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深度研究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一、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行业基本概念

1.1 遥感卫星相关概念及主要类型

遥感卫星是应用卫星的主要类型之一。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运行的天体。卫星的主要用途 可以分为三大类:科学研究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82%),应用卫星主要分为通讯卫星(占比约为 49%)、 遥感卫星(27%)、导航卫星(7%)。遥感卫星(RS remote sensing)是应用卫星的最主要类型之一,指在不与对 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

按照成像原理,遥感卫星可分为光学和微波两种。遥感卫星按照传感器性能可分为光学传感器(50%以上) 和微波传感器(10%)两种;主要区别在于其接受电磁波的范围,光学传感器是接收可见光到红外区,微波传 感器主要是微波区。

空间、光谱、时间分辨率是光学卫星成像主要参数。光学成像主要性能技术指标包括四个维度:空间分辨 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是描述光学成像最主要的 参数,也是卫星技术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光学成像卫星包括高分辨率卫星、高光 谱卫星。

光学成像卫星指的是通过光学遥感器探测以获取有关信息的应用卫星。光学成像卫星通常是指对目标在可 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电磁谱段进行成像观测,获取和分析被观测对象的光学特征信息的卫星,是一种。目 前,光学成像卫星占遥感卫星总量的 52.7%,是最为主要的遥感卫星。美国Worldview系列卫星是最成功的商业 光学成像卫星,2016 年发射的 WorldView-4(现已失效)能够捕获全色分辨率 0.31 厘米和多光谱分辨率1.24米 的卫星影像,重访周期仅为 1 天。

运用雷达成像被称为微波遥感卫星,微波遥感卫星是一种主动型卫星,典型的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 与被动接受光源的光学遥感器相比,它的全天候、全天时及能穿透一些地物的成像特点,显示出一些优越性。 描述其工作性能的参数一般是工作波段、极化方式和全色分辨率。加拿大 Radarsat SAR 系列卫星是世界上最早 搭载 SAR 装置的卫星之一,Radarsat-2卫星可以提供当今最高质量的 SAR 影像,同时可以提供 11 种波束模式、3种极化模式、增宽的扫幅以及大容量的固态记录仪等,使 Radarsat-2的运行更加灵活和便捷。

根据下游客户分类,遥感卫星可以分为民用卫星与军用卫星。

民用商业遥感卫星领域美国领先,我国商业遥感发展迅速,空间分辨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美国 DigitalGlobe 公司的 Worldview3/4卫星全色分辨率可达 0.31m,是目前商业遥感领域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我国民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 2010 年国家高分专项的推动下快速发展,高分 11 分辨率达亚米级别;2016 年发射的高景一 分 辨率达 0.5 米,达到目前国内允许的商业遥感卫星最大空间分辨率;2018 年 12 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东 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披露已研制出分辨率高达 0.3 米的光学成像及雷达成像卫星,将媲美目前美国商业性能最好 的 Worldview-4商业遥感。

军用遥感卫星方面,我国“尖兵”及“前哨”系列卫星达国际顶尖水准。国外军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中, 美国“锁眼 12 ”(KH-12)卫星最为突出,分辨率达 0.1 米;另外,俄罗斯的 Kobalt-M 卫星为 0.3 米级、日本的 新一代军用侦察卫星 IGS在 0.3 米级、法国的“太阳神-2”(Helios2)卫星为 0.35 米级。我国现有的军用遥感卫 星有“尖兵”系列侦察卫星以及“前哨”系列红外预警卫星,目前中国版锁眼侦察卫星已完成组 ,分辨率可 达 0.1m。

1.2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地球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 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描述的技术系统。GIS 技术涉及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计算机、遥 感等多学科综合,由软硬件及 络、数据(遥感数据、定位数据、图形数据)、方法(解决应用问题的模型方法) 组成。GIS 软件以数据库为引擎,系统结构有三层:界面层、工具层、数据管理层。

地理信息技术核心功能为空间分析,实际应用领域广泛。GIS 技术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 分析(查询、检索、统计计算)、输出,二次开发,编程;核心功能为空间分析。GIS 技术可应用于经济、交通、 国防、资源、环境、教育、科研、军事等领域,实现资源调查、经济与 会规划、城市规划、农业生产规划、 灾害预测、环境监控、全球变化检测、理论研究等应用,应用场景广泛。

“数字地球”是对地球的虚拟表达。数字地球的本质是通过开发的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对地理信息数据(卫 星采集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地面测绘数据)进行复杂的算法处理并创建可视化平台以实现地球数据的共享与 应用,使得人类可深入了解和管理地球;同时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式提高 软件处理能力及时效性。1998 年 6 月 23-24 日第一次“数字地球”研讨会,正式提出“数字地球”定义——“对 地球的虚拟表达,包括数据界面和标准,通过遥感、摄影测量、人口学等渠道获取基于地球的数据,使用户根 据不同兴趣,体验和利用得到的地球数据”。“数字地球”是涵盖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学、遥感、 GPS、计算机科学、互联 等领域,涉及政治、经济、 会学等领域的开放巨系统,其并非科学术语,更像是技 术政策。“数字地球”核心技术包括卫星数据获取、海量存储、高性能计算、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 算技术、人工智能等。

二、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既包含卫星相关的制造、发射、运营,又包括地理信息处理等,产业链较长。1)上游为卫星的制造与发射,包括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地面控制站等地面设施建设、火箭发射产业;2)中 游包括卫星的运营管理,即地面系统、测控及不同卫星载体的运营测控;基于地理数据的分析处理流程(包括 原始数据的解码、辐射校正、去噪、CCD 拼接、几何校正、镶嵌、均色、裁切等)的产品生产系统;3)下游为 军方、政府客户、企业用户、大众客户构成的终端客户,企业通过遥感卫星获取相关数据后,根据客户需求提 供相关影响产品及服务。

2.1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上游

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构成了卫星产业上游。其中,1)卫星制造包括卫星整星制造以及部组 件和分系统制造;2)发射服务涉及卫星发射与运载火箭服务;3)地面设备制造包括GNSS 卫星导航设备、 络 设备和大众消费设备。

卫星遥感产业上游预计迎来快速增长。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仅占2018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的9.26%,却是 整个卫星产业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从营业收入增速上看,地面设备制造与卫星服务增速放缓,卫星制造与发射 服务增速加快。据美国航天基金会估算,2013-2022 年间全球遥感卫星产业上游制造业收入总计约为358 亿美 元,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遥感卫星数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微小卫星商业化加快。与通讯卫星和导航卫星等其他卫星相比,遥 感卫星通常为低轨中小型卫星,技术门槛、制造成本与发射成本较低,适合航天创新企业进行商业化定制。航 天创新企业参与到卫星发射行业以及微纳卫星和立方体卫星的发射数量快速增长。而在2013年之前,遥感卫星 市场几乎完全被军方和政府需求牵引。

行业主要竞争者信息如下:

(1)美国波音公司(Boeing)

防御、空间与安全部门(Defense, Space & Security)是波音公司下属的业务部门,前身为波音综合防御系统(Boeing Integrated Defense Systems),主要提供军事防务、航天产品与服务。波音综合防御系统成立于 2002 年, 由前波音公司“军用飞机和导弹系统”以及“空间和通信”部门组成。截至 2018 年 6 月 13 日,防御、空间与 安全部门已重组为多个分部门,其中的太空和导弹系统部门(Space and Missile Systems)除制造卫星外,还提 供战略导弹和防御系统、武器系统和其他空间和情 系统等服务,是全球最大的卫星制造商。

根据波音公司 2018 年年度 告,防御、空间与安全部门作为全球第二大国防承包商,在 2018 年实现营业 收入 231.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15%,营业收入占波音公司总收入的22.94%。

(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MT)

洛克希德·马丁太空部门(Lockheed Martin Space)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四大业务部门中负责商业与军事 卫星制造、太空探测器和导弹防御系统的部门。自 1975 年起,洛克希德·马丁太空部门已发射超过 100 架商业 卫星用于互联 通讯、电视频道转播和图像等服务。LM 2100 卫星与 LM 1000 卫星是洛克希德·马丁太空部门 的业务支柱,提供多元化产品组合背后的通用框架。其研制的 WorldView-4 卫星将是美国数字地球公司 DigitalGlobe 的下一代高分辨率成像卫星,为商业,政府和国际客户提供高分辨率和彩色图像。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018 年年 显示, 其下属的太空部门营业收入达 98.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4%,营 业收入占总收入的 18.24%。

(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7 月 1 日。其前身源于 1956 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涵盖四大主业及八大科研院所。四大主业包括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和航天服务。在八大科 技院所中,航天五院从事卫星制造,航天一院与航天八院从事运载火箭制造与发射,航天五院与航天八院从事 卫星应用。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 的 22%和 27%,资产证券化水平较低。

(4)中国卫星

中国卫星(600118.SH)全称“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控股 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和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技术企 业,处于卫星产业中上游。在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研制方面,中国卫星已成功开发了已CAST968平台为代表的 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中国卫星作为国内卫星龙头企业,在月球中继卫星、地震电磁监测卫星、 多光谱遥感卫星等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中国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卫星板块唯一上市公司,2018 年营 业收入 75.83 亿元,同比增长2.68%,公司发展较为稳健。

2.2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中游

依据是否配备自有卫星,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行业主要可以划分两类较为普遍的商业运营模式。一类 是拥有自主运控遥感卫星并提供商业遥感应用服务模式,部分企业还参与上游的卫星制造,覆盖产业链较长, 主要公司包括世纪空间、欧比特、Digital Globe、Air Bus 等。另一类是无自主运控遥感卫星,基于外部商业采购 或公益遥感卫星数据,提供卫星数据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主要业务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数字地球、卫星 导航系统等,主要公司包括中科星图、航天宏图、超图软件、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等。

第一种商业模式中,企业覆盖产业链较长,自有卫星可以对客户的需求及时响应,利于保持客户粘性。该 模式下的企业拥有自主可控的遥感卫星,可以作为单纯的数据供应商,通过基础软件处理平台提供数据产品, 面对的客户是卫星遥感产业链中的数据处理型企业。企业也可进一步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及数据应用软件,或通 过购买第三方数据处理软件产品,直接面向产业下游的军队、政府等客户,提供卫星遥感整体解决方案。拥有 自有卫星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相对来讲可以得到可靠、有保障的数据,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有利于为客户 提供长期、定期的服务。主要的企业包括国外的数字地球、空中客车,以及国内的世纪空间、长光卫星、欧比 特等。

第二种商业模式中,企业不具备自有卫星,通过购买方式取得数据,主要通过卖软件或者提供信息处理服 务。该模式下的企业无法通过自主可控的遥感卫星获取定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主要的竞争优势为其专业的地 理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卖软件或者服务等形势取得收入。没有自有卫星的企业在数据获取上面的及时性、连续 性不强,但也规避了自有卫星折旧高、风险高的问题。主要的公司包括国外的美国 ESRI 、法国的像素工厂,以 及国内的超图软件、中科星图等。GIS 基础软件平台为例,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开发的ArcGIS软件在 全球范围内占据 45%的市场份额,超图软件开发的 SuperMap GIS 系列软件在中国国内占据超过 30%的市场份额。

2.2.1自主运控遥感卫星企业竞争格局

该模式企业拥有自主运控遥感卫星,并通过自主研发或采购的第三方软件,提供商业遥感应用服务。企业覆盖产业链较长,部分企业如欧比特,还参与上游的卫星制造。

竞争格局方面,国外卫星遥感商业化起步较早,占据相对垄断地位。目前,卫星遥感数据市场主要被美国 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和欧洲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Airbus Defense & Space)两家相对垄断,数字地 球公司(DigitalGlobe)当前市场份额达 60%左右,处于绝对竞争领先地位;而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Airbus Defense & Space)的市场份额维持在 20%左右。国内卫星遥感商业化起步较晚,主要竞争者包括欧比特、中国 四维、世纪空间与长光卫星。

(1)美国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

美国数字地球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商用高分辨率地球影像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运营 WorldView、GeoEye、QuickBird等卫星,利用先进的自有卫星群提供的数据及 GBDX 地理空间大数据平台,可在国防和情 、民间机 构、地图制作和分析、环境监测、油气勘探、基础设施管理、互联 门户 站以及导航技术领域提供影像解决 方案。公司技术特点包括: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高、数据质量好、历史数据积累丰富,影像数据处理的 API 丰富。

2017年 10 月 5 日,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被 MacDonald Dettwiler& Associates(MDA)收购,合并 后 MDA更名为 Maxar Technologies,是一家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 MAXR。 根据 MAXR2018 年年度 告,截至2018年年末,MAXR 总资产为 50.01 亿美元,净资产为6.44亿美元,2018 年实现营业收入 21.41 亿美元。

(2)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

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Airbus Defense & Space)是空中客车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也是 SPOT 系列、 Pleiades 系列遥感卫星的运营服务商。空中客车集团是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于2014年 1 月 1 日起由欧洲 宇航防务集团(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and Space Company,EADS)正式更名而来。集团旗下原先的阿斯特 里姆公司、卡西迪安公司和空客军用飞机公司合并,组成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Airbus Defense & Space), 主要提供国防和航空航天产品和服务。

根据空中客车集团 2018 年年度 告,截至 2018 年末,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Airbus Defense & Space) 总资产为 190.56 亿欧元,2018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0.63 亿欧元。

(3)欧比特

欧比特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 SOC 芯片及系统集成供应商,主要从事高可靠嵌入式 SOC 芯片类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系统集成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2017 年,欧比特实施了“珠海一 ”遥感微纳 卫星星座项目,利用该卫星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并对卫星数据进行加工和销售。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公司总 资产为人民币 38.58 亿元,净资产为 32.12 亿元,2018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76 亿元,其中卫星大数据服务 业务收入 2,466,981.12 元。

(4)世纪空间

世纪空间是面向中国及全球客户的自主遥感卫星运控及地球空间信息大数据服务商,是中国第一家与国际 技术领先的卫星系统研建机构合作并自主拥有和独立运控商用遥感卫星系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商 业卫星遥感的开拓者。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自主运控自有遥感卫星的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及销售和空间信息综 合应用服务。

(5)中国四维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由国家测绘局于 1992 年创建。2009 年 4 月,随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整体重 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导航电子地图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航 空摄影测量及数据处理、卫星影像等业务。目前,中国四维旗下的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四维高景 卫星遥感有限公司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0.5 米商业卫星高景一 (SuperView-1)的商业运营方和遥感数据服 务企业,为国内外各行业用户提供全球中、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及基于遥感的数据应用服务。

(6)长光卫星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12 月 1 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管理中心等五个股东单位和 34 名自然人组建而成。长光卫星自有“吉林一 ”星 座系统,公司以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和应用服务为主,以提供卫星、光电仪器和星载部组件为辅,针对各类不同 层次需求的用户,提供数据采集、分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国外卫星遥感产业龙头格局已经形成,头部企业收入规模巨大。以美国数字地球公司为例,2016 年数字地 球公司营收规模达到 7.25 亿美元,与加拿大 MDA 合并之后,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 21.41 亿美元。中国企业 目前规模较小,但伴随产业发展维持较快增速。欧比特与世纪空间的营收规模仅相当于同期数字地球的5%-10%, 但随着中国遥感市场的放量,中国企业均保持较快增速。欧比特与世纪空间 2013-2018 年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 为 43.05%和 31.10%,欧比特涉足卫星制造上游环节,营业收入增长领先。

卫星运维与数据获取属于重资产业务,较高的折旧与摊销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整体而言,拥有自主可控卫 星的企业资产规模较大,ROA基本处在 3%-5%的较低水平;资产的折旧与摊销将对企业利润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但由于其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专有性,在满足下游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角度具有一定优势, 一定程度上构成行业进入壁垒。

2.2.2遥感数据处理分析企业

该模式企业提供专业的卫星数据处理和技术开发服务,主要业务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数字地球、卫星 导航系统等。

随着行业准入门槛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行业一定程度上呈现标准化竞争的态势。

有效打通产品、服务与用户需求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将成为行业内企业提供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关键,未来 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服务的专业性和即时性方面。

全球来看,行业已经形成了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头部企业竞争格局,这几家企业在技术上和市场份额上均 处于领先位置。目前世界范围内开展卫星遥感及数据服务业务的主要公司包括美国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法国信息地球公司(INFOTERRA)等。由于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集 中度不高,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明显的龙头公司。目前行业内主要公司包括超图软件、航天宏图、中 科星图等。

行业主要竞争者信息如下:

(1)美国谷歌公司

(2)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各行业的用户提供先进的GIS技术和全面的 GIS 解决方案。公司的 ArcGIS 系列软件是全球用户群体最大、应用领域最广的 GIS 技术平台。 此平台所使用的数据服务由 ArcGIS Online 或者 ArcGIS Enterprise 产品提供,并与其配套使用。

(3)法国信息地球公司(INFOTERRA)

法国信息地球公司(INFOTERRA)是欧洲空客(Airbus)旗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数据存储机构之一, 拥有 100 个国家覆盖 250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5,000幅卫星影像数据,以及世界上 230 个城市的高分辨率的影像; 具备在不到 1 周的时间里生产 700 平方公里25厘米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能力。

公司产品“像素工厂”(Pixel Factory)是一套用于大规模遥感影像生产的处理系统,主要以软硬一体的方式 销售进行盈利,其软件模块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平台,和不同载荷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Pixel Factory 的技术特点 包括:自动化、并行处理、多种影像兼容、可远程管理,代表了当前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 若干个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结点,输入数码影像、卫星影像或者传统光学扫描影像,在少量人工干预的条件下, 可经过一系列的自动化处理,输出包括 DSM、DEM、正射影像和真正射影像等产品,并能生成一系列其他中间 产品。

(4)超图软件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开 发、推广和服务。超图软件经过不断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多年技术与经验的积累,自主研发的 SuperMap GIS 软件已经成为产品门类齐全、功能强大、覆盖行业范围广泛、满足各类信息系统建设的 GIS 软件品牌,并深入 到国内各个 GIS 行业应用,拥有大批的二次开发商。同时,超图软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日本超图株式会 的推动下,SuperMap GIS 已经成为日本著名的 GIS 品牌;SuperMap GIS 也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及东 南亚、北欧、印度南非等地区获得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用户的认可。

(5)中科星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公司 秉承“创新、融合、奋斗、幸福”的企业价值观,以“天眼感知世界”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空天大 数据系统与服务的提供商。公司主营业务是面向国防、政府、企业、大众等用户提供数字地球产品和技术开发 服务。数字地球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融合构建 的数字化的地球。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 GEOVIS 数字地球基础平台产品和 GEOVIS 数字地球应用平台产品。

(6)航天宏图

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提供的主要产品是遥感图像处理基础软件平台PIE和北斗地图导航基础软件平台 PIE-Map。PIE 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插拔、可扩展并行生产底层架构,实现了通 用遥感图像处理功能,涵盖图像预处理、融合镶嵌、信息解译、空间建模、智能制图等全系列流程操作。

竞争格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集中程度逐渐提高。ARC 咨询 告的研究数据显示,ESRI 占全球 GIS市场的 45%以上,是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国内市场方面,超图软件和 ESRI 分别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产 业集聚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国产 GIS 软件厂商的崛起,国外厂商逐渐淡出中国市场。国外老牌 GIS 企业,如 Intergraph 和 Map Info 等,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国产企业如超图软件、中地数码、武大吉奥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凸 显。

超图软件是中国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行业第一股。超图软件 2018 年营业收入达 15.18 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56亿元,远远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股。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包括超图软件、航天宏图、 中科星图,都是卫星数据处理企业,但具体业务分类不尽相同。超图软件主要产品 GIS 基础数据处理平台 SuperMap GIS 软件;中科星图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 GEOVIS 平台的数字地球服务;航天宏图业务同时涉及卫星遥 感与卫星导航。但尽管具体细分业务不同,行业整体保持持续高增长态势。超图软件、航天宏图、中科星图营 收多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37.13%、106.15%、51.01%。

盈利能力方面,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卫星数据处理环节盈利性显著优于卫星运维与数据获取环节。行业 内主要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普遍保持在 55%-65%期间,显著高于卫星运维与数据获取业务的毛利率典型值40%。 净利率方面,主要上市公司净利率均保持在 13%-17%区间,行业盈利性较强。

卫星数据处理企业整体而言资产较轻,盈利性相较上游企业更强。该模式下企业 ROA 基本处在 7%-10%水 平,显著高于拥有自主运控卫星的企业,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但由于无法自主获取卫星数据,供给链一定程 度上受制于数据采集环节企业,当下游客户对数据定制化需求较高时,业务拓展能力可能将受到影响。

2.3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下游

下游应用市场方面,目前主要客户为军方和政府,企业类客户未来增长潜力较大,个人用户尚未出现盈利的商业模式。

军方市场已具规模,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民用市场聚焦气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农业监测和环境监测领 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军方市场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军队的需求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武器制导、 军事测绘,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民用的客户主要是政府以及大型企业,以政府为主,大型 企业占据较少比例。民用市场主要集中于气象、海洋、农业、环保、水利、交通、市政、科技、教育等行业, 从应用数据量的角度,气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农业监测和环境监测是应用规模最大的四个领域。

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企业类客户未来增长潜力较大。对于企业类客户,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 遥感数据时间、空间分辨率不断提升,逐渐能够满足下游多元应用领域的需求;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地面测绘 技术,卫星遥感在成本方面占据巨大优势,因此企业类客户预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管道巡检为例,石油等 资源管道铺设距离长、范围大、地理环境复杂,同时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定期巡检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但 人工巡检具有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在特殊地理及天气条件下往往难以开展。卫星遥感产业 技术进步、成本改善,将能够有效弥补这一行业痛点。企业客户应用多元,类似管道巡检的应用需求空间广阔, 看好企业类客户未来的需求放量。

三、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特点

技术升级成为遥感产业应用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遥感下游应用对卫星数据各类分辨率有不用的要求,技 术水平限制应用拓展。遥感部分下游应用对遥感分辨率要求较高,例如环境监测、灾情监测等对于空间分 辨率 要求较高;农林渔业对生物种群、藻类、植被的观测对光谱分辨率要求较高;气象监测、海洋环境、农业监测、 环境监测等对于时间分辨率要求较高。过去由于遥感技术水平有限,遥感应用领域拓展受阻。

过去十年,遥感卫星应用市场的拓展主要围绕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升,应用场景得到较大拓展。

以环境监测为例,低分辨率卫星数据仅能被应用于大范围的环境状况观测,如大面积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等方面;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局部地区进行高精度、全天候的观测,使得小范围综合环境 治理监测成为可能,甚至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地面污染、固体废物堆场污染和热污染的实时监测,土壤侵蚀 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以及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目前我国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能够基本满足需求,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我国商 用卫星空间分辨率要求不能超过 0.5 米,目前民高分、高景卫星等能够满足空间分辨率基本需求。而受制于火 箭发射能力和成本限制,目前卫星星座组 数量较低,达不到高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另外,我国卫星光谱分辨 率覆盖范围较国外也有一定差距。

卫星的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提高,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火箭发展能力增强 以及成本的降低,卫星入轨数量将快速提升,卫星的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将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拓展应 用领域。一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需要无人机监测的领域,如灾情监测、环境监测等。另一方面,技术升级可 挖掘潜在市场需求,从政府监测向商业需求拓展,如渔业、农业、金融保险等。因此,目前主要卫星数据运营公司将提高时间分辨率作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微小卫星制造、火箭发射或将受益。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 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2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