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手机软件里的“陷阱”

“免密支付”功能要慎用

移动支付的便利加上快捷性,使得很多用户都会选择用手机付款。为了加快付款速度,支付宝等都推出了小额免密支付等功能。

有的软件在购买付款时更是只需要一个验证码便能完成交易。虽然免密支付客观上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增加了被盗刷的风险。

据了解,去年12月,杭州市民徐先生的手机曾被同宿舍同事马某盗走,马某利用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盗刷了4000余元。与此同时,之前还有媒体 道过利用支付宝小额2000元免密支付而被盗刷的案件。

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

智能手机的各种 交以及 购体验,都离不开 络的支持,而在一些公共场所,登陆Wi-Fi还需要用户用手机等信息进行登录操作之后才能上 。

但是,你知道吗,就在你登陆的时候,便很有可能被黑客入侵。发现非官方免费WIFI千万不要随便登录,这可能是黑客用来入侵你手机的工具。

江西一名男子曾使用没有设置密码就能直接登录的免费WIFI,并用手机输入自己 银卡 密码,结果账户被人转走了3万多元!

慎开USB调试功能

使用安卓手机的用户,大部分都知道手机有一个USB调试功能,相当于开放了一个接口,可以进行更多的操作。

因此,很多安卓手机用户也都是刷机达人,能够利用这个接口体验到更多的功能。

不过,在开启了USB调试功能以外,手机自身的“保护性”便相对差了一些,存在一些隐藏的风险。

你的锁屏密码、绑定账 等很容易被各种应用随意调用。一般不建议用户开启这项功能。

微信别打开“附近的人”功能

络的发达加上技术的成熟,使得我们的隐私几乎没有防护。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我们手机上的定位以及发送的一些 交信息,便能够找到我们所在的位置。

微信中“附近的人”功能可以进行定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建议大家关闭!

微信朋友圈晒图片请慎重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但这些票据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都含个人姓名、身份证 等信息,借助特殊软件,便能轻易读取。

微信上的“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如果你旅游、出差了的话,也等于告诉别有用心者、小偷“这人不在家”,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陌生人叫出孩子名字搭讪”的新闻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很可能是通过父母的朋友圈知道的家长发布孩子照片、文字记录时,无意间会泄露孩子的相貌和姓名。

尽量关闭应用的敏感权限

前段时间,关于各种软件监听用户信息的 道不在少数,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手机软件对于用户手机的后台权限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看似不需要的权限,也不知道这些软件需要的意义在哪里。

用户安装应用后,会被要求允许软件读取相关权限,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应尽量关闭。

与此同时,手机安装游戏等软件时,常被要求“使用你的位置”,如果你点击了“允许”,这些应用便可扫描并把手机信息上传到互联 云服务器,一旦资料泄露,别人就可能知道你的位置、家在哪里。

想了解更多软件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18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