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职业规划,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扯淡。为啥扯淡呢?你看现在的商业环境变化快,职业的更新速度也快,会使得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规划的工作明天也许就不存在了,再加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不少人玩抖音快手,刚开始没什么规划,看到什么火就拍什么,爆了几个视频后,涨粉几十万,一个月也有好几万收入。
乍一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种言论才扯淡。
而职业规划,在我看来有三点好处:
- 有方向:职业规划跟城市规划很像,趁着还有大片空地时,及早规划,定好方向,放长一点眼光,即使后期不如预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然等楼建好了,人住了进去,到处都是堵到不行的两车道。这时候不管怎么规划,现实是不会给你留余地去扩容或者推倒重来,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过得去就好。
- 提高成功率:职业规划主要是让你聚焦出成果,最终擅长某个技能或领域,让别人记住你,比如你擅长数据分析,你朋友创业缺个数据人才时,那么他第一时间会想到你,邀请你成为合伙人,给予股权,这无疑是增加了你的成功率。
- 提高容错率:假如你加入的创业公司失败了,而你本身就擅长数据分析,并且一直做数据相关的工作,那么还是很轻松回到一个不错的公司继续上班,就不用忧愁找不到工作,更不用为了生活要砸锅卖铁,这无疑是增加了你的容错率,哪怕失败了,也有个底兜着。
那么什么是职业规划呢?
对此,我的定义是:你要如何达到未来的职业目标,偏向战略层,让你倾斜心力出成果,但不是说只要规划就能成功,更不是说今年当主管,明年当总监,后年迎娶白富美(保有目标,确保大方向是对的,放心前行就好)
为了实现职业目标,做的基本是两件事:
一是认识自己(我想要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二是认识世界( 会需要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而两者的交集,也就是「兴趣圈」、「能力圈」、「市场需求」和「技能长期性」的交汇点,则是适合你职业长期发展的坐标。
兴趣圈
定义
兴趣是不给钱,你也愿意投入时间,还能把它做好的事情。核心是愿意做,还能做好。
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兴趣,在如今的 会里,再也找不到天掉下馅饼的事情了。
只接触皮毛的,不要谈兴趣。任何事情,从陌生到熟悉,都有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就像对数函数,在初始阶段感觉自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随后这种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仿佛渐渐趋于零,而能忍受放缓的过程才是考验一个人对这件事有兴趣的。
举个健身的例子,我最近跟校友小 Q 聊天,其中一个话题就是她为什么毕业后做了健身教练。
她跟我说,大一有点胖,想减肥塑形就开始健身,加入了一些健身圈子,经常跟一群健身爱好者聊天、约健身。
时间长了,她发现去的几间健身房都有个毛病,只要用户一进门,健身顾问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人不放,直到对方签了合约单、付了定金才罢休,以至于很多第一次来健身房的小白,遇到这种压力签单的场景,直接粉转黑,放弃了健身。
对此,她当时就开始给身边的小白提供健身咨询的服务,久而久之她就懂得增肌怎么练更有效果,怎么减小肚腩,怎么吃会更配 …… 不到一年,凡是小白遇到的问题,她基本都能给出可行的建议。
为此,她选择了到健身房做私人教练,花了三年的时间摸清了门道,目前也成功开了两家健身房。
因此,如果你真的有一个持续投入的兴趣,那么你根本就不需要职业规划,因为你在做这个兴趣的事情,早已不知不觉积累了相关的信息,比如多少人有这个兴趣?在哪里更容易找得到爱好者?有哪些公司服务?怎么服务的?哪家公司做得好?
怎么探索
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此,需要花点时间跟精力去探索:
- 寻找你的兴趣点:翻看一下你在知乎、抖音等 APP 浏览记录,看一下你日常看的内容类型是什么。
- 分类后逐个尝试:你喜欢看电影解说,不妨尝试做一个解说视频;你想当程序员,就先去学编程;你想做健身教练,就自己要去健身。
深入了解一项东西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只感觉大脑塞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以知识管理为例,什么是脑科学原理?什么是 GTD 原则?什么是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什么是标签?什么是卡片笔记?这时候就得一个个弄清楚,还得记一下笔记。如果长时间没有反馈,那么极大可能就放弃了。
一是为了获得系统的方法论,让自己有步骤可循,就像学鸡蛋炒西红柿,得有个先后顺序:搅拌蛋液—切西红柿—热锅热油—炒鸡蛋—倒入西红柿……,不然瞎忙一场,把食材都浪费了。
二是为了结伴同行,让自己走到更远,目前线上课程都会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拉到微信群,彼此可以看作业、给点评,就像大学临考时,好多个小伙伴围在一起解题,相比一个人闭门造车,学习效果好几倍。
能力圈
定义
能力圈指的是可迁移的能力,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还用得上,偏向软实力,比如沟通表达。
由于问题的种类很多,所需要的能力种类也很多,但无论怎么样,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个个问题,做好一件件事情。那么过程都是类似的,也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都是会有各种思维去梳理问题,比如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去归纳总结,然后制定出方案有效率地执行,另外还需要清晰地和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处理与甲方、同事、上司等人际的关系,影响或说服他人配合。因此,能力可以大体分为四大类:
- 思维:结构化思维、系统思维、产品思维、战略思维、经济学思维、营销思维 ……
- 效率:自我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自我监控)、团队管理(向上管理、向下管理)、项目管理、计划组织、反思复盘、执行能力、资源配置 ……
- 表达:理解需求、清晰表达、沟通说服、公开演讲 ……
- 人际:人际拓展、人脉维系、冲突管理、领导力 ……
对于提升某项能力的事情,看似不紧急,彷佛拖一两个月都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到了最后,你升职或转行时,它变成了一件对你非常重要的事情,但由于你一直没做,那么它成为了你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
怎么探索
回顾你求学、工作做过的事情,想一下:哪件事自己的好,需要什么能力?哪件事自己做得不好,还需要什么能力会做好?
然后以「行动+结果」的形式,把自己做的事情逐个列出来:
市场需要
市场需要指的是, 会讲究供需,市场缺什么,谁能满足,谁就能赚钱。
如果你有很多兴趣或能力,没精力把每个都做到极致,那么市场就作为过滤器,挑出能赚钱的先做。
市场需要的维度有五个,按重要程序排序是:行业、职位、领导、公司,薪酬。
行业
定义
行业主要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具体的分类可以看国家统计局或招聘 站。
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发展速度。明明国家现在大力发展某些行业,比如数字化转型、养老,你偏偏选择一些冷门或夕阳行业,比如房地产、银行,那可能是过上了养老生活,或者几年后被逼的不得不转行。因此,成长期的行业,赛道越会来长,就像滚雪球,滚下来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要做的事情只是紧紧抓住,别因速度太快被甩出赛道就好。
此外,不同行业的回 水平,也不一样。比如在软件和技术服务业(俗称互联 及IT),很多人一毕业就月入过万,而在住宿和餐饮行业,很多人工作好几年,月薪才勉强过万。
怎么选
- 政策支持: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一条生意秘诀,那就是陪国王散步。在我们国家也是,国家在关注什么,政府在扶持哪些行业,这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看重的,比如中国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情况。
- 用户规模大:用户量大的行业,边际成本会降低,特别是那些有不少企业市值千亿美金的行业,代表蛋糕大,每个人都可能分得到一块蛋糕。想一下,你要赚 100 万,究竟是在过亿用户群容易一点,还是在几万用户群容易一点?
- 持续性刚性需求:无论 会怎么办,人还得要做的事情,比如生老病死,无聊要找点乐子。
第一,看行业的共性问题位于马斯洛哪个需求:
第二,现在经济不景气,哪些行业获得还比较滋润的?
寒冬来了,大家都会理性消费,尽可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而消费的集中点恰恰是刚性需求的所在。如果某些业务在寒冬环境中活下来,还能赚到一点钱,那么等经济好起来后,肯定会更赚钱,这就相当于市场已经帮大家减少了很多选项了,不妨收集一下信息:
目前我能看到的几个适合长期发展的行业是「无论经济好与坏,2.6 亿老人都得照顾」的养老行业、「资本年年都投资,创业公司涌现」的数字化营销、「不管用户赚不赚钱,我都要收手续费」的股票证券行业。
怎么获取行业数据
- 国家数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政府 政策、你所在地的政府 告、CNNIC 中国互联 发展等(跟着国家政府走,路子总不会错)
- 产业数据分析平台:中国 告大厅、中研信息研究 、艾瑞咨询、中商情 局、萝卜投研、东方财富 等(营收继续增长,资本不断投入,行业上下游的公司多,说明长期发展势好)
- 招聘 站的就业数据:boss直聘、拉勾、智联招聘 告(小公司多,岗位多,代表人才需求高,蛋糕还有得分)
- 行业一线员工/销售:到知乎live 或在行咨询行业的一线员工,春江水暖鸭先知,当行业进入衰退时,销售人员发现越来越难卖,拿到的提成越来越少,就会考虑转型或跳槽,比如传统汽车的销售,纷纷从上汽、一汽辞职,哪怕降薪也要加入理想、BYD 等新能源汽车公司。
职位
定义
职位是帮你学技能、积累能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不同职位带来的工作价值是不同的,带来的回 更是有差异。比如 A 和 B 同时加入阿里,A 是产品经理,B 是前台接待员,那么对于公司而言,A 比 B 的价值高多了,工资自然也高很多。
怎么选
- 影响力大:指的是受影响的人群广。
同样是教健身的,仅仅在超级猩猩、悦刻等公司任职,等着公司分配学员,一份时间只能卖给一个人,那么影响力基本是 1:1 .
如果到抖音、keep等平台输出健身干货,得到一百万人的关注与观看,一份时间就卖给了多个人,那么影响力可能是 1:1000000 .
因此,你职位用到的专业知识,如果能够利用互联 获得千千万万的受众,那么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 位于业务的关键环节:在一个好的行业里,如果不在业务的关键环节上,依然没戏。
对于 toB 业务,比如 SaaS,运营的价值远不如销售。toB 业务,一般给甲方公司的业务做支撑,售价高,接入时需要双方的产品、技术配合,以至于企业的决策成本非常高,需要销售一对一跟进,聊了大半年才签单也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可以问一下行业前辈,行业的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你想要的职位,是在业务的关键环节上,还是边缘环节上?
比如在制造业,一款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是市场需求分析 — 品牌规划 — 产品研发 — 行销 / 分销。如果在这些流程工作,属于关键环节,那么你的发展前景都是好的,但如果你做得是运输物流,属于边缘环节,那么你的发展前景会有点担忧。
领导
定义
领导指的是你直接上级。
去什么公司,本质都是跟人,而直接上级是最重要的,在薪酬上他给你打绩效 A 还是 B,在资源上他能决定你能不能分配到核心项目。
怎么选
一句话,让你慢慢变好,帮助你成功。这一点你在面试的时候,就要观察他的言行做判断。
在我这几年的职场经历中,我遇到的最好领导是阿浩跟高红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时刻给反馈,比如阿浩会根据我在上一个项目的表现,指出我的优点跟缺点(偏向能力),然后在安排下一个项目时,会私下跟我说:「这个项目能锻炼 xx 能力,这是我在这方面学习的笔记跟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哈」。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大部分的领导,能做到「好」,都懂得不玩双标不 pua,对外能给自己的部门争到资源,对内能安排下属工作,必要时介入,帮助下属完成 kpi,使得大部分人能拿到好绩效,这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他还偶尔给你几点实用的建议,在你晋升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那么你真的踩了狗屎运,该去烧香拜佛了。
公司
定义
根据业务类型,公司分为 toB 跟 toC . 在行业上游 toB 公司好,在行业下游 toC 公司好,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游的宁德时代傲视群雄,下游的蔚来能市值几百亿。
怎么选
- 职位离核心业务近:一切与核心业务紧密结合的岗位,都有前景和钱景。
这背后则是公司会在核心业务会投入更多资源,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还得时刻与竞争对手过招拆招,虽然压力大,但成长会更快。比如同样是进了阿里,在淘宝天猫这样的核心业务做运营,得到的成长机会很多,天花板很高,但在优酷土豆这样的非核心业务做运营,得到的成长机会很少,寒冬来了,最容易出现在裁员的名单上。
如何判断一个职位,是否位于一家企业的核心业务上?
一个企业的业务就像是一条蛇,谁离用户近,谁成长就快,比如在大部分的互联 企业,蛇头获取流量(销售、市场、商务等),消耗流量(运营、服务、产品等),产品研发(程序员、研发制造、设计师等),服务支持(人力、行政、财务等)。
要想快速成长,最好在蛇头,非常多销售摸清了行业的渠道,直接辞职单干去了,其次是蛇颈、蛇身,互联 企业也有不少老板创业前做的是产品或运营的工作。
- 公司在行业上下游占有一席之地:谨慎选公司,毕竟你可能要任职好几年。
优先选 Top 公司,基本垄断了行业资源,员工的待遇跟锻炼机会都非常多。
其次选 至少 B 轮风投背景的成长企业,虽然没那么多福利,管理制度没那么完善,但它胜在年轻有活力,职位没有像成熟的公司那样固化,这意味着它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你可以去锻炼。之所以要有 B轮风投背景,意味着经过了风投机构的详尽调研,认为它有前途才投资的,虽然有些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但也值得进。
薪酬
定义
薪酬是你现有能力、所在的企业、行业等因素的综合变现。
在一定程度上,它能通过供需关系代表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能通过薪酬涨幅体现出你职位的稀缺程度。
怎么选
- 行业薪酬平均高:看行业薪资平均水平,可以看得出薪酬前五的行业是互联 及IT、金融、新能源、汽车、医疗医药。
- 行业薪酬涨幅快:看行业薪资涨幅,可以看得出前五是互联 及IT、医疗医药、新能源、汽车、金融。
综合来看,寒冬是寒冬,但互联 薪资及涨幅都依然很高,还是一个很值得进入的行业。
怎么获取薪酬数据
- 博尔捷人才研究院—人才调研 告http://www.bridgehr.com/news_14
- 薪酬研究院—热门行业薪酬 告权威发布https://www.smartsalary.cn/home/institute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10512-808f6f7f.html
- 拉勾、智联招聘等招聘 站的人才数据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74943.html
技能长期性
定义
技能长期性指的是,你在用的某个技能,比如心理治疗、康复护理,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值钱,摆脱中层陷阱。
什么是中层陷阱呢?
从招聘职级数量来看,中间层(中级、主管、经理)的招聘数量虽然大,但人也多,意味着更卷,如果没有贵人提携到总监或总裁,那么基本就卡死在主管或经理的职位,来回跳槽也无济于事,这就是中层陷阱。
要跳出中层陷阱,脱颖而出,就得考虑竞争策略,类似企业竞争,常用的三种策略是:
- 总成本领先:俗称性价比高,让企业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产出,比如你同事一到六点就下班,你每天加班到八九点,那么你的性价比就很高,这也是内卷的核心原因。
- 差异化:俗称多元技能组合,企业需要做一件事,同时要用到技能 A 和技能 B,小明只会 A,小红只会 B,而你既会 A 又会 B,那么企业很愿意花 1.5 倍的个人工资雇佣你。这种差异化的机遇一般很难得,毕竟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常常是将相关人员拉成一个项目组,如果不是沟通成本很高或项目需要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企业就不会对外招聘。
- 集中化:俗称专家化,就是个人在某个细分领域做精做深,成为一个专家,壁垒非常高,能够作为一个产品去营销,上班帮任职企业解决问题,下班帮咨询者解决问题,空闲下来可以写本书出课程,那收益真的可以年入百万。这也是很多自媒体朋友,在搞笑、电影解说等细分领域活粉几十万,成为腰部 KOL之后,就开始收徒教学。
怎么选
实行集中化策略,找到专家所需要的稀缺技能去学(缺了它就成为不了专家),也就是学习领域技能,而不是岗位技能。
什么是领域技能呢?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贬值的技能,让你能够长期吃上饭。比如你是瑜伽教练,只要人还存在,就会想着减肥塑形,那么你的瑜伽技能就是领域技能。
什么是岗位技能呢?为了达到目标而所需要的技能或工具,随时切换。比如你为了多招瑜伽学员,你去学习怎么在抖音拍短视频,怎么在知乎写高赞回答,那么拍短视频、写文章就是岗位技能,如果未来 AR / VR 盛行时,那么你可能用 AR / VR 获客了。
以做淘宝的电商运营为例,你看下 A 和 B 的回答,哪个更厉害一点:
A:在淘宝做店铺运营,核心逻辑就是爆款策略:
- 首先要选一款热度高的商品作为爆款。
- 然后弄清楚免费跟付费的推广规则,付费有购买直通车帮商品推广,免费有配合店小二做节日活动拿展位,或者给商品标题做SEO优化。
- 最后将爆款推爆后,再扩充其他品类的商品,利用爆款给其他商品导流。
B:在淘宝做店铺也好,在拼多多做店铺也罢,基本遵循三个原则:
- 商品的运营:一款商品,从上架到下架,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商品上架后,是几天后出货量明显增多,几周后出货量明显减少,什么时候该备货,什么时候该打折清仓。在这个过程中,要跟供应链、客服协调好,卖的多时货源充足,用户咨询一个就尽可能转化一个,保证利润最大化。
- 店铺的运营:一个店铺会有多个商品或品类,这时候就需要按照价格、销量、人手等维度分清楚:哪些适合导流,哪些搞利润,如何利用爆款给店铺导流,如何承接和消化进入店铺的流量。在这个过程中,就非常需要各个品类同事的配合,尽可能把辛苦得到的流量都转化。
- 把握活动节奏:电商最重要的流量就是节假日,平时搞点小活动,是为了元旦、618、双十一等大促活动到来时,前端能做好「上新—预热—打爆—甩货」,后端能做好「供应商备货—入仓—发货—售后」,每个人都能尽职做好分内事,久而久之,整个公司就变成一支训练有序的队伍,持续打胜仗。
这里你就会发现,A 关注的是怎么利用淘宝获利,属于岗位技能,而 B 关注的是怎么操盘生意,使得淘宝、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平台都成为他卖货的渠道,属于领域技能。
淘宝走下坡路时,A 可能就失业了,而 B 只要有新渠道,比如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就能马上调转方向。
按照上面的方法,也许你自以为选择了一个不错的行业或岗位,但没有躬身入局,你是无法了解到这一行业的深度信息,毕竟里面的水很深,你可能把握不住。如果你坚持了大半年都感觉不到喜欢,那么就要考虑退出计划了。就像谈恋爱一样,亲戚朋友跟你说某个人多好多好,什么工资高很孝顺又顾家,很适合当老公,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错,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但接触几次之后,你们就是不来电,甚至在一起说句话都尴尬要死,这时候你应该考虑退出放弃了。
因此,在职业初期,不妨花点时间做一下尝试,看到什么有用的就学一下,看到别人有什么好玩的就和他们凑在一起玩,逐渐地你会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这时候就不需要过多考虑薪酬回 ,毕竟对于学历相似、毕业两三年的人来说,大家从事的行业不同,所在的公司福利待遇也不同,以至于收入有点差距,一个人年薪 25 万,另一个人年薪 35 万。虽然看似税前足足差了 10 万元,但扣除五险一金和个税后,两个人到手也就相差几万元,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拉开两个人的差距。
之后确定好自己该做什么后,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倾注在一个垂直领域中,让自己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日拱一卒,看似没有轰轰烈烈的进步,但在几年后会将你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推向一个高峰,看似相同收入的人们会在这一阶段有明显的分化,厚积薄发的人收入会暴涨几倍甚至数十倍。
参考资料
[1] 张君-每个人都应该学的职业规划课
[2] 张君-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坐标,必须知道的4个筛选条件
[3] 张君-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大方向——战略篇
[4] 张君-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大方向——战术篇
[5] 张君-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大方向——战斗篇
[6]张君-经济下行?现在找工作是越来越难了吗?
[7]张君-行业怎么选,怎么判断这个行业未来有发展
[8]张君-找工作,怎么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9]张君-到底应不应该把兴趣当做职业方向
[10]张君-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有发展潜力
[11]张君-怎么才能找到工作中的隐形机会
[12]张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选择一家公司
[13]张君-大公司&小公司,应该怎么选?
[14]张君-跳槽,怎么才能越跳越好
[15]张君-受不了现在的工作了,应该裸辞吗
[16]张君-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17]张君-当个斜杠青年,找个副业,是好的选择吗
[18]张君-找工作,工作经验达不到面试岗位要求怎么办
[19]张君-关于女性,生娃后怎么做职业规划
[20] 空白女侠-模拟人生:来一场模拟职业规划的游戏吧
[21] 空白女侠-我们该如何做好一份职业规划(值得一读)
[22] 空白女侠-如何自信又有把握地转型为数据分析师?(干货分享)
[23]dracoleemission-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职业规划、方向该怎么确定?
[24]三节课-怎样进行职业规划?有没有系统、可行的方法?
[25]陈大可-怎样进行职业规划?有没有系统、可行的方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