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软件上也能借款,各类APP为何抢着放贷?

只想领取一张外卖券或打车券,却一不小心在APP上办理了借贷业务——现如今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生活类APP,基本都能看到借款入口,引来用户“互联 的尽头是借贷”的吐槽。

根据央行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不过部分平台在年利率上玩“躲猫猫”,其宣称的“无门槛”“放款快”“低利息”等,容易让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用户有过度借贷的可能。

工具类APP也能借款

外卖券需要完成借款才可领取、打车领优惠券还要授信贷款、开通借款功能就送VIP会员……“防不胜防,每天都有无数机会可以借钱,一不小心就‘被贷款’了。”北京市民刘洋指着手机屏幕上琳琅满目的APP说,例如他在购物或者订票时,页面提示“用金库立减10元”,想优惠就得先开通借贷服务。

白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看到了“电脑9.9元”的信息,兴冲冲地点击后发现其实是首付9.9元,剩下2万元需要分期支付。“这种营销方式就是诱导用户去借贷。”她感慨。

“恭喜你获得了18.88元(最高)的红包”——刚打开美图秀秀软件,首页便弹出了一个红包,点击领取后跳转到“美图e钱包”页面,钱包服务功能的“借钱”和“现金分期”右上角标注了未读信息的红点标记,最上方“立即领取10万元额度”的海 十分醒目。根据平台介绍信息,其合作伙伴包括新 银行等四家金融机构,宣称“大额度”“审批快”“超低息”三大优势,绑定手机 、上传身份证照片后可获取信用额度。

宣传低利率上耍猫腻

2020年末,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警惕 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披露一些机构或 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

今年3月31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3 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 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 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对此表示,这个规定主要对贷款行业起规范作用,在事前介入,避免金融机构以“低利息”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

例如点击同程旅行APP“借现金”选项,“提前游”页面显示最高可借20万元,并称1000元借一天最低只需0.2元,并未明示年化利率,还需输入个人信息并绑银行卡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值得关注的是,5月10日,国家互联 信息办公室通 了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共有48款 络借贷类APP被点名。通 显示, 络借贷类APP违规类型主要包括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问题

我国居民债务过快上升

为何各种APP都变身“金融APP”,抢着向用户放贷?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道,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金融市场巨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各类互联 公司高度重视消费金融,并加大投入发展。

此外,头部APP基本完成用户积累,到了流量变现的阶段,再加上P2P 贷机构全部停业退出,各家企业都想从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董希淼提示,部分大型互联 平台借助支付渠道优势,基于小贷公司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一方面以联合贷款模式获得客户和资产,一方面以资产证券化(ABS)形式拆入外部资金,杠杆倍数放大,系统性风险集聚。

从各家商业银行2020年财 来看,部分股份制银行出现了信用卡不良风险高发的情况,个别银行信用卡不良率甚至超过6%。央行3月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6%。

居民债务过快上升的风险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央行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 告》中,特别提到“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今年4月,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公开介绍,个人债务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居民年龄结构、消费升级、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个人贷款增速还会保持较快增长。

专家建议:不要为“薅羊毛”去借钱

不过让很多消费者欣慰的是, 络借贷“紧箍咒”正不断收紧。自2020年以来,互联 贷款管理、规范大学生互联 消费贷款监管、 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相关法规或出台或已公开征求意见。

银保监会4月还发布了《关于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再次提醒消费者防止过度借贷,理性看待借贷消费等广告宣传,保持理性金融观念,不盲目跟风消费、借贷和投资。银保监会还特别提示,青少年尤其要对粉丝应援、借贷追星、集资追星等行为保持理智,谨防陷入非法集资等金融陷阱。

苏筱芮建议,借款人首先应该明确贷款需求,不要为了所谓的“薅羊毛”去借钱,并明确借贷平台资质,远离非持牌机构可能构成的非法放贷情况,避免落入超利贷、高利贷陷阱。签订合同时,借款人应理清借款本金和所有息费,可以手动计算本次借款的实际利率,并与平台披露的信息对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