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愿意选择使用国产CAD,弯道超车指日可待?

近日,有关“Figma封禁大疆”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多方消息显示,美国协同设计工具Figma,正在封停美国制裁名单内的公司账 。

Figma是否可替代?

据了解,Figma是一款基于 页的界面设计(即UI设计)协作工具,可以将项目时刻保存在云端,保证多方用户对设计进行实时评论或修改。目前,Figma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是最新一代主打协同的设计工具里面好用且便宜的工具。

对于被禁用Figma的设计师和企业来说,应对方法只能是换一个设计工具。国产软件在功能上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Figma。不过,很多国产设计工具的功能范围比Figma更小,只是Figma的一个子集

某设计师举例详细说明:一个完整设计流程,用简单的比喻来说,就是设计师用纸和笔去“画图”,然后把图交给开发人员、工程师去执行,后者需要“看图”,需要用到放大器、监测器等工具,才能知道这张图各个部件的具体尺寸和细节。但有些国产软件只能做到“看图”环节,而Figma能做到大部分流程,包含画图和看图

正如国产CAD和外资品牌的对比,在我们之前的访问中,不少工程师就曾表示进口类的工业设计软件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工作需要,经过了多年的迭代升级,产品功能更加全面。但试想下,如果一些二维或者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真的被禁用了怎么办?国产软件能否顶上?

警惕工业软件卡脖子

“Figma封禁大疆”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反思。这次不能使用的是一个基于Web版UI设计工具软件,我们还可以迅速切换到其他国产平台工具软件中。但在近年来的“卡脖子”事件中,工业软件每每首当其冲,如芯片设计必备软件EDA。

目前,国外软件巨头仍然牢牢占据着包含设计、制造和服务在内的工业软件市场。而使用这些国外软件的国内企业,数量巨大,很多更是涉及民生的重要企业,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更是其中最关键、技术门槛最高的一类软件,主要用来协助设计人员或技术人员完成设计和制造等相关工作。目前,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仅5%左右。

  • 2D领域,国产CAD竞争比较激烈,每家厂商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性能上来讲可基本实现替代;

  • 3D领域,CAD较国外厂商的主流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应用于机理简单、系统功能单一、行业复杂度低的中低端工业场景,仍需要较长时间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

  • 国产软件重要性显现

    综合来看,产品力、性价比、性能稳定、轻量化和运行速度等原因是客户购买CAD的先决条件。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国产CAD正在积极地打破国外软件的垄断,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信赖国产CAD软件。

    之前,我们在微信中进行了一项CAD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66%的人选择使用国产CAD,34%选用外资品牌。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正版转换。软件市场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盗版软件,随着国内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在转向使用正版的过程中,会考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第二,国产化趋势。近年来,由硬件到软件,外部环境的变化倒逼核心产品国产化,也进一步催化企业考虑使用国产软件。

    第三,使用习惯。对于许多工程师来说,从上学开始就使用的是外资品牌,已经习惯了进口软件的操作方式,也接受不了用其他家,或者别的软件。

    宏观环境带来的断供风险和国内政策利好,推动着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发展。但小编认为,对国产工业软件最大的支持就是鼓励“使用”。毕竟,工业软件的好坏需要客户持续使用、反馈,从而进行迭代完善,用户的积累和真实使用体验十分重要。

    就像我们最常举例的Word和WPS,刚开始的时候使用WPS还各种吐槽,现在真香了。它的发展就是用户基础起来了,从而加速迭代过程,软件功能也更加适用了。

    在之前的调查中,有超过很大一部分的工程师都表示会选择使用国产CAD,也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时间,通过政策扶持-企业投入研究-市场应用-企业投入研究,从而打造更好的软件创新环境,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工业软件才有机会真正突围。

    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有不少科技、产业领域的代表发声呼吁,加快工业软件自主研发和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不仅是当下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刚需,更是我国工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com/tt1/author/jinwe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