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正融入中国人生活

过去6年,这个团队开发出了能够支持27种语言相互翻译的智能软件。团队的工程师说他们现在只需要花11天时间就能上线一种新的语言。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工程师们对软件所掌握的绝大部分语言一窍不通。

王海峰认为,互联 时代人们日益密切的跨文化交流为机器翻译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支撑,因为用于训练系统的互联 双语数据大都来自人类的外语学习和交流活动;反过来,机器翻译又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

尽管翻遍纸质英汉字典也很难找到“喜大普奔”四个字的英文翻译,这句 络流行语的英文却能够在百度翻译APP上准确呈现。如果有人对着手机录入普通话语音“请问附近有餐厅吗”,百度翻译软件能将它翻译成各国语言甚至广东话和文言文。

“我自己就是一个机器翻译的直接受益者。”王海峰说,机器翻译技术对于生活的改变已经在逐步深入,“前段时间我去葡萄牙出差,虽然一句葡萄牙语也不会,但是通过手机上的百度翻译,旅途中基本没有遇到过语言障碍”。

除了外出旅游,不少 店也利用百度的机器翻译把产品和企业介绍翻译成外语,节省了一大笔翻译的开支。在实践中,还有不同国籍的医学专家借助机器翻译通过视频合作完成手术。

据悉,未来百度的科研团队还将推出更多语言,包括中国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周敏说:“机器翻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是机器毕竟是机器,它们按规则行事,缺乏人脑翻译的灵活度,对于翻译中不规则的变化很难处理。”

从事法律专业口译的邹婷芳说,机器翻译对于有固定语境的格式化语言的翻译比较精准,比如公共设施标识、 络游戏、合同等。另外,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中,机器翻译可以不断更新大规模的语料库,这一点是人脑所不及的,也能为翻译人员提供很大帮助。

“但是就目前来说,机器翻译的应用范围还有其局限性。因为语言是鲜活的、充满变化的,机器应对变化的能力还是比不上人脑。比如在做口译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十个不同的意思,这时候机器就不能像人一样准确地判断语境。”邹婷芳说。

王海峰认为,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有优势。一个机器翻译系统可以同时掌握几十种语言的翻译能力,也可以擅长多个领域的翻译,这是翻译人员们所不具备的。但同时,优秀的翻译人员可以将语言的细微之处翻译出精妙的美感来,这也是机器翻译系统无能为力的。

在分析用户需求的过程中,王海峰发现机器翻译正在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便利:“我们通过对访问量的监测,发现周末访问量会上涨,周日尤其多,我们分析可能是很多中小学生在写作业时会用到我们的产品。”

对于这种趋势,上海新东方学校英语老师姚莹有一丝担心。她认为,机器翻译让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捷径,但是并不一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由于准确性的缺陷,机器翻译对于传统的书本学习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周敏认为,人类的语言学习热情不完全取决于有没有机器翻译,而更多在于学习者对语言技能的需要程度。如果只是一时的需求,下载一个翻译软件就可以对付。

“人天生都有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欲望。”邹婷芳说,“即使未来机器能够帮人们解决所有语言沟通的难题,人们还是会有学习外语的需求和热情,还是希望能通过外语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直接的、深入的交流。”(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16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