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有 上的朋友晒图爆料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私下给用户打标签”,从而进行某种程度的分类。
这些分类维度包括“爱好”、“发型”、“身高”、“年龄”、甚至“样貌体态”。
随着事件的发酵,海底捞做出了回应:“这属于内部的制度,不支持修改”。
但 友并不吃这一套,并纷纷表示海底捞这套企业数据防泄密软件有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公司OA,也就是企业办公软件。
员工们都在软件的框架内每天通讯、办公、交换信息以及完成其他企业任务。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定制自己企业通讯软件的功能,如何让员工通过这些功能更安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达到高层期待……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在软件采购前期要考虑的。
回到海底捞的案例,其管理层为了更好地对客户进行分类,从而在信息管理上实现足够的高效,反向给予顾客“个性化”服务,设置了这个“标签系统”。
从商业角度的出发点来谈或许是正确的,但这并不能掩盖这个大众化的火锅品牌在道德上的不足。
首先,对客户群体信息的过度收集,本就是不折不扣的隐私侵犯,加上对体态样貌的“不体面”的描述,则是对用户的冒犯。
店员和服务员只是执行者,但作为决策者的上层应该知晓这种功能开发出来后的负面影响。对品牌的名声自然是负面的,且对于员工自己而言,用标签化的视角审视每一个顾客,就是一种物化心态的变相酝酿。
回到主题,是继续用“过度强调商业价值”的企业数据防泄密软件,还是用类似信源密信那样更人性化且高效的软件作为企业办公产品,是需要这家火锅品牌的一 位重新斟酌考量的。
同时,这次事件也给其他产品提了一次醒,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的第一步,永远是尊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