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的军人朋友圈,你会不会感动?
但如果是部队的战友看见了,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军装小视频是自己拍的吗?居然可以发朋友圈?不违规吗?
类似的,还有下面这张朋友圈截图——
这个朋友圈的视频,是哨位之前发过的几个女兵在前往三界的大卡上唱歌的片段,被随行的战友拍摄并发了出来。
同样有战友表示:这涉嫌军装照违规上 ,以及暴露部队行动!
其实这是一张有审稿单的图片,相关内容并不涉密。
还有一则更为人所熟知的案例,是2016年登上热搜的兵哥哥剥栗子事件。
当时一位姑娘在QQ上发文称,她有一次无意中对异地军恋男友说了句“想吃你剥好的栗子”,男友就买了5斤栗子、1台小型真空包装机,在军营宿舍将栗子剥皮,自己动手真空包装后寄给姑娘。姑娘在 上秀恩爱,还配发了多张男友身着军服、 佩戴下士军衔的照片……
这次轰动全 的“秀恩爱”,最终引起部队的注意。
当时的定性是这样的:
1、军装照上 暴露了军人身份,不怀好意的人就会通过这个人的常用 络软件,轻松追踪到更多信息,对军事安全构成威胁。
2、军装照上 也可能被 友错误解读、被别有用心的人肆意合成、被不良媒体拿来滥用,造成负面影响。
3、照片虽非本人发布,但与他关联密切,因此负有一定责任。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目前有些部队是明令禁止军装照以任何形式私自“上 ”的。
所以有兵哥说,不止朋友圈,我的手机里一张军装照都没有。
哨位君的观点是:军装照当然不能无限制的“上 ”,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以及将“绝对安全观”用于军人个人生活管理,都是有待商榷的。
因为以此标准衡量,军人外出、休假以及谈女朋友,都充满了被“轻松追踪到更多信息,对军事安全构成威胁”的风险。
在管理与生活之间,有博弈也要有平衡。最近《解放军 》就发了篇很生动的例子。
反映的是某旅发布新规:战士手机不必再上交连队管理,而由班长负责储存、发放和登记。
新规一出,战士使用手机的时间得到保障,以前躲躲藏藏的“第二部手机”也就没了用处。
以“绝对安全”的标准来看,这样的方式当然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与给部队释放的温度与活力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们总说“保密无小事”,但什么才是“密”是需要精细界定的,如果总是一根筋的判定“上 暴露军人身份”“军装照上 ”就是泄密,那部队管理中跟手机的“斗争”,恐怕还要持续很多年。
举个外军的例子。
有位海军战友给我发来一张某国海军的“保密提示卡”,卡上面有关于该国海军士兵在“脸书”上发表言论的标准,内容详细体贴得惊人——
“我将随舰于9月20日回港。”这句话边上有个皱眉头的卡通形象,表示这是不可以的。
“我将于近期回母港。”这句话边上是个笑脸的卡通形象,表示这是允许的。
哨位君当时就震惊了,保密规定竟能细化到如此程度……什么是人性化,这就是人性化!
机关规定得这么细,一定很费事一定会多承担很多责任,可是对整个部队官兵的用 体验来说,这是难以形容的“幸福”。
回到“军装照上 ”的话题。
我们可以思考的很多:私信聊天发的军装照算不算“违规上 ”?在前段时间经过实名制的朋友圈发军装照算不算“违规上 ”?以及什么样的军装照不能发?什么样的军装照是可以发的?
管理制度,特别是 络保密管理制度一定要紧跟时代调整。
如果说微信等 交媒体兴起之前,“军装照不能私自上 ”的硬性规定还有可行性,那么如今呢?
抗洪军人的朋友圈难道就“违规”了吗?
三界女兵的一段唱歌视频是不是就“暴露部队”呢,或者说这种“暴露”真的属于泄密吗?
我们需要更细更人性更可操作的标准。
军 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对手机的需求就如同吃饭一样正常。
上 晒照其实也是啊。
比如00后军人其实都是“ 络原住民”,他们在 络在 交媒体上倾注的一切,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被人看见”,对于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
从另一方面讲,让官兵能在一定程度上晒照,让他们的生活一定程度的融入 会 络,就跟允许穿军装上街一样,不仅是对他们自己的激励,也是一种极好的征兵宣传。
军人当然不能如 会青年一样用手机用 络,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还是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