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来临,医美行业迎来了学生潮。
颜值经济的崛起同样带来了医美行业的发展。如5月2日在美上市的新氧,2016年至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8.68%、82.62%、85.08%,逐渐增高。而根据玻尿酸生产商爱美客的招股书,该公司一款玻尿酸产品在2016年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98.23%。
不过,“黑医美”以及“医美套路贷”也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渐壮大,成为了医美行业欣欣向荣景象背后的隐患。
毛利率超85%?医美行业上市潮涌
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上述医美行业中上游上市公司去年年 主营构成项目毛利率除新华锦为31.27%外,其余公司毛利率在50%以上,其中毛利率最高的是双鹭药业77.5%。
不过,上述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仅购置有医美资产,而在较为知名的医美行业公司中,已上市或有上市计划的有新氧与艺星医美。
新氧的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其业绩逐年增长。2016年,新氧实现营业收入4909万元,这其中有2922.1万元来自预订服务,1986.9万元来自信息服务;到了2017年新氧营业收入飙升至2.59亿元,其中1.15亿元来自预订服务,而信息服务则以1.43亿元实现反超。2018年,新氧的营业收入进一步上升至6.17亿元,其中2.02亿元来自预订服务,信息服务营收达到4.15亿元,是前者的2倍。
2016年,新氧仍然处于净亏损8103.6万元的状态,不过到了2017年公司就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720.2万元,2018年实现净利润5508.3万元。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8.68%、82.62%、85.08%,逐渐增高。
而在整容医院层面,2018年6月15日,艺星医美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披露,该公司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4.05亿元增至2016年的7.23亿元,到了2017年增至10.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0%;净利润由2015年的1300万元增至2016年的4920万元,再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1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6%;2015年至2017年公司毛利率均超过50%,高于同行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艺星医美的董事长陈国兴,副董事长、总裁陈国雄出身自“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氏家族,若顺利成行,艺星医美将成为莆田系第一家整容业务上市平台。
刷单、P图?医美机构存虚假买家秀
但在业绩亮眼的背后,新氧也存在一定的隐忧,如根据腾讯新闻 道,新氧曾在2015年7月起进行了持续逾一年的刷单行为,希望和医院“一起把数字弄好看一点”;新氧的员工一再向医院承诺,刷单的数十万金额,都可以在次日退还给医院;新氧会在 上盗取整形效果好的用户前后对比图,然后伪装成自己的案例上传并展示在首页或者置顶在 区。
医美“套路贷”横行
当医美行业快速发展时,医美“套路贷”与“黑医美”也在横行。
没敢告诉父母的小橙只能“以贷养贷”。“债务压垮学业,最后压垮了我自己。” 2017年12月,在9家借款平台上借款以贷养贷的小橙,债务压力最终积累到了33000元,最后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根据“1818黄金眼”2018年7月播出的节目,高中毕业的小吴在58同城上找工作时遇到了一个自称招聘模特,并提供“一天3000元”工资的老板。但对方表示小吴形象不行,“需要整容”,并授意小吴使用医美分期APP“易美健”先进行贷款再整形。但贷款整形之后,对方却并未提供工作机会,“打电话过去他说你现在变漂亮了,自己找工作。但实际上我对这次整形效果并不满意,工作也没找到。”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金融贷款行业从业者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遇到了医美“套路贷”,“在各类消费金融场景中,医美很吃香,有分期平台的人员会长期驻扎在整形医院提供贷款服务,这之中可能会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据我所知有的贷款平台只看身份证和芝麻信用分就能批款,而不看还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甚至诱导贷款。最近,监管部门对医美分期行业抓得也很紧。”
监管趋严 不合规行为渐少
北京艺星医美表示,整容金额满3000元就可以分期,资金不够可以零首付,带上身份证、银行卡医院就可以帮忙在百度、陌陌贷、蚂蚁花呗等等贷款平台办理。清木医疗美容表示,医院有自己合作的贷款公司,但对于学生,必须满18岁,否则需要监护人签字才可以接单。北京美莱表示,可以推荐银行做分期,具体要和银行商量。而三仁医疗美容、伟力嘉美信医疗美容则直接表示“不提供分期”。
对此,亿欧金融发文称,医美分期是消费金融行业最难把控的场景之一,企业若想深耕此场景,一方面要做到业务合规,杜绝“暴力催收”、“高利率”等行为,撇清“套路贷”嫌疑;另一方面,要加强风控。医美分期的本质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是对于风险的控制,只有企业对风控严加把关才能有效地控制欺诈所造成的高额成本,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此平台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 消费提醒
今年6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美容贷”的风险提示》。
不良“美容贷”贷款中介机构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1、相关机构非常隐蔽。此类贷款多通过医托或熟人介绍,大多集中在写字楼、商场,未经预约无法进入机构内部,具有较大隐蔽性。此外,也存在部分正规机构涉险经营,以增值服务掩盖其“美容贷”实质。
2、虚假医疗项目。“医师”通过恶意夸大,对消费者进行过度医疗,甚至虚构消费项目,抬高消费价格。当医疗费用远大于消费者承担能力时,再诱骗其通过贷款中介机构进行贷款。
3、贷款门槛低。此类贷款办理手续往往仅需提供身份证、认证手机 及银行卡即可,通过专为医疗美容贷款打造的APP即时放款。贷款发放过程随意,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隐患。
4、隐瞒实际出借方真实信息并逼迫借款人返还高额息费。这些贷款中介机构在替实际出借方收取利息的同时,还收取高额中介费用,并往往通过 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轰炸式骚扰借款人以及其手机通讯录联系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