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谈一: 课软件的设计,需要的不只是技术,关键是初心

不知为啥,自从疫情环境里各地学校采取线上教学方式以来, 课频遭吐槽,且这种现象从2020年一直持续到2022年。

图片来自 络

就在昨天,我在 上看到有家长吐槽 课。该家长认为,他的孩子上 课的效果太差,其效果远不如在校上课。

从“电化教育”概念到“ 络技术教育”概念,有人不是一直在说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吗?

比如,有专家称, 络技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什么疫情环境下的三年 课却没有摆脱被吐槽的命运?

电化教育如果真的那么好, 络技术教育如果真的那么好,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啥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实体学校读书?

还有,各地都有电教馆,问题是这些电教馆的存在,为啥没有满足疫情环境下广大师生的教和学需求?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针对 课问题,我想说的是,疫情环境给教育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学校要求教师上 课时使用的软件问题

我个人认为,所谓上 课其实就是教师基于 课软件,利用 络教学技术给学生上课。这就带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什么样的软件最适合教师上 课?

从2020年3月疫情期间,到2022年10月疫情期间,我还没有发现哪一款 课软件最适合广大师生使用。

我说的最适合,指的是教师使用的 课软件,具有“虚拟在校课堂”的功能,它应该有三维空间感,具有全员随机互动的现场感受,而不是平面的,简单的一对一的连麦。

我不想具体说哪个平台好用,哪个平台不好用。我想说的是,不管是音视频会议模式,还是企业数字化办公模式,其设计初心都不是为了“ 课”,而是为了盈利。

我在想,教育部每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可是在我们遭遇疫情的三年来,为何没有自主开发出最适合教师上 课的软件?

我要说的是, 课软件的设计,其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核心是初心—— 课软件开发者是否能为广大师生的 络教和学服务,让广大师生检验教学软件是否优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