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 会治理进入深水区——如何提升软件管理水平

基层 区治理进入深水区——如何提升软件管理水平.mp318:00来自 络

基层 会治理进入深水区——如何提升软件管理水平

这两天听到一个案例:有一个城市要推进 格化中心建设,领导对此特别重视,相关部门马上立项,投资了好几千万, 格化中心大楼建造特别漂亮,里面的一个大屏幕就一千多万,这是最重要的门面,通过这个屏幕可以集中展示这个城市的实时状况。这些硬件都安装好了以后,突然发现,好多内容没有对接起来,包括一些基层数据、视频探头、人口信息等,一些 区物业的探头等等信息都没对接上来,这个大屏幕就成为了摆设。

有人问项目负责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说,硬件很容易立项,都能计算得出来,标准化的,这个房子需要多少面积,几个设备,大屏需要多大,这很容易计算。而让软件运行起来,怎样才能运行得更好,就需要一个系统工程,要做一个规划,要对干部、使用者进行培训,开发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些事情是极费时间的,一年内可能需要推进很多细化项目,一个项目则用好几年时间才能做成,但是他的领导等不及,所以他只好先把硬件能做的事赶紧做完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硬件实际上是最容易的,有标准,有现成的模式、模板,也好立项,审计部门好审计,整个流程也好监督,政绩也容易看得出,所以,硬件的事是好做的

但是,软件恰恰是最难的,一个系统何为好用,到底是领导说好用,操作的人说好用,使用的人说好用,还是老百姓觉得好用,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一个软件, 价既可以 成上千万,几百万好像也能看得过去,几十万好像也能做,这件事就非常麻烦。

软件的评估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接着前文讲,遇到问题要去解决,接下来的事就是要做一个系统性规划,系统性推动,因此推出个系统性项目去招投标,结果一个国际知名的外企招投标成功,标的有一千多万,而这家外企拿了首期款后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发现后面的事情极其麻烦,以外企的水平,专业度绝对没问题,但是需要与当地干部、使用这个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大量地沟通、协调等等,该企业做出一个框架来以后,发现自己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就撤了。撤了之后又请了一个国内上市企业来承担后续工作,一下子千万项目变成了百万项目,但后来也没有做下去,最终这个项目就交给了一个创业企业。这个创业企业拿到这个项目时,标的已经很少,但为了生存,或者为了事业的责任感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与基层的干部以及使用者等等沟通,终于算把事应付过去了。

因此,软件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任何一个软件,既要有系统性,还要有适合当地的个性化,这都需要由各方花很长时间来共同打磨。这样的信息化平台,要让大家体验都好,方便每一个使用的人,这是最难的。因为往往使用这些软件的使用者,就是一些40、50岁的人,基本素质不强,如果软件的可用性不强,不易操作,体验性很差的话,就会经常出错,系统就是不稳定的、有风险的。

任何软件的服务评估也很难,不像硬件那样评估有标准。软件事关体验,而体验这个事很难讲。我们总说,很多政府推出的平台软件不好用,因为有很多好的软件,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能用,愿意用,体验感极好。这个要求太高了,要达到这样的体验效果,并不是所有软件公司能够做到的。为什么很多政府平台推出去,即使是免费的,并且都是强需求,但是好多人都不想用,或者用一次,需求解决了,就把这个平台给删掉了。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政府提供的平台性软件,体验差,还容易被投诉,这就成了软件中的软肋。

我们推动 会治理,正如十九大 告中所说的,要进一步提升 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智能化在 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有会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不可能绕过去的一个难点问题。

推进 会治理的过程之中,考验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相关机构运营能力的时代已经来临。正如前面的案例所揭示的,硬件已经不成问题,现在已经进入到复杂的系统治理时代。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对付软件问题,而不再是硬件问题。

当然,这个软件不仅仅是提升智能化水平的软件,还包括和硬件相对的软件的管理、服务。如何应对这样的系统治理难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就需要提升基层 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了。

显而易见地,信息化是非常需要专业化的人才的。我和一个朋友交流,他是专门做信息化项目的,他说,如果这个区管理信息化的、做信息化项目的领导懂计算机的话,那这事就特别好谈,理念相通嘛。而如果是一个没有相关经验的人,谈起来就特别麻烦,没有共同的专业共识,今天他这样谈,过两天他又想起其他的事,又提其他要求,经常不停地换,搞得疲惫不堪。

再回到 区治理, 区治理也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事情,也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今天 区治理所遇到的问题和前面所讲的信息化遇到的问题一样,硬件已经越来越不成为问题。

很多公共机构建造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多,但是一个好的空间交出来之后到底怎么管,这就到了拼软件的时代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到一个 区问题,垃圾分类问题,什么最容易?做硬件最容易,垃圾箱怎么设计,垃圾运转怎么做,只要领导重视都能解决。但是垃圾分类如何倡导,垃圾分类的积极分子、志愿者怎么培育,就是最难的软件问题了。

区治理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各项工作中,所有能够标准化的,其实做得挺好了,像 区卫生、 区安全等工作,像党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邻里中心等建设,自上而下进行推动,有资金,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有标准,推进起来只是一个工作量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下定决心,通过补短板等行政化、法治化手段都可以解决,

那些不能标准化的,一时没有标准化的,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管理的事情,都一个个摆在我们面前等着我们去触碰。

体现在软件方面的体验感、获得感、归属感等等目标,恰恰是我党非常关注的,是十九大提出的“美好生活”直接相关的内容。实现这些目标恰恰是 区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细致化过程,需要耐心,同时这也是一件很难形成成效的系统工程。

“不断提升 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对于参与 区治理的任何一方,无论是党、政府、 会组织、群众团队,都要把这件事当成系统工程去推动。整合资源,运营 区治理平台,打造有品牌的活动,都是需要系统化的能力、专业化的运营。如何在 区治理的过程之中发现达人、志愿者、骨干,并且在他们中培育出 区治理组织,增进 区活力,提高他们参与积极性等,这也是系统工程。

今天 区治理的水平,还处于个性化、典型化、花瓶式的阶段,工作也处于初级阶段,离专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曾在香港青年协会实习过,香港青年协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专业化的标准,无论是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还是 区工作,只要依据这一套专业化标准,就能确保一定的专业化的 区工作水准。

今天推进 区治理的现代化,必然要向这个方向迈进,即提升软件运营水平,使各项工作不再是能人推动,典型化存在,花瓶式宣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9月28日
下一篇 2017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