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手术机器人、防化疗脱发冰帽……医工结合创新成果
单孔微创手术机器人引来不少参展者驻足,医院供图
自主首创、全球领先的无创子宫内膜癌筛查技术,单孔微创手术机器人,便携式智能化神经导航机器人,防化疗脱发冰帽……北京协和医院展台展现了国产高精尖技术与自主创新研发转化的成果。其中,由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妇科中心孙大为教授团队等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孔微创手术机器人最为吸睛。
单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采用对偶连续体专利技术,整体实现推进和牵拉,有效避免了关节钢丝断裂造成的器械失灵,同时蛇形臂6自由度的运动可有效避免器械的聚集、干扰,尤其适合开展单孔手术,更利于术者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提升安全性、准确性。目前该机器人系统已进行临床实验。
北京妇产医院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目前均成功展开,填补我国生殖医学空白
北京妇产医院展台,医院供图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一站式产前诊断中心”……此次服贸会上,北京妇产医院带着这些尖端医疗科技成果亮相。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北京妇产医院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推广。”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说,截至目前,北京妇产医院已完成400余例年轻患者等的卵巢组织冻存,开展了10例冻融卵巢组织移植,均移植成功,达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8月31日,我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成功后自然妊娠活产的孩子在该院出生。“这宣布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中国开花结果了,填补了我国生殖医学史上此项技术的空白!”阮祥燕表示,每年有数百万年轻女性与儿童面临医源性卵巢早衰风险,而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是紧急情况下进行生育力保护与保存的唯一方法。
北京儿童医院
让药片大小从硬币变芝麻,“微片”新技术解决儿童用药难
服贸会上,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右)介绍参展的药品。牛宏超摄
而可精准计量的创新剂型巯嘌呤微片解决了这一难题,北京儿童医院通过医企协同创新模式,突破微片的制粒及物料流动性关键技术,让药片大小从硬币变芝麻,不仅大大免去分药麻烦,还便于患儿吞咽,提高用药依从性。
北京友谊医院
世界首台微米级临床耳科CT,填补国内外该领域空白
世界首台微米级耳科CT,医院供图
“耳部结构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微小,一根头发丝直径约为40~50微米,耳朵内一些结构的精细部位只有几根发丝大小。”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影像学专家王振常教授团队研发人员指出,以往针对很多隐匿微小的耳部病变,影像学诊断一直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的疑难情况。我们这次带来的世界首台微米级临床耳科CT,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
9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携带世界首台微米级耳科CT等四大创新成果亮相服贸会。上述研发人员表示,相较于通用型CT,耳科专用CT最大的优势就是看得清、定位准、更轻便。其分辨力高达50微米,是通用型CT设备分辨力的6倍多。
“更小更轻便”也是专用CT的一大优势,重量约为通用型CT设备的一半。拥有了这一设备,医生就如同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北京佑安医院
临床营养膳食补充剂,让营养不良发生率从73%降至40%
展台上的东方倍力佑安营养益酐复合蛋白固体饮料,医院供图
在本次服贸会现场,北京佑安医院展台上,参展人群的目光被一排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饮料”吸引。
“东方倍力佑安营养益酐复合蛋白固体饮料是由东方倍力佑安医院临床营养研究中心进行产学研转化,是首款针对肝脏疾病人群的营养食品,在国家发明专利基础上开发的一款对肝病人群的临床营养膳食补充剂。”北京佑安医院展台工作人员介绍。
除了能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失衡状态,该补充剂对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的预防也有积极作用;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提高,证实营养加餐包能有效提高肝脏合成能力,可起到预防腹水发生、腹腔感染的作用,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此外,肝硬化受试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也从73%降至40%。
中日友好医院
激光扫描检眼镜,让快速免散瞳检查成为可能
中日友好医院展台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本次展品,医院供图
“视 膜位于眼底最深处,必须散瞳才能看清周边眼底。一般散瞳需等半小时,检查完还需4~6小时才能恢复。”中日友好医院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引入的欧堡激光扫描检眼镜,直接打破了检查周边视 膜必须散瞳这一流程,让快速免散瞳眼底检查成为可能。
该设备通过激光扫描检眼镜,医生只需0.4秒就可获取一幅200°广角眼底图,通过眼位移能够拍摄一组完整的眼底图片,连边缘部位的眼底病变也能清晰呈现。
据悉,激光扫描检眼镜于2019年就投入临床应用,医生根据图像能更精准的诊断诸如视 膜脱离、黄斑病变、糖 等疾病的周边视 膜,能最大程度减少漏诊、误诊,就诊流程和时间也极大缩短。截至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投入临床应用的前沿装备近20台件,累计服务患者已超过10000余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柔性可穿戴心血管智慧病区,早筛早诊心脏病
服贸会上几位老年人正在学习使用基于柔性的可穿戴设备。医院供图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展台上,几位老年人正在学习使用基于柔性的可穿戴设备。这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本次服贸会的展出成果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组建医工结合团队,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分析了国内外的区域健康医疗服务模式,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区域智慧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冯雪教授合作,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柔性可穿戴式心血管智慧病区。
老人在家中可以通过佩戴贴片式的可穿戴心电设备进行心血管健康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通过蓝牙上传到老人手机上的健康监测软件上,云端平台可实现对多种致命性心电异常的自动诊断,如果发现老人出现严重的心脏疾病,会发出危急值 警,发送短信给老人手机中的紧急联系人。
北京安定医院
六六脑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带来个性化诊疗
北京安定医院展区。医院供图
“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在控制急性期症状后,还需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京提到,“此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六六脑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将大大提高认知功能训练的可及性,帮助更多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实现认知障碍的诊疗个性化、精准化、无侵入化。”
据介绍,“六六脑”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针对认知损伤(含精神障碍伴发认知损害、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障碍等)患者,可以提供认知功能的系统化精准评估与个性化综合干预方案,并利用图片、影音文字、动态互动的程序等数字多媒体的形式,构建成内容丰富的认知训练模块。该系统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激活大脑特定 络区域,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北京中医医院
17项有转化意向的中医药科研成果,涉心血管等领域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医院供图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清热凉血调脉饮、泻肺利水法治疗心水病……在本次服贸会上,北京中医医院带来了17项有转化意向的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向各界展示,展示的成果涉及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妇科病等多个领域,其中多项成果已成功转化为院内制剂,开展临床应用。
比如历经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院内制剂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在缺血性心脏病全事件链心肌保护方面,有显著效果。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刘红旭教授介绍,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已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据悉,凭借院内丰富的名老中医资源,北京中医医院近年来一直在开展多项创新性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比如改进传统中药外用膏贴,做到黏而不黑,同时保持药物疗效,又方便患者使用、携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针身绝缘涂层针灸针,比传统针灸更安全有效
针身绝缘涂层针灸针。医院供图
在西苑医院的展台上,研究转化成果——针身绝缘涂层针灸针引来不少参观者的驻足。
“‘针身绝缘涂层针灸针’的研发,从有想法到申请产品注册经历了10年,是秉承中医针灸治疗传统理念,结合现代微米级涂层技术的医工结合创新产品。通过对针身微米级绝缘涂层的修饰技术,可实现将电针电能在针尖部位的精准释放,实现对穴位深层神经干、神经分支、骨膜周边的定向微电量刺激。在多个疑难病的治疗中存在潜在优势。”西苑医院展区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针身绝缘性能通过了针具全性能检测,针具注册证申请已被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该针已在鼻窦炎、鼻息肉、视神经萎缩、膀胱功能调整等领域临床应用研究,还曾让一名放化疗后急性视神经炎症所致失明的患者复明。
主编:徐婷婷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