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互联 成为各层面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企业服务(2B)领域的资本动作最近越发频繁,尤其在云计算/SaaS领域更是如此。
近日,HR(人力资源)SaaS服务商薪人薪事宣布获得1.84亿元C轮融资,其中金蝶集团为战略投资。此后,薪人薪事产品线将与金蝶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线对接,金蝶将在市场、渠道等方面,赋能薪人薪事;而金蝶自身还是做大型企业市场,由此继续完善产品线布局。
这一收购的行业整合路线非常清晰,小盒简单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云计算/SaaS市场中小玩家生存状态堪忧。
收购的背后是云计算/SaaS市场中小玩家的生存状态都不算特别舒服。今天行业内所见的厂商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2000年前后成立的软件厂商,成立大都在15年以上,最近几年的业务主题在传统软件销售模式的基础上,面向云计算和SaaS转型;第二类厂商实在2015年前后成立的所谓原生SaaS厂商,这些厂商大都是那波SaaS资本热潮的时候成立,但基本都又在最近两年的资本低潮中饱受摧残。
以上提到这两类厂商可谓各有痛点。
对于像金蝶这样的传统软件厂商来说,传统软件模式做的不温不火,这么多年规模并没有迎来质变。在新的云计算模式下,还要面临左右手互博的考验。做惯了传统软件,在面对更加互联 化的SaaS模式上,这类厂商此前积累下来的技术实力、产品研发习惯甚至企业调性,都有不少短板。金蝶自2012年开始向云端转型,对此次投资,金蝶集团老板徐少春就说,对加速金蝶云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像薪人薪事这样的公司来说,因热钱而起,但在成长速度上,很难满足资本从消费市场直接挪过来的”指数级增长”要求。因为2B市场的发展规律就只能做到线性增长。但是,即便是线性增长又何尝容易。如果你想知道用2C的打法打2B市场的典型下场,不妨拿放大镜去看看纷享销客这家公司的成长路径。2B市场上的用户不认免费这种事,对于供应商来说,即便通过免费切进去,获得付费用户也是一个大门槛。2B市场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资本层面给予的支持却在收紧,要想活下去,必须另想办法。
第二点, 云计算市场”三明治”格局即将形成。
正如小盒在此前几篇行业分析文章里频繁提及的一样,未来一段时间里,在2B生态环境/云计算/产业互联 的服务提供商里会逐步形成三类角色,这三类角色加在一起,形成一个”三明治”格局。
云计算供应商三明治格局
“三明治”第一层,是BAT以及华为这样的综合云计算平台(国外就是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大平台)。从消费互联 到产业互联 ,这些平台积累起来的技术不是盖的。比如阿里的云平台,比如腾讯的各种通信 交平台,比如百度的人工智能,比如华为的ICT综合能力。这些企业将依然占有较大的统治力。比如百度李彦宏就说,现在国内外很多企业在做人工智能,但真正有实力的并没有几家。百度希望通过开放平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各行各业。
第二层,是在各个垂直行业里建立了对外服务能力的行业性数字化/云计算平台。比如西门子之于电气行业,比如顺丰之于物流行业,比如广联达之于建筑行业,再比如有可能成的美团之于餐饮等等。所谓隔行如隔山,这些企业对行业的理解绝非一日之功,而且大都是在对内提供服务成功以后,公司已然成为行业内标杆,由此在行业里推动外部服务,乃至成为行业标准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夹在前面两层中间的一层玩家不是平台,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不管是提供行业产品,还是通用产品,他们要想活下去、活得好,就得在尽力在前两个平台上尽力维持,让自己融入到平台生态里面去。
举个例子:在办公OA领域,前几天传说Teambition被阿里收购,这家公司和蓝凌、致远、泛微都属于第三类。对于OA/协作这一细分2B服务,行业属性偏弱,流量属性较强。HR类细分市场跟办公OA非常类似。
问题是,如果说薪人薪事是货真价实的第三类小玩家的话,那么金蝶的定位是什么?
第三点,BAT巨头入场,金蝶、用友是否还有机会蜕变为通用平台?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注意,平台的数量是有限的。
比如在全球互联 市场,著名的FAANG五大平台公司(Facebook、Apple、Amozon、Netflix、Google),已经占去了全球最多、最主流的消费者用户。在国内,人们之前也是把BAT甚至比作了三座大山。
在2B市场也是如此。真正的平台不会太多。决定平台能否成就的有平台公司此前的布局,也有时间窗口的问题。
对于BAT、华为来说,国内要看他们之间的争夺,全球还要看与微软、亚马逊的争夺。争夺会分布在IaaS、PaaS、SaaS等多个层面。比如最近一年的几个投资并购案例说明,在OA、协作这个领域,阿里已经抢跑两步,估计腾讯、百度也会着急发力,我们可以再等等看。最近一两个月腾讯变阵之后还在调整落实,等过一段缓过来,新的投资并购估计会马上出来。
当然,站在阿里、腾讯、百度、华为这样已经成型的生态平台的角度上看,不管OA还是HR,事都不算大。这的确只是这些生态平台布局中的一个棋子。
对于用友、金蝶而言,其实成为平台的心一直都有。比如去年用友收购云HR厂商大易的46%股权,金蝶在2016收购电商ERP管易云58%股权,今年年初又战略投资云CRM厂商纷享销客。两家厂商的产品线布局、大中小客户布局都在不断扩充。
问题是,这是否足够?他们是否有足够多的前对抗BAT?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窗口去构建一个强壮的平台生态?他们是否有足够多的资源、能否分割出足够多的利益从BAT等其他平台那里争抢小型战略合作伙伴?
对于BAT来说,如果要竞争,他们完全直接击穿市场,绕过用友、金蝶,直接投资像蓝凌、Teambition这种级别的玩家。未来,金蝶、用友能否顺利构建起自己的、能与BAT和平共处的平台生态,依然需要观察,关键是留给他们的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并不长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