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滴滴确认开始进军在线租车领域,这是自前不久滴滴Uber中国宣布合并之后移动出行领域的又一件大事。自此,滴滴已经拥有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企业和租车九大业务体系。
据介绍,滴滴旗下的租车业务7月就已经开始在上海测试运营了,不同于传统租车线下繁琐的手续,滴滴租车采取的全程线上化服务,租车预订、支付及订单修改等环节均可以在线完成,工作人员免费送车上门,无需花费额外费用,只要在服务时间内提前2小时下单即可。
滴滴租车并不自己拥有车辆,而是采取与车辆租赁公司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据透露,滴滴正在和一嗨等租车公司探讨,在车源和车辆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展开合作。试运营期间滴滴租车将为用户提供多项优惠,如免费赠送不计免赔附加险,并免收加油服务费。
至于为何在此时选择进入租车领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
专车领域已成霸主,趁势拓展新业务
长久以来,作为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和“优步”一直以低价、补贴、红包的方式相争,大量乘客用户乐享“渔翁之利”。
随着8月初滴滴优步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两家在合并后已占据中国专车市场超九成份额,事实上的垄断已经形成,专车市场滴滴再无对手。而趁势猛进扩大业务范围则成了新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在线租车作为移动出行领域的一大市场不仅利润可观,可为公司增加用户黏性,亦可增强公司与车主端的联系纽带。而此时的在线租车还有庞大的未开发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市场活力不足。滴滴的流量入口优势加之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无论对线下租车公司还是对租车用户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加之士气正高之时突入壁垒不严的租车领域,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盈利模式的探索
新政出台,滴滴Uber合并,补贴减少,价格上涨,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如何涨,涨多少却成了目前滴滴面临的一个困境。涨多了,用户逃离,涨少了,成本不够!
消息显示,自优步和滴滴宣告合并后,全国市场涨价三成左右。对此,业内分析,之所以消费者感觉涨了近五成,主要因为“ 约车在提价的同时,各种补贴优惠也在减少,所以涨价是二者合力的结果。”
另一方面,司机的补贴相应减少、乘客的打车优惠力度也大打折扣。如此之下,司机对平台的依赖性会逐日降温,用户粘性也会降低。
而有第三方数据显示,受滴滴涨价影响,不少用户开始选择不再使用滴滴。易观最新数据显示,相比5月,滴滴6月的用户渗透率开始小幅度下降。到了7月,滴滴的用户渗透率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跌幅近10%。
不仅如此,滴滴在7月的活跃用户数也降低了超70万,同时滴滴的用户粘性也出现了连续的下降。易观最新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日均使用次数在6月、 7月出现连续下跌的状态。相比5月,滴滴7月的用户日均使用次数跌幅达到了14%。而用户日均使用次数,是最能直接反映用户用户粘性的数据指标。
可以看出,面对越来越迫切的盈利需求,靠收割用户来盈利无异于自杀,而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成了当前资本压力下的首选目标。
为资本搭台唱新戏
滴滴租车面向拥有自驾需求的用户,自驾游用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旅游40亿人次中,自驾游游客占58.5%以上,达到23.4亿人次。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预测,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自驾游人数将达到58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人数的70%以上。
同时,随着各大城市拥堵的加剧及推出限牌、限 等措施,中国汽车购买量增长不复以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买车,汽车租赁市场反而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租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告》中预计,2016年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4亿元,未来五年(2016-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07%,2020 年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168 亿元。
这样的数据确实能紧紧拽住资本市场的眼球。为了给资本市场足够的信心,安抚投资人,为自己的发展乃至盈利赢得时间和空间,适时讲一个全新的资本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目前的租车市场现状恰好给了他一个讲好故事的机会。
滴滴租车前途如何?
滴滴进入租车,优势不少,然而要克服的困难更多。
就在滴滴推出在线租车业务当晚,陆正耀就在朋友圈中对此发表点评:“听说有人又要做租车了,感觉有点可笑!不过也可以理解,专车新政出台,快车、顺风车烧钱模式难以为继,C2C专车模式破产,资本故事还要接着编,必须寻找新的救命草!不过我们告诉你,类似的模式携程等公司已经折腾了多年,结果如何?!”
陆正耀还直言,滴滴计划做租车平台之上的平台的商业模式有问题。“送车上门,我记得原来PP租车去年也做过一阵,由于成本等原因取消了。我们自己的租车平台去年4月份就建好了,之所以没有推,就是我们来回算这个账,根本没算过来,这个商业模式根本不成立。”陆正耀称。
回过头看陆正耀所提及的“携程的折腾”。两年前,携程通过投资一嗨进入租车领域,但租车市场是十分重资产的行业,除了买车、还要开店,而当时与去哪儿激战正酣的携程实际上“地主家无余粮”;更重要的是,携程更看重结合机场、高铁的旅游市场,其租期长,路途远,但是租车领域最大的市场份额还在于短途自驾,两者的业务有一定分歧,经过两年后,尽管携程依然是一嗨最大股东,但14%的股权比例比两年前稀释了10%,转而把精力更多放在境外租车上。
虽然滴滴并没有直接做P2P租车,但资源使用权归属的问题对于私家车或者中小型汽车租赁公司都一样,租车并不是一个高频业务,平台长期租赁租车公司车辆的性价比不高,租车公司反过来长期为平台闲置部分车辆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租车还有跨区域问题,关于异地取还车业务还有门店与车辆的调度配置问题,在滴滴平台上的租车公司并不是唯一,异地还车之间的沟通成本更高。
另外,在线租车领域沉淀9年的神州租车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
与神州租车不同,由于缺少车源和 点,滴滴寄望于整合零散车源开展业务。相比之下,神州租车目前车队规模接近10万辆,并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设了700多家直营服务 点,具备很强的线下服务能力。
同时,租车比起专车更是一个“重运营”的产品,统一资源、统一调度是最基础的门槛。这不仅需要资本投入,更需要长时间的运营积累,包括人员的管理以及系统的优化,而滴滴出行显然难以短时间追赶神州租车9年的沉淀。
当然,因为困难而放弃显然不是滴滴的风格,踏入租车是迟早的事。庞大的汽车后市场和交通服务市场,甚至是电商平台,也都有可能成为滴滴的目标。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