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前 言

Preface

不知各位最近有没有注意到,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21年9月15日出台了《关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国科火字〔2021〕133 ),要求全国36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对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监督管理和享受税收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并形成自查 告,自查比例至少20%,最高地区是30%,还可视材料抽检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检查。相信接下来,这项针对高企的检查将会对相关各行业近段时间的税收管理工作或多或少产生影响。

由此,小必不禁想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基本作为出现高企最多的行业之一,除了享受一般高企都能适用的税收优惠外,还有“超3%即返”,“二免三减半”,重点软件企业还能“五免”,且实行1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等,真正可所谓十分被税收优惠“待见”。然而,越是如此,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更应提前认清自我风险,避免未来已享受的税收优惠被“推翻”,“乐极生悲,得不偿失”。下面,小必从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各业务环节出发,为大家分享经常会遭遇的税收风险,以期为行业中各位提供参考:

研发环节

BRSINTC

风险一:不当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研发费用包括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工费用和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及其他相关费用等。企业很有可能将与研发无关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中,例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研发人员工资;将与研发无关或者非唯一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计入研发费用;将与研发活动无关的支出计入其他相关费用中,在“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的规定限额中扣除,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

风险二:本应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导致当期少缴企业所得税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通常在进入开发阶段之前,研发部门会主导编写可行性分析 告,企业相关部门审议通过后,便会立项,进入开发阶段,此后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该资本化,不再一次性计入当期所得税税前扣除,但为了降低当期的税收成本,存在未严格区分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导致到期少缴企业所得税。

风险三:收到的政府补助,既作为不征税收入,同时“享受”相关成本、费用税前扣除,并同时计入研发费加计扣除,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行业,通常会收到各种政府补助,对企业来说,税收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是既按照不征税收入处理,同时又将对应的费用、折旧、摊销税前扣除,并且对相应的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殊不知这种“名利双收”的做法最终将因少缴企业所得税引发税收风险。

产品销售环节

BRSINTC

风险一:滥用销售自行开发软件产品,扩大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范围,导致少缴增值税

风险二:滥用提供技术相关服务不征(免征)增值税,导致少缴增值税

软件企业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者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不征收增值税;同时,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注意,同样都是“服务”一个是不征,另外一个是免征,这在增值税的申 中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不征代表进项税可用,免税则代表进项浪费)。另外,还有企业为了税收利益最大化,将软件售后服务,或者一般性的技术咨询服务都列入适用不征(免征)政策中申 ,最终达到少缴增值税的目的。

售后服务环节

BRSINTC

风险一:提供服务未按规定确认收入,导致延迟缴纳税款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尤其是时间跨度比较大的项目,一般合同都会约定按照项目进度分期结算,实际过程中可能由于一些突发状况或其他因素导致未能完全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存在未按合同规定确认收入,从而延迟纳税的风险。

风险二:对外支付款项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的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免不了对外支付服务费、设计费、认证费、特许权使用费,很有可能存在未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非居民税款的风险。

项目外包环节

BRSINTC

风险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从而少缴税款

软件企业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可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提供给境外关联方,或者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外包给境外关联方,利用各种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至“税收洼地”,从而少缴税款,当然不仅是企业所得税,还有可能涉及增值税及附加等。

风险二:利用提供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存在取得较高出口退税的风险

软件企业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于是,部分企业在实务中向关联企业提供离岸服务外包时,可能存在虚增外包服务价格,从而获得较高“免、抵、退”税的风险。

风险三:当外包给雇员以外的个人时,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且未取得合法发票,存在税收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将研发项目分包给雇员以外的个人时,向其支付设计费、安装费、制图费、测试费、咨询费等劳务费用,通常存在既没有取得合法发票,又没有履行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一旦面临检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会被重点关注。

其他共同风险

BRSINTC

风险一:通过推迟获利年度或减少征税期利润,实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符合政策的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开始享受“两免三减半”,因此,实务中,总会有企业因设立初期利润较低,通过推迟确认收入、调控成本费用的等方式,推迟获利年度;或将免税期的成本费用在征税期申 ,减少征税期利润,实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风险二:股权激励未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上却做了税前扣除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为了留住人,企业总会有各种股权激励的方式,除了传统的限制性股票(权),期权(股),股票(权)增值权,还有民间比较流行的干股,分红权等等,实现股权激励的平台也五花八门,除了个人直接持股,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契约型基金等持股平台也是屡见不鲜。企业普遍存在个人所得税上未按“工资薪金”扣缴申 ,同时,企业所得税上按照当期会计处理在年度汇算时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扣减,双重税收风险并存。

风险三:高溢价下导致的股权转让不当税收筹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一旦进入了发展阶段,企业价值将会是飞速提升,尤其是有了资本的青睐,高投入下,只要具备核心技术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不断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更新换代,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高额收益。这时候,往往存在频繁的股权变动,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都会由此产生,通常的做法是,企业会利用“阴阳合同”、“税负差转移利润”、“强行适用特殊性税务重组”等不当筹划方式,短期内降低了税负成本,长远来看为未来面临资本市场或税务检查的“大考”埋下了重大隐患。


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扩大享受税收优惠风险

涉及税种企业所得税

风险描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或者受托开发软件产品的,一般企业不拥有著作权,根据政策规定,企业增值税主要享受免税或不征税优惠;同时,企业按照主营业务拥有自主产权的相关条件,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风险。

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延迟纳税的涉税风险

涉及税种企业所得税

风险描述:软件开发行业符合政策的企业,自获利年度开始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因开业初期利润较低,部分企业通过迟确认收入、调控成本费用等方式,推迟获利年度时间,延迟享受税收优惠的风险。

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集团内部通过关联交易向软件企业转移利润,滥用税收优惠的风险

涉及税种企业所得税

风险描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我国重点扶持的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职工培训费全额扣除、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款可作为不征税收入等优惠政策。目前,大型企业往往开展集团化运作,通过内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采用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转让定价将大部分利润转移至可享受税收优惠的软件企业,从而降低集团的整体税负,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重点风险

1

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补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涉及税种企业所得税

风险描述: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 )规定,对享受优惠事项采取“自行辨别、申 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法,企业根据经营情况以及相关税收规定自行判断是否符合优惠事项规定的条件,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管理目录》列示的时间自行计算减免税,并通过填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 表享受税收优惠,同时按规定归集和留存相关资料备查。企业可能存在因政策不熟悉等因素判断出现偏差,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发现企业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应补缴其已经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理的风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