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放弃了MP3

首先声明,我对MP3没有丝毫成见和歧视,MP3在普及音乐的进程中功劳卓著,进一步,而且是一次性的拉低了价格,让人人都能消费得起音乐产品,

举个例子?,普罗大众听不懂的交响乐,和看不懂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前者为什么叫高雅音乐,而没有高雅绘画,因为在古代,音乐实在是太贵了,乐器贵,学音乐的老师贵,听音乐会,往往也是达官贵人的消费品,到了近代,发烧音响贵,好的随身听也不便宜,收音机便宜,至于音质吗,这个,停顿三秒,那滋滋声,你懂的,(目前的 络收音机解决了一部分音质问题,但还是解决不了自主选择问题)。

MP3一声霹雳,解决了上诉全部问题,便宜好用,节目自主选择,可下载可删除,身材小巧方便携带,音质清晰,(注意??,这里用的是清晰)。

在短短几年,MP3秋风扫落叶一样,解除掉了几乎所有大小音响设备的武装,当然,MP3自己最后也被手机解决掉了,但是手机音乐也还是MP3格式,所以当手机播放音乐的时候,它还是一个MP3。此处有点拗口,但绝非生搬硬套周星星的电影台词。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前面铺垫有点长而且必须要,现在进入先表扬后批评的段落,开玩笑……

世界第一台MP3

1,MP3的容量实在是太小了,当你打开某主流音乐软件,想下载一首你喜欢的歌,这时会出现三种选择,假如这首歌四分钟左右,A是标清,3.6M左右,B是高清9M,C是无损音质30M左右,假如你下载了标清,你就被硬生生吃掉90%的音频内容,你会想,既然付了钱买了VIP,我为什么不下无损音质昵,那么30首歌就要吃掉你一个G的手机内存,天啊,我以前从来都没想过啊…

iPod,大家都很熟悉的数码产品

2,那么一首歌从30M压缩到3.6M,MP3软件进行自动优化,把它认为不需要的声音全部压缩或者扔掉了,人类唱歌的轻微呼气声,乐器演奏摩擦弦的声音,以及遮蔽效应,而这些,都是烧友们以前花费数万数十万堆砌硬件,千方百计想要保留的,这就是普通人觉得MP3声音冷冰冰而又说不出的原因,为什么,因为它丧失了人间烟火味。

常见的手机音乐下载界面,过度压缩是硬伤

3,一张CD盘的容量是650到700M,一般可存储13到16首歌,算下来每首在40M左右,同样是数码产品,CD基本做到了无损保存,磁带因为是记录了模拟音乐,不能按字节计算容量,通常国际标准46分钟磁带可双面存储最多12首歌,您硬要计算容量的话,我提供一个参照值,数码磁带的同样长度容量在2.4G左右。

CD机也是数码音乐设备,但可提供无损音质

小小随身听所使用的磁带是模拟设备,容量却不小

4,近些年,手机听歌软件纷纷开始收费,保护知识产权,大家肯定是拥护?的,不充VIP基本听不到喜欢的歌,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可老百姓会算账啊,一月好几十,一年好几百,十年好几千,足够买一大堆音乐设备了,这些可都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实物?,踏踏实实属于自己的东西?。

5,最后说说手机存音乐的硬伤,假如我买了VIP,换手机怎么办,重新下载吗?几百首歌岂不累死我,存软件里吗,看不见摸不着,心里不踏实啊……,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作为?音乐?工作?者?,至少目前,我个人?放弃了MP3。

当然,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现之前,MP3及MP3格式仍然是较主流的音乐设备及软件。

以上内容,仅个人观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音乐设备,就是最好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