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暴走万步,3个月后膝盖出问题
医生提醒:盲目暴走运动,非但不健身还损害健康
时下,部分市民喜欢比拼暴走健身。
核心提示
市民反映
暴走3个多月膝盖患病了
“我就是想提醒大家,不要为了拼步数而搭上健康。”南宁市民何女士今年58岁,几年前退休后,最初是以跳广场舞为健身娱乐项目,今年初才“随大流”参与走路健身拼排行。
“走不够一万步要被她们点名,其实走一万步是很累的了,但如果走不够这个数,关注我运动排名的姐妹就会问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何女士说,因为朋友圈中大家都在暗自较劲,所以她有时超一万步后还咬牙坚持走多一些,不想排名太靠后。正因如此,没料到几个月就出问题了。
为排名靠前,“暴走族”也是拼了
和黄先生一样“特别在意”朋友圈走路步数排名的人还不少。市民吴女士说,她朋友圈里“走友”特别多,个个都能走,要想抢占排名封面,那得下点功夫。“我在 上买了个运动手环,甩手也计算步数,就是坐在办公室也能‘走’出上万步来。”吴女士说,她“作弊”不是为了抢第一,是不想排名太靠后。她有时需要加班,根本没时间出去走,只能在办公室甩手环,不然步数在朋友圈运动榜单上就得垫底,难看。
专家提醒
运动要讲科学,4种情况不宜走路健身
黄昀介绍,“走路健身走多少步合适”因人而异,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起到健身作用,可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参考评估:一是运动30分钟以上(建议不要超过两小时),二是主观感觉稍累,三是每周运动3至5次。有些运动软件设定每天走一万步可达到健康运动的数值参考,就是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计算得出。但必须强调的是,走的这一万步里,至少有6000步处于中等强度以上(即主观感觉稍累,走路过程能交谈但不能唱歌)才能达到效果。如果是懒懒散散地散步一万步,是达不到健身效果的。
黄昀教授指出,虽说人人都能通过散步活动身体,但并非人人适合把走路当成长期坚持的健身项目。“走路是一种动作模式,可以让身体活动起来,但把走路当成锻炼方式后就不一样了,步态、步频、呼吸、下肢力量都要配合,这时就要考虑自身的情况是否合适了。”黄昀说,在选择走路作为健身项目之前,首先要对自身进行评估,最好请专业的 会体育指导员帮评估。
黄昀指出,存在以下4种情况的人不适合走路健身:一是关节炎,二是软骨有褪型性变化,三是骨质疏松,四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不稳的人走路经常崴脚,这类人的踝关节灵活性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走路健身,就会牺牲膝关节的稳定性来获得灵活性。换句话说,膝关节本身是承担稳定性的,因为踝关节不够灵活,就让膝关节承担了灵活性的活,极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出现炎症等。
针对走路拼步数、拼排名的现象,黄昀教授提醒,走路步数仅代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代表运动效果。只有科学开展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目的。体育锻炼属于 会体育而非竞技体育,与竞技体育以成绩为目标导向不同。 会体育是以健康为导向的,为了所谓的运动排名而盲目增加运动量或运动时长,对身体健康都是一种损害。应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健身,才能享受健康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