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士兵都能找到将军职位,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将军的职位,反而有很多士兵稀里糊涂地踩了雷,这种情景也正在研究生群体中上演。
1、读了很多年书,人生能够选择的方向,最后竟只剩下了随波逐流?
学校最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感到最诧异的或许就是学生本尊了。因为培养的人才是“出口”给 会需求的。作为“商品”,但绝大数学生对 会的认知都是一知半解。然而,对自己的了解也是十分肤浅,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在没出校门之前,大多数人心中都没有肯定的答案。
长期以往,只能随波逐流。高中时候听家长的话选理科。为了就业,大学志愿选工科。在大学周围的人都读研了,于是自己也读了研。读研按导师、师兄的安排做实验、写了两篇不知道有啥价值的论文,毕业后去了还不错的单位,开始上班摸鱼……一切的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是最好的选择,但不可否认也一直在随波逐流。
最近诺贝尔奖刚刚公布,很遗憾获奖的没有中国人,这似乎已成为常态,但是日本人(日裔)获奖似乎也成为了常态。日本曾经在2001年提出诺贝尔奖计划:「日本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每年的这个时候,国内媒体都会检查一遍日本政府的答卷。截至到2021年,日本在21年的时间里已有20位诺奖得主,是除美国获奖最多的国家。
日本诺贝尔得主大隅良典、下村修、江崎玲于奈都提及到自己的成功,是因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显然,目前我国正在校园里读研究生的同学,并没有经受过这种启蒙教育,大都是随波逐流式教育,进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和主动性。
今年七月,“双减”政策落地的同时,教培行业几乎一夜覆灭,裁员、倒闭充斥着互联 世界。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呢?
尤其是正在随波逐流的研究生一代呢?有多少人在困惑、在郁郁寡欢,丢失了快乐,找不到意义。简单的事情不想做,总是陷入精神内耗里,怨天尤人。
内心时而有一种声音响起:认命吧,随波逐流才是最正确的方向。虽然随波逐流的人从内心里都排斥随波逐流,但双手已经被束缚,动弹不得,眼看着deadline逼近,张飞附体…….
2、随波逐流的悲哀,在于不知道路在何方,伴随着颓废到骨子里无力感?
培养、专业、论文、能力、岗位、工作、快乐,这些词太简单不过了,但是研究生不见得能够深深理解。比如随便问一个研究生三个问题,你的培养方案是什么?你对专业的理解怎么样?怎么独立地开展写论文?估计一半的学生回答不上来。
研究生现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研究得太少,还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主动性。当然这和导师的培养分不开,特别有些导师把学生看作科研小助理,不仅分配的工作量大,而且还步步紧逼,让人倍感压抑,接受得多了,脑子也累,只想着应付了。
客观上来讲,研究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总是被动接受很多工作和任务,不仅有导师的、还有学院的、学校的,面对各种“压迫”,比如为了混学分去被动地去听各种讲座,总是被牵着鼻子走,不感兴趣只能混,消耗时间。
结果就是导致东一棒槌、西一棒槌,学的课程不成体系,针对专业不够细分,完全是没有深入进去,除了混点学分,学到一点儿皮毛,过一段时间又完全忘了。交作业、开题、论文并没有做充分的研究和调查,往往一日之功,拼凑起来的速成品。
速成东西交上去肯定被批评,明知道被批评还是要交上去,经常接受负面反馈,心态也被磨平了,越来越觉得什么都干不成,越来越无力,越沉默,开始恶性循环。
3、除了导师的“压迫“,天真才是最根本的内因,越天真就越桑?
这种天真随处可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觉得读书毕业之后,前途总是一片光明,工作会很好,生活也会很好。根本没有去仔细考虑工作之后的压力、收入、遇到的挫折,没有心理准备。直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才知道困难,很容易就崩溃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毕业后,去哪里生活?去从事什么行业?去什么公司?这关系到后半辈子的事儿,是要一定去想的。但是很多人在研二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总是选择逃避,打打游戏,看看书,就是不去谋划自己的未来。
有一大部分人喜欢憧憬未来,但是总是畅想好的方面,忽略困难,总是觉得自己能够摆平一切,别人不行就是差,换自己总是能行,站在上帝的视角上,妥妥的是事后诸葛亮。
学生思维是天真的另一种说法,这种思维脱离了实事求是,属于左倾思想,伴随着冒险和机会主义。也容易眼高手低,思维方式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天真的人,不愿意去客观地面对自己艰难的处境,就好像用夜色把自己包裹起来一样,但时间越过越快,当黎明来临的时候,自己也就越局促、不安,越来越桑。
4、越是什么都得到,恰恰反映出根本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
当有人兴致勃勃地给我看他密密麻麻的的豪情壮志的计划的时候,我一般先保留意见。很大可能最后会被打脸,不是我习惯看轻,而是经验之谈。
试想,定下密密麻麻的计划,考虑执行的难度了吗?估计大概率是没有,参加工作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件事情的变化足以打破所有的计划了。那么多计划除了自欺欺人,就只剩下自欺欺人了。
我不是一个武断的人,但我却有一个武断的观点。那就是一个人越是什么都想要,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
理由有三,其一是人的精力有限,没精力做那么多事情。其二,目标越多,出现的矛盾就越大,目标之间有内耗。其三,计划太多,一直紧绷着,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节奏。人生犹如马拉松,保持节奏才最重要。
研究生三年,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目标,两三个足够了。越专业越好,没必要分散精力。专业的深度才决定你能力的上限。不要今天想学python,明天想学java,然后后天又去学R语言,结果就是每个软件都掌握了一个皮毛,什么也没学精通。
对于普通人来说,深入学习一个软件就够了,学会了一个,再去学习别的软件就容易得多了。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5、每天多吃一点点,研三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今年去学校体检的时候,无意中听说,研一的同学身体普遍还可以,研三的同学身体就比较差了,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了轻度脂肪肝,并且有趋势加重的风险。
轻度脂肪肝虽说不是什么大病,可能就是有点肥胖。为什么研三的肥胖的比较多,最简单的猜测是运动量减少了,越来越不想脂肪肝
没有自律的人,就距离平庸不远了。因为自律意味着进步,没有自律,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会越来越失控。
我有一个师弟,找了对象,两个人经常去探店打卡,一年过去了,整个人胖了一圈,两个小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线,如果恋爱前是张小斐,那恋爱后就是贾玲了。
每天一摸自己的肚子,就会感到一丝失败感,失控最先影响自己的心情,让自己越来越丧。
6、时间都去哪儿了?哥几个又来学穿搭了!学时一时爽,学完一直丧?
抖音可是学习的好地方,不仅能学穿搭,还能学炒菜,并且资源还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就像浪花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击打着广大男同胞学习热情。
研究生生活也是很枯燥的,有来自导师、同学竞争、学业的各种压力,实在需要放松一下。没事躺在宿舍里刷一刷免费的学习资源,陶冶一下情操,放松一下心情,抖音真是一个好选择。
唯一的缺点就是学习起来总是忘记了时间,一学就一两个小时,完全沉浸其中了。但是突然意识到时间没有了,好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一下子就丧了。
除了抖音,微信、微博、视频、小红书,淘宝、b站都是让人沉浸的泥潭,让你越来越忘记思考,忘记行动,被动地接受up主的干货,但往往是看了很多干货,却又似乎一无所获。
在现在这个环境中,研究生保持不丧真的太难了,难度等同于出淤泥而不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