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也需要循序渐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但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对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出先后安排。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或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对于企业领导有战略眼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很支持、企业整体素质较高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选择从瓶颈突破。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国内的生产企业和IT企业都开始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帮助企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循序渐进,把握信息化建设关键点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源于几个目的:第一,获得竞争优势,重构产业生态。第二,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来巩固当前的地位或重新定位公司。许多企业通过数字转型,由传统的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方式的转变,通过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和智能化服务成为新的业务核心,以摆脱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附加价值、提高综合竞争力。第三,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启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需要企业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感。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渡的大变革时代,数据成为驱动经济 会发展的新资源、新要素、新引擎。产业和企业必须利用数字化手段,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用信息化建设驱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一、有战略思维。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有新的战略思维,需要企业的战略格局更具有前赡性。企业要站在未来看未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对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管理体系的重构,进行长期战略投入。
从业务战略的宽度上,企业要跨界融合,构建生态。从战略的高度上,要跳出企业与产业局限,实施平台战略,成为成为垂直平台或者横向平台。确立 会化 络协同定位思维,全产业布局与跨界产业整合,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与运筹。建议企业设定清晰的目标,包括企业做了这些转型,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个目标又能够分解成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图。
二、制定全面计划,全面启动。
信息化建设,需要创建全面的转型计划,启动数字化运营系统,在计划阶段,需要大处着眼,全面思考。产业和企业一旦启动信息化建设计划,就要全面启动,重新解构重构产业要素、重新审视市场竞争环境,重新思考数字化未来的行业格局,重新定义产业并找到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未来的产业竞争地位,然后制定符合产业和企业实际的数字化战略,从营销、管理、产品及服务等多方位着手行动,逐步实施。建议企业首先从观念上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数字化会牵扯到营销、生产等等不同的企业部门,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要有足够的推动力。
三、按照“点、线、面、体”的路径,逐步推进。
在转型中企业应对岗位层、企业层、产业生态逐步变革与升级。先从一些关键的要素或作业岗位开始,然后进行各环节的协同,形成数字企业;再以数字企业为主体纵向整合产业链、横向形成企业间的协作生态。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迅码云ER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