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学校软件怎样升级

随着城市化进程、学龄人口的流动,乡村学校的小型化已成为常态。放眼全球,小班小校在世界各地都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形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学点一直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印度人口分散的偏远乡村地区,单一教师学校的比例为31%。美国现在仍有“一师一校”小学463所。韩国曾出台《偏远地区、岛屿学校振兴法》,旨在通过立法为处于交通不便地区的人们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和工作重点在建好小规模学校。

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难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软件。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校冷清、师资年龄老化、缺乏合理的学科教师、教师工作量大、教师数量少造成缺乏研究氛围、教师无法保证培训时间……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也造成乡村学生教育的起点不公平。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教育的最基层,留守儿童是生源构成的显著特征。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已难以全面担任子女监护的责任。因此,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都被当地民众给予了更多的期望,需要担负一部分“留守家庭”无法胜任的责任。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小规模学校在乡村教育中的作用,避免留守儿童成为城镇化进程的“受害者”,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小而美是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应有之义。小是规模,美是品质。学校之美首先在环境的美,小规模学校要在小而精致、小而充满童趣上下功夫,学校虽小但在孩子眼中却是大世界。学校管理者要从《窗边的小豆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名著名篇中体悟儿童的快乐所在,一室一宇的布置要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给学生以充满快乐的体验。

学校之美更重要的是以美育人,涵养德行。怎么做到以美育人?首先是科学定位美育目标,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美中净化心灵,进而提升道德修养。其次是教师要理解学科的根本价值是什么,跳出“学科本位误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体现各学科内在的美。

《中国教师 》2020年05月20日第14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