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机构:
AI陪练“事半功倍” 但还不能完全替代教师
黎韬说,在艺术类培训中份额最大的是钢琴培训,学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钢琴老师却没那么多,通过AI陪练可以解决学琴者练琴时没有老师指导效果较差的问题。
他介绍,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经常出现错音、错拍或者弹奏不熟练的情况。那么,在上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花大量时间来纠正这些错误,从教学变成了陪练,影响教学进度。
黎韬说,练琴软件基本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教师与学生以在线互动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学,第二种是学生在平时练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AI软件来检测自己弹得是否正确,第三种则是AI智能教学。对于家长或学生来说,通过AI陪练,学生能在钢琴课堂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受到家长欢迎。
学生都使用AI陪练了,那钢琴教师岂不是失去了“用武之地”?黎韬笑着说:“AI陪练对钢琴老师来说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AI虽然可以派上大用场,但还不能完全替代钢琴老师的作用。比如学生的折指、手形垮、不唱谱等习惯以及乐感的培养,都是需要老师线下指导来实现。”
软件研发团队:
AI陪练成本更低 解决技术层面痛点
叶滨说,AI陪练对钢琴学习者来说是游戏化体验,而对琴童家长来说则是数据化展示。AI陪练具有实时纠错功能,识别错音、错节奏的精准度远高于人耳;同时,AI陪练让孩子学琴时间更自由,也可以告别枯燥的练琴方法,让孩子感受到练琴的趣味性。“比如,孩子弹了一小时的钢琴,AI陪练的整个过程均可以实现数据化:孩子弹了哪几首曲子、练琴时长、弹奏问题在哪里,这些数据可以解决家长无法指导、监督孩子日常练琴的问题,同时帮孩子更有兴趣、更高效地弹琴。”
如今,已有百万琴童使用过该公司的陪练软件,通过对用户习惯进行追踪发现,琴童每天使用AI陪练的平均时间为40分钟,每周平均使用频率达到4次。相比以往真人指导学生陪练的模式,这种AI陪练模式成本更低,一年只用2000多元。
“实际上,不只是中国的3000万琴童,任何想学钢琴的人,包括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以使用AI陪练。”对于AI陪练软件的市场前景,叶滨信心满满。
据了解,不只是钢琴,AI陪练如今还在向其他音乐科目拓展。像某软件就在钢琴智能陪练的模式下增加了古筝的AI陪练。
家长:
AI自动纠错、提示 以后陪练不再怕“睁眼瞎”
陈女士10岁的女儿小菲练钢琴有5年时间了,这些年为了孩子学琴,陈女士没少费心思,每次上钢琴课光是通勤就要花一个半小时。最近看到其他同学使用了AI陪练软件,小菲也尝试使用。陈女士表示,自己不懂钢琴,所以希望AI陪练能帮上孩子。
陈女士表示,有了AI智能陪练后,女儿每天能练习2个小时,而据钢琴老师反映,小菲此前的错音情况有了很大好转,一个月大概可以少上3节线下练习课。“有了AI,不会弹钢琴的琴童家长也不怕当‘睁眼瞎’了。”
家长毛女士介绍,自己儿子今年9岁,学围棋4年了,但家中其他人不会下围棋。今年2月,在老师推荐下她给孩子尝试了一款带智能棋盘的AI陪练系统。据介绍,这种陪练系统由智能电子棋盘和AI系统组成。智能棋盘通过电子标识的方法,学生每准备走一步,棋盘上对应位置就会有白灯亮起,提示陪练者下一步该怎么走;而每走一步,棋盘上都会亮起一种颜色灯来评价质量。例如绿色就是较好的一步棋,红色则是一步臭棋,黄色则表示质量一般。“相当于给孩子找了一个级别差不多的对手,这样我就算零基础也能陪孩子练习了。”毛女士说,AI陪练对孩子帮助很大,近期,她儿子已经通过了围棋业余二段定级。
教师:
AI陪练有助教学 但也要提防“揠苗助长”
冯蕾表示,学生通过AI陪练可以在练琴过程中对错误进行实时校正,大大提高了练琴效率,也能保障教师后续钢琴课的质量。“有AI陪练帮忙,老师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乐曲细节的处理,音乐感情的表达等方面。”但冯蕾也表示,AI陪练对钢琴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作为钢琴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才不会被AI比下去。
不过,AI陪练也有负面作用。李俊表示,AI提示的围棋走法可能会和老师平时教学中的常规走法相冲突,让学生不知所措。“比如说,对于围棋业余10级的孩子,在练棋的时候,AI会走出一手妙招,孩子就会跟着一起应招,但至于这一步为什么要走这里,孩子却不能理解。如果在基础还不牢固的时候完全依赖AI陪练,可能会揠苗助长,对孩子进步不利。”
冯蕾也表示,AI陪练虽然可帮助孩子低成本练琴,但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首先,钢琴学习除了将基本的音准节奏演奏正确,也对学生在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力方面有所要求,而AI无法对孩子在音色、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AI陪练靠识别能力能指出学生的哪些音符弹错了,但还没办法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弹错,需要学生自己去摸索,这样很难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弹奏习惯和练习方法。“由于每个学生错的方式不一样,纠正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弹奏方法还需要老师参与。”
此外也有不少琴童家长反馈,一些AI陪练软件操作便捷性较差,使用时孩子要在屏幕里来回地点来点去,导致练琴时很难保持长期高效专注。
人工智能研究专家:
AI陪练精确度还较低 未来需将图像和琴音识别系统同步耦合
广东某高校长期从事算法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刘伟(化名)对此表示,在线AI陪练行业发展至今也不过5年时间,是典型的新兴行业,在算法上还远远算不上成熟,不论是精确纠错还是智能化水平,都还有很多不足。“在线陪练毕竟是一个新兴行业,数据量有限,曲库资源有限,当学生需要练习曲库以外的曲目时,AI陪练模式就无法满足学生的练琴需求了。”
他认为,机器无法完全取代人,仅凭AI无法对音乐的感情做出判断,难以对孩子在技巧层面以外给予支持。这样的钢琴陪练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全部需求。“钢琴演奏不只是把音弹准了就合格了,还有学生的指法、情感表达、音乐表现力等,这些需要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协助,单靠琴音识别是不完整的。”
刘伟表示,现在AI陪练的琴音识别技术还不成熟,虽然很多AI陪练软件表示已经可以实现精准纠错,但实际上在核心算法上并没有实现质的突破,AI陪练的精确程度还较低,不能达到“琴音解析”的程度。他举例说,学生的某个音弹得不准,具体是多大比例不准AI现在还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准,是手指折指,还是前后音连贯性不够,现在AI也无法给出答案。”
刘伟认为,现在的琴音识别技术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必须同步将图像识别和琴音识别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和技艺两个模态的耦合来对表演者的表现作出评价,方能做到实时、精准纠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