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资本热潮下的冷思考

多年前,中控技术、中望软件等一批企业都还没有上市,甚至鲜有融资的年代,国内工业软件领域就像一个被资本遗忘的角落,对于绝大多数草根出身和白手起家的工业软件人来说,资本还是一个略显遥远和陌生的存在。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当资本像洪流一样涌向这个角落,嗅到了商机的开荒者、投机者接踵而至,伴随而来的,除了新景象,还有新乱象。

资本风起 江湖涌动

此前,5G产业时代通讯 在《国产工业软件迎资本“热潮” 》中提到,疫情和贸易战的升级让长期以来被国内忽视的工业软件,一跃成为比芯片更“卡脖子”的存在,也带动了这一领域异常活跃的投资氛围:不仅是老牌工业软件公司频频获得融资,国产工业软件新生力量也陆续赢得资本青睐。

2021年开年,工业软件更是受到资本的高度热捧,无论是一级市场的融资,还是二级市场的表现,都在释放一个很明显的信 :国产工业软件已经迎来了资本“热潮”。

CAD领域,数码大方、华天软件、中望软件和浩辰软件,都陆续获得资本的支持,中望软件成功上市;MES领域,黑湖智造、摩尔元数、欧软信息、新核云等先后获得融资,有些甚至在一年时间内获得两轮融资;而在EDA领域,除了获得融资的芯华章、飞谱电子等之外,以芯愿景、华大九天、概伦电子为代表的企业都已经启动上市之路。

资本的狂欢下,一批批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得以走到聚光灯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当前最为火爆,也是资本较为关注的MES领域来说,据大东时代智库(TD)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中国共有371家MES服务商。39.4%的企业成立于2016-2020年之间。目前仍有大量玩家涌入赛道,如ITC巨头华为、阿里以及腾讯。

在与5G产业时代的交流中,一位业内人士也提到,“我之前遇到一个灯管老板,做生产的,本来是我的客户,因为生产经营倒闭了,也开始做MES了,后面还说要用我们的名字去申请补贴。”

资本在带来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市场乱象。

前几天,全球工业观察家林雪萍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话,对当前工业软件领域热钱狂撒的现象进行了反思,他表示——

如果说资本终于让中国工业软件变得热闹,好处自然很多,但还是有很多反常见妖的现象:

第一是推高了软件从业者的心态,软件并购变得越发难以进行了,很多软件坐地起价,让即使拥有大笔资金的企业去并购也很难。中国工业软件,收购国外软件,不可得;收购国内软件,又不够值。这似乎堵死了软件成长最常见的并购之路。

第二是更大的问题:公平。野心勃勃的大型企业,忽然觉得软件居然是可以捏一下的资本软蛋。于是很多大企业开始自己研发工业软件,大型企业做软件,除了祸害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财政拨款,很难会有成效。

第三个是出现了意外的内卷市场。有了钱,低端市场出现了更多的竞争者,红海更红,连原来已经杀出重围在低端市场逐渐成长的先行者,再次陷入围剿。而高端市场,由于门槛过高,而只有有限的资金涌入。

林雪萍的这番话一针见血,资本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当下被“卡脖子”的工业软件领域提供了在战场冲杀所需的“弹药”;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使企业变得浮躁,让市场变得无序,甚至让一些人忘掉本心,在发展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资金都是涌入最热的赛道,这是资本市场造富游戏里的“原罪”。

随着To C赛道红利消失,资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To B企业,工业软件作为政策高度倾斜的领域,一夜之间变成了资本的宠儿。这两年,各种对工业软件的研究 告满天飞,看得人眼花缭乱,以西门子、达索等为代表的工业软件巨头也被投资机构研究了个底朝天。

伴随而来的,就是一批批热钱涌入这个领域。

2021年8月2日,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英诺达”)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成立仅半年,英诺达已经累计融资近亿元。

一家成立仅半年的企业,就完成两轮融资,这在过去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连英诺达创始人王琦也戏称:“EDA属于投入高、见效慢、苦逼活的行业,基本上不太有人去做投资的。”

业内人士认为,“工业领域数字化升级转型加速”、“中国工业企业数量庞大、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断供风险极高”、“自主替代需求强烈”等,是催生工业软件投资繁荣的内在逻辑。“投资者做政治正确、符合风口趋势的事,至于这些被投资的工业软件企业技术基础、市场状况和利润如何,反而不是核心。”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投资节奏似乎确实有点急了,据5G产业时代通讯 的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1月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20家工业软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近半数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多家企业进入到B轮、C轮融资。

现在,工业软件的盈利模式,似乎还并不明朗,定制化项目模式验收难,SaaS化服务模式又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尚未能清晰定义企业的盈利能力。

2021年至今工业软件融资概况(5G产业时代通讯 整理)

而一级市场的疯狂跟二级市场短期的不理性是有直接关系的,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企业估值高企。企业的估值高企又刺激着热钱加速涌入这个领域,就像一个循环往复的魔咒一样,如果企业的发展不能支撑估值,不仅投资无法获得正向回 ,很大程度上还会助推行业泡沫。

这两年,工业软件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推手,股价一路飙升。最近鼎捷软件发布公告称,中信证券、红杉资本等五十多家机构调研鼎捷软件,在诸多机构“加持”下,鼎捷软件不负众望,连续三天大涨逾10%。

而被誉为“中国CAD第一股”的中望软件,其上市首日股价就飙升171%,上市以来的股价持续上涨,截至8月25日收盘,中望软件股价已累计上涨超过2.8倍,市盈率(TTM)达到252倍,市销率达到60多倍。

此前曾有投资人这样描述工业和技术领域的资本现状:“对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市盈率已经不适用,市销率也已经失效,可能只有市梦率才能描述这种疯狂。”用来描述当前的工业软件领域也不为过。

资本是否真的有耐心等待?

资本总是逐利的,然而,工业软件太复杂,攻坚也太难,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产品。事实上,国产工业软件领域的老兵,都是在这一领域奋斗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很多企业也才仅仅是熬过了生存难关而已。

还是以MES领域为例,此前,5G产业时代通讯 也在文章中提到,国产MES企业确实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但有相当一部分MES企业依然面临着很难赚到钱的困境。

首先,对于大部分的MES厂商来说,单靠MES业务很难养活自己;其次,工业领域隔行如隔山,工业企业软件开发需要高度定制化,缺乏统一标准,这就导致产品、技术无法在客户间复用,业务拓展难突破人效瓶颈,规模极大受限;再者,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质化日益凸显,低价竞争降低行业利润;此外,人员成本越来越高,但是软件服务的价格只跌不涨。

一方面,从市场空间来看,国内企业确实机会很大,然而,对于国内的自主替代需求,是否真如企业预期的那样?有一部分业内人士还是持怀疑的态度:“体系内的龙头企业确实陷入深深的担忧,但更广泛的工业企业其实紧迫性不高。而且,由于长期使用成熟的国外工业软件,在标准、数据格式、工具和平台系统上都形成了一定依赖,不是行到水深处、路近绝境时,需求真谈不上多强烈。”

另一方面,突围之路道阻且长。从当前最为艰难的EDA来看,单单美国的Synopsys、Cadence 和 Mentor Graphics(目前已被西门子收购)三家公司就占据了国内高达95%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只能争夺余下可怜的市场份额。

工业软件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能够在广泛应用场景中不断迭代和升级,而这个过程,正是需要时间的积累,除非走并购之路,否则根本没有捷径,然而正如林雪萍所言:资本的大量涌入推高了软件从业者的心态,软件并购变得越发难以进行了。更有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工业软件太孱弱了,环境政策市场人才处处受限,并购是未来趋势,可目前能活着就不易,想并购也没得可并购的,形势太严峻,有种无力感。

总之,工业软件是一个“长坡厚雪”的投资赛道,并不适合资本的大水漫灌,即便眼下工业软件“国产化”迫在眉睫,也不能拔苗助长。

不过,乐观的是,培育工业软件的土壤,中国还真挺得天独厚的,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从上游能源到中游制造,再到下游轻工,从高端设计到中低端制造均有所布局。纵观全球,工业软件巨头,均诞生于工业强国,我国具备诞生全球工业软件巨头的基础,可惜的是,此前因为不够重视,错过了两次崛起的机会。

从坐了多年的冷板凳到现在被推向舞台的中央,工业软件确实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但也是最坏的时代,在无数涌向工业软件领域的企业中,有多少是投机者、搅局者?在企业背后,资本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会是下一个光伏、新能源、芯片吗?在经历了这一波浪潮之后,国内的工业软件会趁势崛起,还是热闹过后,一地鸡毛?

锣鼓喧天,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方来,当前的工业软件就像一出刚刚开始揭开帷幕的“杂剧”,各路掮客,利益相关者摩拳擦掌,接下来剧情会如何上演?还是那句话吧: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