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行业之赛意信息研究 告

1.公司基本情况

1.1.公司介绍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是一家专业的企业信 息化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制造、零售、服务等行业企 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化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产品以及相关实施服务。公司前身 是美的集团 IT 部门,早期主要通过代理 Oracle 等海外厂商软件产品,为客 户提供 ERP 系统的定制化开发及实施服务,并且逐步向企业供应商关系管 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领域解决方案延伸,目前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及与西门 子等国外厂商合作的方式将业务拓展至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成康先 生,其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曾担任美的集团软件开发项 目总监,目前持有公司 16.20%的股份。美的集团为公司第二大股东,间接持 有 11.91%的股份,公司其余大部分董监高成员也都出身于美的。

1.2.主营业务

公司业务分为软件实施开发服务、软硬件销售(代理分销)和软件维护 服务,其中软件实施开发服务占营业收入比例的 90%左右,这部分业务主要 分为两类:一是泛 ERP 领域的运营管理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包括 ERP(企 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以及 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等,公 司主要提供基于 Oracle、SAP 等成熟套装软件模块的二次开发,同时也提供 技术中台、大数据等领域的相关自研产品。二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 领域 产品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为离散制造业,尤其是家电、通讯设备及元器件、 装备制造、定制家居等行业客户,提供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软件的软件产 品销售、实施部署及后续的升级支持服务。

1.3.财务状况

公司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2017-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7.09 亿元增长至 13.85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25.01%,归 母净利润从 1.01 亿元增长至 1.76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20.34%。2021 年前 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3.67 亿元,同比增长 42.46%,归母净利润 1.32 亿, 同比增长 20.76%。根据公司公布的业绩快 ,2021 年全年公司预计实现营 业收入 19.3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9.57%,归母净利润 2.28 亿元,同比 增长 29.69%,业绩增长情况基本复合市场预期。

除 2019 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公司部分客户订单签订价格水平波动的 影响,公司上市以来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且略有提升,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 高的智能制造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扩大,2020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34.90%, 净利率为 12.71%,2021 年上半年分别为 28.42%和 6.64%。公司智能制造 业务刚开始同样是以做西门子等厂商系统的实施交付为主,随着自研产品占 比的不断提高,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开始提升,2020 年为 41.03%,与 2017 年相比提高了 26.55 个百分点。2020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 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27%、5.34%、9.60%和 0.65%,2021 年上半 年分别为 5.77%、6.23%、8.88%和 1.73%。近年来由于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银行借款和发行可转债导致利息费用增加,开拓智能制造业务并加大自主研 发投入,使得公司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有所提升。

2.行业分析

2.1.工业软件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 2020》对工业软件的定义: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 和复用,能够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定义工业产品和生产设备的形状、结构, 控制其运动状态,预测其变化规律,优化制造和管理流程,变革生产方式,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现代工业的“灵魂”。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依靠科技实现产业升级、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工业软件作为工业互联 主要 组成部分,是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底层支撑,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新型基 础设施之一,从 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再到“互联 +先 进制造业”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国产替 代和自主可控的背景下,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更加密集。“十四五”期间各部 门陆续发布的包括《“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 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都 重点强调了要加快工业软件发展,我们认为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行业未来有望 长期保持高景气度。

2020 年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市场规模为 1974 亿元,2015-2020 年间我国 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16.1%。而 2020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 模则为 435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8 万亿元。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例不到 6%,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20 年我国工 业增加值突破 31.31 万亿,占全球的比重接近 30%,相对于我国的工业体量, 工业软件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未来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由于工业门类复杂、种类繁多,国内外关于工业软件的分类方法并未形 成统一明确的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软件作为原本特定领域工具 型软件已从狭义概念向工具链上下游和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软件方向演进,进而发展到数字化生产制造平台。我们采用业内常用的划分方法,按照制造 业生产的不同环节将工业软件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和运营管理类。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的数据,2018 年我国工业软件细分市场中,生产控制 类和运营管理类软件占比均为 17%左右,嵌入式软件占比最高,超过 57%, 研发设计类软件占比最低,为 8.5%。从国产化程度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发展 相对落后,国内企业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市场份额都与海外龙头存在较大差 距,特别是研发设计类软件,由于很多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国产化 率仅为 5%左右,生产控制类软件国产化率为 50%,国内厂商在中低端市场 和部分细分行业具有一定基础,运营管理类软件国产化程度最高,国产化率 达到 70%。

2.2.制造执行系统 MES 行业分析

制造执行系统(MES)出现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工业 3.0 以来伴随制造 业数字化程度的提升,CAD、CAPP、CAE 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 ERP、 PLM 等上层信息管理系统开始普及,底层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如 PLC、DCS 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制造底层的数据无法高效采集并难以与上层 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交互,导致企业信息系统不能管理到车间的具体生产环节, 因此需要 MES 作为桥梁在中间起到衔接作用。

1990 年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AMR)明确提出了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 的概念:在制造业信息化的三层模型中,位于计划层和控制层中间的执行层 称为 MES。1997 年,美国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Association,MESA)定义了 MES 的 11 个核心功能模块,包括资 源分配和状态管理、运作/详细调度、生产单元分配、文档管理、数据采集、 劳务管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维护管理、产品跟踪和谱系、性能分析, 以及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关系。

2016 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发布的《智能制造系统现行标准体系》将 MES 扩展至 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制造运行管理),MOM 是 多种软件构成的制造管理集成平台,包含 MES 和与制造管理相关的各种功 能。

在实施智能化转型的具体实践中,解决生产制造过程的管控盲点是制造 企业的主要需求,MES 作为支撑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工业软件,能够在以下 方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1)生产透明化。通过生产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及时了解车间的生产情 况以及质量状况,将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 ERP,打开生产过程中 的“黑箱”。

(2)敏捷制造。掌控所有的生产资源,包括设备、人员、物流信息等, 能快速应对生产现场紧急状况,对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调整并合理调度,保证 生产顺利进行。

(3)生产可追溯。建立完整的生产数据档案,形成全面的正反向追溯体 系,界定责任,减少召回损失。

(4)改善生产质量。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关注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从而持续改善产品质量。

(5)及时预警。自定义各项生产指标,实时监控指标执行情况,以邮件、 短信、看板等多种方式实时、主动暴露生产中的异常状况,使相关人员能够 提前发现,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6)绩效分析。对生产绩效、人员绩效、设备绩效进行分析,为车间、 工厂乃至整个集团绩效的改善提供依据。

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MES 软件在国内生产控制软件市场中的占比约为 29%。由此可以推算出目前国内 MES 软件市场规模在 100 亿元左右。根据 e-work 的研究数据,在中国市场上提供 MES 软件或实施服务的国内外供应 商数量超过 150 家,受益于长期的技术沉淀和品牌效应,海外厂商占据了大 部分的高端市场份额,国内厂商起步相对较晚,大多都专注于某些细分行业或地区,并且大多采用定制化和项目制的交付方式,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导 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对比行业知名的国际巨头,国内 几家主要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在市值还是收入规模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 公司涉及行业和业务广泛,我们选取其中与工业软件相关的业务分类。西门 子:数字工业板块业务收入;霍尼韦尔:流程解决方案、产品解决方案和服 务、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ABB:工业自动化业务;罗克韦尔:软件和控 制业务;艾默生电子:自动化解决方案板块中工业解决方案业务、系统和软 件业务;宝信软件:剔除以 IDC 业务收入为主的服务外包业务。)

3.投资亮点

3.1.加大研发投入,自研产品占比不断提高

从 2017 年开始重点开拓智能制造业务以来,公司产品化能力和自主研 发占比不断提升,相对应的研发投入也大幅增加。2020 年公司研发支出为 1.68 亿元,达到了 2017 年上市时的 4 倍以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 5.49% 提升至 12.12%。2018 年开始公司将部分研发支出资本化,近三年占研发支 出总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分别为 25.08%、23.80%和 20.68%。除 2019 年 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外,其余两年资本化研发支出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不超 过 20%。

2017-2020 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 412、752、912 和 1644 人,占 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从 15.11%提升至 35.25%。并且公司还分别于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11 月和 2021 年 7 月向 124 名、158 名和 64 名管理人员及核心 技术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体现出公司对于技术人才和自身研发能力的重视。

公司 2012 年开始面向市场提供以 MES 为核心的工业管理软件,初期主 要采用西门子的产品,为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和实施部署,之后通过不断地 自主研发,形成了 S-MOM 赛意制造运营管理平台。S-MOM 是公司自主设计 开发的工业软件产品套件,集成了包括 APS 计划排程、MES 制造执行、QMS 质量管理、WMS 仓储物流管理、SCADA 工业设备运营及数据采集、MI 制 造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各项功能模块。

公司 2018 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按照“基础代码框架化、业务逻辑 组件化、行业套件配置化”的理念,在原有定制化服务的基础上,利用中台 技术,形成了“标准产品+行业套件+定制化服务”的体系,使得产品化程度 显著提升。2020 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软件许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49.69%, 并且实施收入部分由于代码复用率提高,项目二次开发难度降低,实施周期 缩短,使得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从 2017 年的 14.48%提升至 2020 年的 41.03%。另外,从公司人均创利指标也可以看出,除 2019 年受宏观环境影 响以外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反软件行业整体由于人力成本增长较快导 致人均创利大幅下滑,这也验证了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受益于产品化 程度提高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3.2.服务行业标杆客户,背靠华为企业数字化赋能有望加速

对于企业端的解决方案业务,只有充分了解垂直行业的技术特点和运营 模式等专业内容,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痛点。公司深耕企业信息 化多年,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客户涵盖家电、电子、医药、定制 家具等制造业各领域的众多标杆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我们认为,与华为的深度绑定确实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客户集中度过高 的风险,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司收入结构近年来正逐步改善。但另一方面, 近两年受芯片断供等影响,华为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被严重制约,5G 设备等运营商业务在海外也遭遇不小的阻力,因此华为不得不积极地谋求转 型,除智能汽车等新领域外,三大业务板块中的企业业务将是华为未来主要 的增长点之一。2020 年华为企业业务收入达 1003 亿元,在其他业务增长乏 力的情况下实现同比增长约 23%。现阶段华为重点发力公有云市场,去年还 推出了面向基础设施的欧拉操作系统,并以智慧煤矿等领域为突破口深入垂 直行业,在服务器等硬件端业务同样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我们预计政企端信 息化将是华为企业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按照目前的战略,华为自身定 位以平台建设为主,具体的行业应用主要是通过联合生态伙伴的方式完成, 公司作为华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未来有望依托其企业业务增长进一步打开 B 端市场空间。

4.业绩预测与投资分析

泛 ERP 业务:公司除提供基于 SAP、ORACLE 等成熟套装 ERP 软件 的解决方案外,依托自身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业务中台及大数据领域的产 品布局,协助客户实现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的数字化转型 需求。现阶段该业务仍是公司收入中占比较大的部分,预计 2021 至 2023 年 公司泛 ERP 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18%/10%/10%。

智能制造业务:公司不断加强自主研发,提升产品化程度,S-MOM 系列 工业软件产品已逐步积累了众多行业标杆客户。未来在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 济的战略背景下,工业软件行业有望享受相关政策红利长期维持高景气度, 预计 2021 至 2023 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增速为 80.00%/56.00%/40.00%。

软硬件销售和软件维护业务:这两部分业务主要为上述两项主营业务开 展过程中的衍生业务,行业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软硬件代销及后 续维护服务收入预计将与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增长保持同步,2021 至 2023 年公司软硬件销售和软件维护服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30.00%/24.00%/20.00% 和 50.00%/29.00%/28.0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