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潮起 「于见专栏」
近年, 文平台如雨后春笋,不过最终却天下归一,大部分被互联 巨头腾讯收入囊中。首屈一指的阅文集团,腾讯持股超过50%,是其名副其实的大股东、幕后的掌权者。而阅文集团则占据了 文市场的超过半壁江山。因此,腾讯在拓展阅读市场上也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
不过,作为主打出版书籍与传统书籍阅读的一款应用产品,微信读书却与阅文旗下众多 文平台是不一样的存在。据了解,微信读书一直注重强 交性,可以分享与阅读读书笔记和感悟。
只是,同样作为腾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鹅厂阅读市场的一份子,微信读书在进行差异化定位的同时,也面临着与旗下 文平台边界越来越模糊、商业模式创新也越来越受到限制的尴尬之中。
Kindle或退场,微信读书将获利?
前不久,关于“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的话题冲上热搜, 传所谓的Kindle京东自营店、天猫 Kindle 旗舰店不约而同大面积缺货。因此 友普遍认为,这是亚马逊电子书业务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信 。
要知道,尽管亚马逊的自营电商业务在数年之前便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但是 Kindle 和跨境电商却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两大业务。根据亚马逊中国的官方 告,自 2016 年起,中国便已经成为了亚马逊Kindle设备销售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亚马逊Kindle真的会突然放弃中国市场吗?期间也有媒体向官方客服求证,本次事件确实是Kindle缺货所致,甚至连亚马逊海外淘上面的大量Kindle产品目前也都普遍处于缺货状态。这也意味着,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也不攻自破,热搜榜话题也不过是虚惊一场。
反观微信读书,其粉丝本以为如果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会让微信读书收益,更多人会选择用微信读书、读好书。不过,微信读书粉丝一厢情愿的应援瞬间幻灭后,微信读书的尴尬地位也更加突出。仔细分析微信读书与Kindle的定位,也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似乎只差一个硬件阅读器。
尽管这样的营销方式,对于一些书虫来说,确实有一些吸引力。但是要知道,读书体验逼近极致的Kindle,都被 友称为压泡面神器,买回家中基本吃灰。微信读书是否就有远超Kindle的吸引力,让用户养成使用阅读器读书的好习惯?答案很明显的否定的,增加阅读器就能促进读书,恐怕也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该款阅读器自发布后,也鲜有传播声量,销量如何,也显得十分神秘。因此,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这不过是微信读书试图涉足硬件的一次试水,或许已浅尝辄止。同时,根据其市场反馈不冷不热,也不难看出,即便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微信读书恐怕也很难靠这款阅读器逆袭。
与阅文集团亦敌亦友,尴尬无比
图源:阅文集团官
据查证,关于微信读书与阅文集团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历年财 鲜有披露。直到2019年年底,阅文集团也才首次公布了微信读书数据:微信读书累计注册用户已达2.1亿,其中纯出版类用户的日活跃量也已超过200万。
据其公布数据显示,其用户画像与出版类内容的目标人群高度重合。与此同时,关于QQ浏览器和微信读书的商业模式,在阅文集团2019年年 中如是说:市场变化促使我们的战略变革的领域包括:推出免费阅读(广告变现)服务,先于腾讯的手机QQ及QQ浏览器App推出,再发佈独立的飞读App。加深我们与微信读书App的整合,并培养微信读书用户的付款习惯。
但是因为与阅文集团的关系,微信读书也不得不在商业模式上向其战略靠拢,与围绕手机QQ及QQ浏览器的QQ生态,更是需要进行差异化布局。正因为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各种矛盾纷争,也接踵而至。
多方利益博弈,或暗藏猫腻
通过阅文集团的公司介绍及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阅文集团进行IP孵化已自成体系,从 文IP到影视剧本、游戏动漫改编都无不涉及。因此,在与腾讯微信读书的关系上,也是错综复杂。据分析,二者除了在商业层面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外,在内容分发、利益分配方面的关系,也可谓千丝万缕。
尽管阅文集团及微信读书双方对彼此的利益分配讳莫如深,但是微信读书作为阅文集团内容分发的重要入口之一,相互之间的利益纠葛,必然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此前据坊间传言,微信读书产生的利益60%-70%归属阅文,而这个说法虽然无官方申明,却与阅文集团年 中的部分内容,有不谋而合之处。
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难以取舍
但是,数年过去,即便其平台在不断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精确的分析用户的喜好,智能化推送,却依然避免不了定位模糊、内容彼此相互交叉的纠结。
众所周知,QQ的用户相对年轻,热衷关注个性化、娱乐化、互动性强的内容。而微信读书的用户则相对成熟、年龄偏高。因此,二者在产品设计上也各有侧重。不过,尽管阅文集团与腾讯合作的战略如此,在实际落地上,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显然,对于阅文集团,微信读书被寄予厚望,原本被视为是助力阅文集团分拆盈利上市的“核武器”。要知道,彼时的阅文集团,处于长年亏损的状态。据了解,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2113万元、3.54亿元;2016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3040万元,但利润率仅为1.17%。
情况至2017年11月,阅文集团如愿上市才得以改观。彼时,阅文上市首日,市值即逼近千亿,而微信读书自然也功不可没。不过,微信读书也因为其在用户数据上抓取过度、商业化上过于激进、内容尺度上边界模糊,而屡屡伤害用户体验,因此也成为用户吐槽、投诉的重灾区。
例如,微信读书自4.0.0版本引入「故事」模块,当时还邀请全 的产品经理在线吐槽、 称微信读书的产品经理在线接怼。结果出人意料,该功能确实引来上万条吐槽。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故事里的内容都是市侩八卦,与安安静静阅读的环境不和谐,给人一种嘈杂无章之感。
更致命的是,数据驱动之下,标题党、碎片化、短暂快感成为这类信息流内容的特征,用户虽然禁不住去瞄几眼,但是微信的一些 交功能又让用户如同“裸奔”,隐私问题又给用户带来很多顾虑。例如,很多 友直指「故事」模块的内容标题党大行其道,甚至内容有低俗之嫌。尽管目前增加了很多用户个性化设置的功能。但是这段插曲,和当初支付宝上线“圈子”遭全 喊打如出一辙。
图源:微信读书(最新版)个人中心隐私设置界面截图
2020年7月底,一桩用户诉微信读书将微信好友之间的读书信息默认开放,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案,尘埃落定。北京互联 法院宣判认定,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彼时,该事件也引发高度关注与全 热议。该案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体现民法典保护互联 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典型案件。
而且,除了部分 络上已有免费资源的内容收费外,用户在阅读过程中还会出现广告倒计时、付费用户仍需观看广告等,依然严重伤害阅读体验。很显然,这又是一场打造内容生态需要面对的硬仗,如何在各种矛盾中平衡取舍,也将决定微信读书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
结语
微信读书背靠微信的亿万流量,无异于含着金钥匙出身。而且,在微信整个文化产业生态里,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使命。不过遗憾的是,在阅文集团众多的 文产品矩阵之下,其不得不选择低调、匍匐前行,以免盖过其它产品的光芒。
或许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挖掘尚未进入腾讯内容生态的新用户,而不是在已有的用户资源里,你争我抢、拼个头破血流。因此,在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微信读书的尴尬似乎从未远离。正如 友所调侃的,BAT大厂要做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论可走。如此来看,微信读书貌似就是那个“别人”。但是微信读书毕竟不是“别人”,所以其欠缺存在感,难免给人一种讽刺意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