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垂直平台
除了关注泛功能平台的定位和功能类别、运营能力来打造自品牌外,垂直平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
专业化或行业化的垂直平台具有的优势是能系统性、连续性地关注某个领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变化,帮助个人建立职业专注力:专注于自己的方向、同行的群体和共处的环境,这三种专注力是经营个人专业赛道的关键。
专业平台也能促进人才的定向交易。“程序员客栈”拥有近13万程序员,2000多家企业,专做程序员与企业的对接。设计众包平台“Designup”,是“设计狮市集”,帮助企业快速创造设计价值。这个平台都为人才定向输送,激发创新生产力提供了保证。
随着O2O线上线下模式的应用,各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垂直,也越来越专业。在行业垂直平台上,加盟同类群体、寻找专业语境、融入发展情境、达成价值共鸣,一点一滴地融入行业生态圈,能提升专业水平,解决自我发展中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问题。
优米 创始人王利芬说,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大家都很焦虑,原因是怕跟不上时代,跟不上 会进步的脚步……每一个个体都很渺小。但我们若能用分享的思维来做事,我们的焦虑感就能会减轻很多,因为群体的智慧通常高于个体。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在垂直平台能够保持个人的视野宽度,避免因为缺少来自同行的动态而变得滞后的尴尬,避免因缺少对行业的关注而产生盲区的问题,就能形成深度的吸引力,甚至归属感。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器械行业的知识共享平台,2012年初由10余位医药产品经理发起,是一个行业垂直平台。会员包括医疗企业的市场、医学、销售等人员。思齐圈是思齐俱乐部的在线平台,从线上视频、直播、文章板块到线下交流活动等,涵盖医疗行业内前沿、专业的内容和资讯。会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内容,共同助推会员的成长和行业的发展。
2017年初,随着医药回扣的曝光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引发了围绕“医药代表”是升级还是退场、消失这两个方向的职业去向的讨论。
思齐圈聚焦行业痛点,从医疗代表对政策变化后的焦虑感开始,发布了一系列医药代表的发展解读、培训、业内研讨、专家论坛等活动,以及医药代表们在平台上对自身角色的反思分享和激励共勉等,形成了浓厚的专业分享的氛围,积极为医药代表勾勒新画像。
该平台的一大亮点就是,基于行业痛点(以药养医的现状)进行的角色转型、价值主张转型:我们卖的不只是药,还有先进的治疗理念。同时,专业技能型也是思齐圈的创新所在,医药代表不应只谋求销售技巧——如何在销售开始时迅速吸引医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了解医生的住址、电话、门诊时间、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等投其所好、联络感情;而是更好地理解病理知识和功能、药品研发信息等,以及探讨未来的拜访模式应该如何呈现,不同的拜访场景展现、要点解析、案例分享等。
思齐圈内对关键动态的引导,帮助诸多从业人员探讨转型路径,培训职场转型、进阶所需的知识技能,拓展人际关系资源。
这就是专业/行业垂直平台的价值,它对自己经营的用户和生态环境足够了解,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且能聚集各种关联度高的资源位置提供专业性服务。
小结
垂直平台的赛道经营:经营职业专注力
专业的垂直平台能系统性、连续性地关注某个领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变化,建立自己的专注力:专注于自己的方向、同行的伙伴和同处的环境。
行业价值链平台
在行业价值链上,工作被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或任务。工作任务的“拆分”是根据复杂程度、专业程度、标准化程度等,分配给拥有不同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个人,或自动化完成任务的智能体系。
在法律服务行业,将工作进行分解、外包的模式越来越普及。美国律师事务所LeClairRyan,将法律诉讼工作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分解为调查取证和诉讼协调等环节,然后将调查取证工作外包给300位全职和兼职的律师。这个环节的特点是需要对众多的文件资料进行内容审查、数据核验与分析等。这些工作需要训练有素、相关知识深厚、数据分析能力强的律师来高效完成。而其他更高级别的工作由首席律师们来完成,这些首席律师就不必为诉讼中的常规工作分散精力。
不同环节也可以制定差异性的收费标准,例如,取证环节的收费往往比较低廉,这样使得整个工作任务的成本分布更加合理,具有成本竞争的优势。
接受外包工作任务的律师,不必在一家企业坐班,他们成为能弹性工作的律师,同时还能快速积累更多的经验。
在未来基于行业价值链形成的平台 络上,标准化的环节会更加集中。
在管理咨询行业,一些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已经在探索“标准化+个性化”的组合方式。外资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定价模式,即确定不同能力等级的人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个完整的咨询项目 价要细分为需要多少不同等级的人参加,结合各自的收费标准,最后核算出总体价格。这样的商务理念就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协作。
Hay(合益)管理咨询公司曾经尝试“产品+数据+人”的新模式,将需要利用标准化管理工具和数据支持的任务模块化,对外部顾问进行认证、外包,这个认证在国际上也可以通用。
比如,组织薪酬体系的设计,需要利用“岗位价值评估”工具和行业薪酬调研数据的支持。管理咨询公司提供评估工具和数据库,有薪酬管理经验的外部顾问,通过咨询公司的学习中心进行培训后,获得认证资格。当有这类咨询需求的客户下订单时,咨询公司和外部顾问就能快速展开“任务式”的合作。外部顾问还会动态地获得咨询公司平台上的知识分享,保持融合和同步成长,而不仅仅是简单受聘的关系。
那些战略性、高决策性、高度定制化的任务,则由咨询公司专职的核心团队来完成。
互联 实现 会化的大联 ,带来大规模的协作。人们以“任务化”为基础,在互联 上进行分包协作,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选择范围和交易速度。
采取互联 协作模式的翻译公司,把公司变成了无边界的翻译平台,让很多热爱和擅长不同类型专业翻译的人,有机会一起参与完成翻译任务。每个任务也可以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完成,如专职翻译、众包兼职、“专职翻译+众包兼职”等。这种广泛“ 交型”的工作模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与更多人员合作互动,加强了经验的传递交流。彼此协作满意的人员,还可以互相推荐任务、自行组团,增加了很多点到点的工作机会。
有一个专做医疗翻译的女博士,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接任务单,专做这个比较小众、专业的翻译工作。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也能保持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中断。
翻译共享,已经如同出行共享、住宿共享一样成为共享经济的一个领域,翻译平台如译言 等也应运而生。像猪八戒 这样的泛功能平台,也拓展了“翻译专区”的众包服务功能,涵盖53个语种、各类行业、文档文献、证件简历等多种服务形式。
共享模式必然会变革行业价值链的生产过程。处在变革行业里的个人,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把视野放宽到所处的整个行业价值链上,去寻找个人价值,而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一个岗位上。
“任务模式”已经影响到很多企业的内部组织设计。如企业法律事务部的设计,不一定要自建一个职能大而全的部门,而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 平台上的律师资源,构建部门组织体系,以达到人员配置最优化的目的。
在行业价值链的升级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工作的边界。
在律师行业,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综合分析、微妙推理等工作。美国金融巨擘摩根大通推出了合约分析智能软件COIN,可代替律师审查合约文件。它使效率大大提升,能将原本每年所耗费的大约36万小时的处理工时,缩至短短几秒就能完成;而且,错误率大大降低,也不需要节假日休息。
据麦肯锡的研究 告显示,未来10年,最热门的工作需求是拥有复杂 交技能、团队合作、协作创新、文化敏感性及管理多样化团队的能力。
任务经济也反映在互联 平台上。平台往往具有开源性的特征,有些平台的组成内容——发布的“任务模块”,不仅包括平台方的设计引导,还有平台上用户的参与和贡献。
知乎平台的“话题广场”,范围涉及很多领域,如互联 、游戏、美食、生活方式、教育、商业、艺术……这些话题并不是一开始就诞生了,而是经历了一个“添砖加瓦”的过程。知乎初建的时候,定向邀约了一些专业用户参与,后来不断有各种专长的人涌入,带来了自己的分享领域,知乎平台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甚至有细心 友创建了一个帖子,按照时间进度,梳理了知乎话题广场近年来不断增添的细分领域和其中的活跃用户。热心的知友们一起跟进动态更新,不断把新增添的领域加入这个榜单。
我在准备落户知乎时,曾经对这些话题的分类琢磨了一阵子,发现找不到“管理咨询”公司习惯的业务分类(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这是咨询行业人共同的业务语言,但在知乎广场上并没有对应的格子可以归类。
互联 平台和我们所熟悉的职场是两个回路,我需要把自己熟悉的这些工作模块,变成一个个的任务模块,如微咨询等模式。每个任务应该是一个能独立的闭环,有用户需求、有服务价值,然后再给它贴上发布的标签:任务等级、适用人群、典型场景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过程,需要自己做内容定位,任务发布,寻找用户价值,成为平台上的创客。
果壳 曾描述过一种找不到壳的“寄居蟹”,它非常形象地映射出环境在变化时,会慢慢偷走你熟悉的那个栖身的“壳”。
共享经济催生行业价值链的变革,打破了我们习惯的那些分工。我们需要打破自己已经织好的“茧”,融入广阔的互联 平台,找到新的、适合的“壳”。
共享经济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使每个互联 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共享资源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它可以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
小结
行业价值链平台的赛道经营:经营行业的柔性化协作
1.行业价值链的联 协作、行业平台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组织内部分工。人们以“任务化”为基础,展开柔性化的协作。
2.工作被分解为一个小单元或任务,在互联 平台上进行分包协作。
工作任务的“拆分”,是根据复杂程度、专业程度、标准化程度等分配给拥有不同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个人,或能够自动化完成的智能体系。
3.互联 平台和传统职场是两个回路,我们需要把自己熟悉的工作模块和擅长的工作内容,变成一个个的任务模块发布出去。
每个任务式一个能独立的闭环,有用户需求,有服务价值,有商业标签:任务等级、适用人群、典型场景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