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拨开云雾:小游戏用户画像图鉴
1.小游戏用户是APP游戏用户以外的一片星辰大海,是游戏客户不能忽视的一片价值洼地。
巨量算数调研发现,小游戏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APP游戏,同时,小游戏用户规模较大、特征显著。
小游戏用户多为18-40岁的年轻男性,所处地域分布较为均衡,有不俗的消费能力;他们多数为普通打工人,以城市企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居多。
近期,小游戏广告激活量增速显著,巨大的转化潜力是行业值得关注的机遇。
2.小游戏受欢迎程度位居第二,玩家规模不容小觑
小游戏即小程序游戏,是一种嵌在应用内部无需下载,可即点即玩的游戏形式。移动互联 的高速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便捷高效,也让人们进入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状态。对于习惯快节奏生活的用户而言,无需下载、即点即玩的小游戏正中下怀。
小游戏是受欢迎程度排名第二的游戏应用类型。据巨量算效针对游戏用户调研显示,在最常玩的游戏应用类型中,53.8%的用户表示最常玩的游戏类型为小游戏,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APP游戏。
小游戏拥有不容小觑的受众规模,近八成的游戏用户都表示有玩小游戏的习惯。包括64.5%的 “既玩小游戏,又玩APP游戏”用户,和11.9%的“只玩小游戏”用户,两者之和为抖音端游戏用户小游戏玩家占比,达76.4%。
3.广告激活量增速超APP游戏,小游戏巨大的转化潜力有待释放
随着开发技术的成熟,小游戏产业生态日渐完善。在其它细分游戏赛道陷入“存量竞争”的桎梏时,小游戏赛道仍不断刷新着“增长惊喜”从广告激活用户量增速看,2022年7月,小游戏激活用户量环比增长64%,高于APP游戏增幅2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抖音端小游戏用户拥有巨大的转化潜力。
4.性别分布相对更均衡,小游戏核心覆盖18-40岁中青年男性用户
从性别分布看,小游戏用户相对于其它游戏人群,性别分布更加均衡。与游戏行业基本一致,男性用户占比更高,不同的是,小游戏覆盖了更高比例的女性用户。在只玩小游戏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35%,几乎是只玩APP游戏的用户中女性占比的三倍。
从年龄分布看,小游戏用户集中在18-40岁之间,主要是中青年人群在30岁以上年龄段,小游戏的用户占比显著高于其它游戏人群,由此可见,小游戏用户整体相对APP游戏用户更年长。
5.地域分布均衡,小游戏在新一线和下沉市场的用户占比较APP游戏更高
从游戏用户的城市地域分布看,小游戏用户整体分布较为均衡,城市覆盖较广,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均有用户占比;具体而言,较之于APP游戏,小游戏用户在一线城市的占比相对较低,而在三线城市及以下的下沉市场中的占比相对更高。
6.消费力不俗,小游戏用户中,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过半
从用户职业收入分布看,八游戏用户消费力不俗。53.2%的小游戏用户为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包括自由职业者、无固定职业人群),与其它游戏人群基本持平。
小游戏用户中,月入12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相较于APP游戏用户略低,但月入3000-120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61.1%,基本与APP游戏用户持平。
PART02效益可观:小游戏用户价值品鉴
1.小游戏用户的游戏粘性和付费意愿较强,经济效益可观
小游戏用户的游戏粘性整体较强,每天都玩及每日游戏时长超过1小时的用户占比均近四成。
大部分小游戏用户已经形成了基于品类的长期习惯,同时在玩游戏不止1款,因而并非只是偶然被某一个小游戏吸引。
大部分小游戏用户的付费接受度较高且已经养成了付费习惯,但较之于APP游戏,小游戏用户的平均充值费用还较低,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从游戏频率和时长看,小游戏用户同样具有较强的游戏粘性
从游戏领率和游戏时长来看,小游戏人群的游戏粘性整体较强。有35.9%的小游戏用户表示“每天都玩”,同时,每天玩游戏超过小时的用户占比达35.8%。
与APP游戏相比,小游戏用户的游戏频率和游戏时长都稍显逊色。一方面,更多占比的APP游戏用户“每天都玩”另一方面,从每天玩游戏超过1小时的用户占比上看,APP游戏用户占比达68%,也高于小游戏用户。
3.小游戏用户品类选择习惯已形成,同时在玩2款以上游戏者占比七成
在游戏广度上,超七成小游戏用户表示同时在玩2款以上游戏;既玩小游戏,又玩APP游戏的用户因接受范围更广,同时在玩数量也相对更多,同时在玩2款以上游戏的用户占比接近九成。
对于同时玩多款游戏的原因,小游戏用户大多表示“喜欢尝试和体验更多的游戏”,并且,随着场景和心情的变化会倾向于不同的游戏,APP游戏用户的观点与小游戏用户大体一致,不同的是,APP游戏用户相对更注重 交场景下的游戏选择需求,表示“与不同的朋友一起玩不同的游戏”。
从用户对游戏数量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多数小游戏用户已经形成了对品类的选择习惯,而非偶然被某一款小游戏产品吸引。
4.近半数小游戏用户有过游戏充值经历,游戏付费习惯已基本养成
巨量算数调研发现,小游戏用户普遍有较高的付费接受度,且已经发生过实质性的付费行为。
对比各类用户的付费比例,“既玩小游戏,又玩APP游戏”的用户付费意愿更高,在过去的经历中,有78.2%的用户曾有过充值记录,其次是只玩APP游戏的用户,付费占比为78.0%,“只玩小游戏”的用户中49.1%曾有过充值行为。尽管该比例数值较之于APP游戏用户较低,但占比也达到了近半数,这说明小游戏用户大多付费接受度也较高。
在曾有过游戏充值记录的用户中,只为小游戏充值的用户占比4.2%,小游戏和APP均有充值的占比39.1%,两者之和即为小游戏付费用户占比,达43.3%,也即超四成游戏用户曾为小游戏充值。
5.小游戏充值用户中一半以上月消费不足50元,付费规模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比过去一年各类用户平均每月在游戏中的充值金额范围,巨量算数发现,只玩小游戏的用户的月充值规模显著低于只玩APP游戏的用户,53.2%只玩小游戏的用户每月在游戏中消费金额在50元以内,只玩APP游戏的用户则只有28.6%。
从千元以上付费规模的用户占比看,只玩APP游戏的用户占比最高,达17.9%,“既玩小游戏,又玩AP游戏” 占比17,2%,二者实力润当而只玩小游戏的用户中千元以上高付费用户仅占84%,不及其它两类用户的一半,这表明小游戏用户在付费规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6.一半以上小游戏用户付费意愿稳中有增,表示更能接受在游戏中的充值行为
只玩小游戏的用户中,14.2%表示与上一年相比“更能接受在游戏中的充值行为了”,36,5%的用户表示“没有什么变化”,即∶50.7%的小游戏用户付费意愿稳中有增。
相比之下,APP游戏用户充值意愿更强,尤其是“既无小游戏,又玩APP游戏”的重合用户。18.2%的重合用户表示与上年相比 “更能接受在游戏中的充值行为了”。
对于明确表示“更能接受在游戏中的充值行为了”的用户,APP游戏是其更愿意接受充值的应用类型,其次为小游戏。
PART03机不可失:小游戏用户行为差异启示
1.从差异中发现机遇:小游戏和APP游戏用户行为差异显著,小游戏或是游戏行业增长新蓝海。
小游戏与APP游戏游戏用户存在显著差异。与APP游戏用户相比,小游戏用户尤其被小游戏“即玩即停”的便捷性所吸引,更偏爱休闲游戏,更关注游戏的易操作性,习惯在碎片化时间开启游戏体验,最可能因为想要去除广告而充值付费,这可能跟其人群的生活工作节奏密切相关。从体验持续度上看,超六成小游戏用户超过三个月就会更换游戏体验,表现出对游戏体验的多样化倾向,但较之于APP游戏用户忠诚度更低。
2.小游戏靠便捷性锁住用户,APP游戏靠优质的体验和归属感无可替代
从用户只玩某款游戏的原因上看,小游戏即点即玩的便捷性最吸引用户,八成以上的只玩小游戏用户表示只玩小游戏,不玩APP游戏是因为小游戏不用安装,更加方便;其次,“小游戏占用储存空间更小”也是用户优先考虑小游戏的原因。
于APP游戏用户而言,APP游戏优质的体验,长期使用形成的习惯,以及APP游戏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难以替代的。六成以上的只玩APPP 游戏用户肯定了APP游戏的功能和体验,超三成的用户表示形成了玩APP游戏的习惯,近三成忠实用户表示,APP游戏可以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
3.小游戏用户倾向更多样的游戏体验,APP游戏用户对单款游戏的忠诚度更高
对比各类用户过往的游戏经历中,对某一款游戏的最长持续时间可以发现,小游戏整体生命周期短于APP游戏,小游戏用户倾向更多样的游戏体验,而APP游戏用户则更倾向持续玩同一款游戏。
小游戏用户对新游戏的包容性和可接受度相对更强,也更倾向于多样化的游戏体验。调研发现超六成的小游戏用户会在三个月内更换游戏体验,而APP游戏相对具有更高的用户忠诚度,五成以上的用户最长会持续三年以上。
4.小游戏用户场景选择碎片化,更加灵活,APP游戏用户更倾向有完整时段
从游戏场景上看,小游戏用户与APP游戏用户日常玩游戏的场景存在明显差异,45%的只玩小游戏用户明确表示日常利用碎片时间玩游戏,而只玩APP游戏的用户选择这一场景的比例仅为27.5%。
APP游戏用户整体对完整时段表现出更高的需求,近三成APP游戏用户选择“工作日碎片时间,节假日完整时段”,15.5%的APP游戏用户明确表示需要“完整的时段”。
5.小游戏用户偏爱休闲品类,APP游戏用户更倾向MOBA、射击和角色扮演
从各类用户常玩的游戏品类看,小游戏用户相对更偏爱休闲游戏品类,只玩小游戏的用户中,46.2%表示目前最常玩的游戏品类为休闲游戏。此外,除了休闲游戏外,小游戏用户对放置养成类、卡牌类、沙盒模拟类等品类偏好基本与APP持平。
APP游戏用户则相对更喜欢MOBA(多人在线竞技)、STG(射击类游戏)、RPG(角色扮演)等品类的游戏,常玩此三类游戏的用户在只玩APP游戏用户中占比达62.3%,显著高于在只玩小游戏用户中的占比。
6.小游戏用户倾向易操作,APP游戏用户更看重玩法和画风
从游戏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来看,小游戏用户更关注“易操作”,APP游戏用户更看重玩法和画风。
据巨量算数调研,小游戏用户在选择一款游戏时最关注的因素为“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其次为“时间灵活,可碎片时间操作”;而APP游戏首先考虑的因素则为“玩法设计精妙、好玩”、“画风是我喜欢的类型”。
7.小游戏用户更爱去广告,APP游戏用户更热衷角色皮肤购买
从激活用户付费行为的因素来看,只玩小游戏的用户和只玩APP游戏的用户存在显著的差异。只玩小游戏的用户付费原因TOP3分别是“去除广告”、“解锁关卡”、“获得道具/技能加成”。“去除广告”是激活小游戏用户付费的首要因素,但该因素对于只玩APP游戏的用户而言占比不到7%“使用皮肤装饰”等因素更容易引起APP游戏用户的充值行为。
PART04乐在其中:小游戏用户偏好洞见
1.小游戏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媒介和内容?
巨量算数调研发现,抖音端小游戏用户有观看短视频和直播的习惯。他们人均每月在短视频平台播放内容次数过万,经常观看的内容主要为娱乐和生活类主题。在直播方面,小游戏用户同样具有较高的粘性,月均看播次数和时长均略高于APP游戏用户。此外,小游戏用户在抖音端的搜索活跃度不断提升,表明,用户对信息获取上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流量爆发力。
2.“短视频+直播”是小游戏用户的主要活跃地
巨量算数调研发现,在游戏内容类型的选择上,小游戏用户主要偏好的两大类型是视频和直播,占比用户超六成。
超过四成的只玩小游戏用户日常会观看视频形式的游戏内容,结合平台选择上看,短视频平台为其主要活跃平台,占比达到48.3%;直播也是小游戏用户日常偏好观看的游戏内容形式,占比达到21.5%,但较之于APP游戏而言,APP游戏用户相对更喜欢直播。
3.搜索活跃度不断提升,小游戏用户月人均搜索百余次,重合用户流量呈周期性差异
小游戏用户活跃度呈增长趋势,6月人均月搜索次数99.2饮,7月人均月搜索次数114.2次,环比增长15.1%。针对游戏品类相关内容搜索量,既玩小游戏又玩APP游戏的重合用户搜索表现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差异,在6月高峰期月人均搜索游戏相关内容次数是日常值的3-4倍,表现出更大的流量爆发力。
4.小游戏用户爱看短视频,人均月播放短视频内容过万
小游戏用户喜欢在线上观看短视频。6月小游戏用户人均月播放短视频久数10254次,7月人均月播放短视频次数10764次,人均月播放短视频内容均过万,基本接近APP游戏用户。
5.小游戏用户直播粘性高于APP游戏用户,人均看播次数、看播时长均领先
偏爱直播的小游戏用户对直播内容具有更强的时间粘性,平均而言,7月,小游戏用户人均观看直播超过达303次,观看时长达62小时,整体高于APP游戏用户。
6.小游戏用户尤其爱“影视短剧”等娱乐类及“美食、穿搭、萌宠”等生活类内容
“电视剧电影”、“剧情短剧”等娱乐内容,以及“访谈类新闻”、“自拍”、“美食展示”、“穿搭”、“萌宠”等偏生活类内容尤其受到小游戏用户的喜爱。与小游戏用户相比,APP游戏用户对“动画类”、“漫画类”、“定格动画类”、“角色扮演”等二次元相关内容的偏好度更高。
PART05洞察建议
激活用户价值:如何“投其所好”让小游戏用户“乐在其中”
1.受众人群小游戏的核心受众是城市的“普通打工人”,增量空间大
1.1.年轻用户群体
基于巨量算数调研的“人群画像图鉴”分析发现,小游戏主要受众是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用户群体普遍在18-40岁之间,城市分布相对均衡;与APP游戏用户相比,小游戏受众下沉市场占比优势相对更为明显,学生占比更少,是 会主要劳动力人群。
1.2.城市普通打工人
大多数的小游戏用户是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对应职业人群在调研中的总占超过半数。他们的收入普遍在四位数,但超过9000的高收入人群仅占20.2%,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可能少有“豪掷千金”的购买行为,具体而言,是典型的城市“普通打工人”形象如白领、蓝领、自由职业者等。
1.3.与APP游戏非零和博弈
小游戏用户和APP游戏受众人群存在明显差异,相比APP游戏,小游戏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增量空间大。小游戏的增长并不是单纯消耗和转移APP游戏存量用户的“零和博弈”,诸如吸引更多的非APP游戏用户,不断拓宽APP游戏用户的场景需求等均是可行之策。
2.游戏偏好:游戏需易操作,设计碎片化,爽感更直接,充值门槛低
算数调研结果显示,“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以及“时间灵活,可碎片时间操作”是小游戏用户选择一款游戏时最关注的两大因素,45%的小游戏重度玩家明确表示日常利用碎片时间玩游戏。因此,要吸引小游戏人群的关注,就需要让游戏更易操作,更碎片化,单次游戏时长不宜太长,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可开启游戏体验,更直接收获游戏带来的乐趣。
同时,小游戏用户虽然付费意愿积极,但是付费用户一半以上月消费不足50元,因此应采取“低门尴,多频次”的付费激活方式,提高小游戏用户的经济效益,付费门槛太高容易让小游戏用户“望而却步”。
3.内容触达:泛娱乐内容更适合小游戏快速出圈
从游戏内容上看,大多数小游戏用户更喜欢玩娱乐性强的休闲游戏。这与小游戏人群的游戏习惯和操作偏好十分契合,小游戏人群通常在碎片化时间玩游戏,并不容易被复杂繁琐的游戏操作机制吸引,能随时随地不费脑地玩游戏“娱乐一下”是小游戏受众群体的共性偏好。
从观看内容上看,“电视剧电影”、“剧情短剧”、“访谈类新闻”、“自拍”等泛娱乐内容是小游戏用户日常最喜欢看的内容,想从游戏内容端外吸引受众群体,场景化的泛娱乐内容营销对受众吸引力大,更适合小游戏快速出圈。
4.增长机会:边看边玩是未来的机会点
4.1.小游戏用户日常喜欢看视频和直播内容
近半数用户日常活跃于短视频平台,人均每天会播放短视频三百多次,人均每天会花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观看直播。可以从小游戏用户的“短直”偏好入手探索新的机会增长点。
4.2.链接观看与游戏习惯激活更多转化
抖音可以将小游戏用户的观看习惯和游戏习惯相结合,通过给原生视频内容配置锚点、添加转化组件等多样化方式,能够让小游戏用户在抖音端“滑”短视频和观看直播的时候,随时随地打开小游戏开启游戏体验,实现在边看边玩,高效激活更多的转化人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