曾含沙射影地指责莎士比亚剽窃别人的故事,将他比作一个“暴发户乌鸦”,意指借别人的羽毛装点自己。

几百年前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新近出版了《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一书,为读者梳理了莎剧的素材源流,我们或许可以从书中觅得真相。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著《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以下简称《莎剧的黑历史》),2019年4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书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解密莎翁的创作密码,将学术性与人文性、史实性与文学性结合在一起,不但为中国莎学研究补充了可靠的参考资料,而且为普通读者走进莎剧迷宫提供了绝佳向导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内“诗人角”的莎士比亚雕像。

“借来的羽毛”

这一点曾引起托尔斯泰毫不留情的贬斥:“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抄袭的、表面的、人为零碎拼凑的、乘兴杜撰出来的,与艺术和诗歌毫无共同之处。”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罗伯特·格林,也曾含沙射影地指责莎士比亚剽窃别人的故事,将其比作一个“暴发户乌鸦”,借别人的羽毛装点自己

2018年《纽约时 》 道称,有研究者用查重软件分析莎剧词汇句式,发现了莎士比亚可能借鉴过的新文献。

傅光明《莎剧的黑历史》一书,详细梳理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九部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原型,史料翔实,佚史逸闻,慎持得当,阐述与分析中不乏新见与妙解,是中国学者首次较为系统地探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资源的尝试。

以《仲夏夜之梦》为例,该剧充满神怪奇幻的色彩,援引希腊罗马神话和源自各地的传说,让人类、精灵与小丑的世界相遇,交织出轻盈的梦境。在莎翁笔下,可以隐约看出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提修斯传”、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骑士的故事”和“商人的故事”、奥维德的《变形记》、斯宾塞的长诗《仙后》、阿普列乌斯的《变形记》及其英译本《金驴记》等作品的影响。

《仲夏夜之梦》

面对这一复杂的文本 络,傅光明拈出三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线索:提修斯与希波丽塔的婚礼,以及两对雅典恋人的故事;仙界中奥伯龙与泰坦妮亚破镜重圆,以及捣蛋鬼小精灵帕克阴差阳错捉弄人的故事;六个丑角工匠排演搞笑插剧,为提修斯婚礼助兴的故事。

尤其难得的是,傅光明对《仲夏夜之梦》中丑角形象的溯源,从民间传说和演剧传统两个维度展开,不但帮助读者将莎剧放入文学文本的历史脉络中欣赏,也使他们借此神游想象的舞台,理解莎翁在剧场中恒久的生命力

点石成金的编创艺术

群体有创作,个体才有创新,莎士比亚作为那一时代天才的代表者,是受传统赐益最多的人,他理直气壮地向历史借贷,在他的笔下干枯的人物奇迹般丰润饱满起来,陈旧的故事也变得生机勃勃。

以本书第八章对《李尔王》的分析为例。《李尔王》的故事沿革,夸张一点说,几乎就是一部艺术史。关于李尔的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135年成书的《不列颠诸王史》,而此前已经有类似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

《李尔王》

《李尔王》也许并不是莎士比亚最完美的作品,但无疑是他所有作品中悲剧性最强的。李尔王的故事,曾以童话、传奇、道德剧等不同方式流传,大多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只有到了莎士比亚这里,它才被点化为戏剧艺术中最完美的形式:悲剧。

傅光明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考证了莎剧《李尔王》悲剧灵感的源头,从《仙后》中考狄利娅之死,与《阿卡狄亚》中巴普哥尼亚国王父子的故事里,发现了莎士比亚立意书写悲剧的构思缘起。在此基础上,傅光明点明《李尔王》中完全由莎士比亚创作的两个角色:弄臣和埃德加乔装的疯乞丐。

在“约伯的天平”上,李尔的苦难得到了最动人心魄的称量,比起约伯式指向神性的圆满,李尔起伏跌宕的命运是属于人的。莎翁笔下的李尔王因怒而狂,在多佛的荒野走向不忍卒睹的疯癫,而他作为一个人的倔强意志,恰是悲剧发生的原因。

这一点,勾起读者巨大的恐惧与怜悯,也使世代流传的李尔王的故事在莎士比亚鬼斧神工的匠心下,化成一部不朽的人性、人情之大悲剧。

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长久而广泛地受到世人瞩目。

莎士比亚的好友、同时代剧作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将他比作“英格兰精神上的太阳”,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赞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文化的熔炉,人类默契的交汇点”,认为他的作品提供了“高贵的养料”,其光辉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长期以来,对莎士比亚剧作的极高评价,使之已然成为高雅文化、纯文学的代表。面对博大精深的莎翁戏剧,许多读者总会有肃然起敬之感,读之却屡屡废卷而兴高山仰止之叹。

值得一提的是,傅光明正默默埋首于莎士比亚全集之新译。本书字里行间深藏着一个译者为翻译莎翁戏剧所付出的心力与坚忍。


图片: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3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