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这种诈骗方式的底层逻辑并不复杂,一般用户登录 上银行或者某些App时,需要接收手机短信验证码,而犯罪分子通过非法获取这些验证码,继而登录受害者账户,再进行提款、划转账、大额消费等不法活动。夜里是人们基本不会使用手机的时段,自然也看不到相关的提示短信,犯罪分子也多是趁着夜幕“穿墙逾屋”。
马继华表示,虽然这种手段为祸不小,但其自身也有局限,那就是只能在2G信 的GSM 络下实施。2G技术早在1991年便已问世,在当时的环境下,该技术对于安全性的考虑不足,例如手机与信 塔之间采用“弱加密”方式,缺乏基站认证环节,导致伪基站趁虚而入。
马继华称:“在技术上,只要用户使用3G、4G、5G 络,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但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一些电磁设备干扰通信信 ,比如导致5G信 质量不佳,从而手机自动掉落到2G模式,在强制降 后实施诈骗。”
从 络发展角度看,这种骗术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据 信办2021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 络和4G 络,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2.6%提升到2020年底的9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7.4%提升到2020年底的108%,全国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此外,已建成的5G基站达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
除了用户需要擦亮双眼外,运营商方面也需在防诈反诈上持续努力。北京移动方面表示,早在2016年“非法短信嗅探”初露端倪之时,北京移动就开发了专门针对“非法短信嗅探”的监测和定位能力。2018年以来,北京移动与北京警方保持密切沟通,建立了“非法短信嗅探”治理专项联动机制,双方合作举办科普讲座,为辖区内群众普及“非法短信嗅探”知识及预防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