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曝光695款违规App,手机里有这些APP的赶紧删除吧!

随着移动互联 应用的普及,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用户抱怨很多App过多收集个人信息, 络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年两会召开在即,多位政协委员表示重点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实际上,去年两会至少有25位名代表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议案或建议。

多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将重点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建议,《民法总则》和其他民事规范进一步明晰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对于不宜入刑的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应当明确行政责任,由行政机关对相关企业和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罚。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提出,未来应对App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完善审批程序,以及压实应用商店的管理责任,加强对App提供者的安全评估等。值得注意的是,她今年将提交三个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议案,具体是:《关于在<电子商务法>实施背景下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的建议》《关于强化 App 分类监管,保障青少年移动 络安全的建议》和《关于规范互联 信息采集行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建议》。

据悉,去年两会至少25位名代表委员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并向大会提交了相关议案或建议。

32款App重复出现在工信部“黑名单”

截至2018年底,中国4G用户规模已达到11.7亿。很多用户会通过安卓手机自带软件应用市场或者第三方软件市场下载手机App,但是,手机应用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消费者备受困扰。

2018年4季度被检测出发现存在违规收集用户信息App名单。

2月27日,工信部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43款违规App,有40款存在“制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的行为,两款有“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的App:万能看(V9.5.3)来自百度手机助手,校内外(V6.7.2154)来自PC141软件下载站。

其中,86.33%的App存在强制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的问题,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恶意“吸费”合计占比11.8%。在工信部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违规App中,四年来首次有App出现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积分的行为。

工信部四年来公布的违规App所涉问题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32款App重复出现在“黑名单”上,一款名叫“风云直播”APP出现的频次最高,总计五次,并且都是存在强制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的行为。

32款重复上榜的App。

“强制捆绑推广无关应用软件”是比较常见的违规行为

统计结果显示,“强制捆绑推广无关应用软件”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违规行为。何华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强制捆绑问题侵犯用户权益问题不显著,相较侵犯用户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程度较轻;此外,还有部分用户在下载App的过程中并没有察觉被“强制捆绑”,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投诉或举 ,除非是应用软件弹窗提示并强制安装。

彭根还指出,用户被强制捆绑下载的App毫无安全性可谈,很多流量大的APP为了获得推广收入,可能不会检测推广App的安全性。

确保App服务提供者最大程度实现业务运营的透明度

去年3月,北京市消协发布《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 告》,调查结果显示,89.62%的人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79.23%的人认为手机APP上的个人信息不安全。

日常生活中,部分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导致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甚至引发各种信息诈骗等案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如2018年,30多名小红书用户在 上爆料,表示接到自称小红书客服的电话诈骗,被骗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娟娟指出,App若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时,被侵权人可以向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追究相关主体的侵权责任。同时,她还建议,建立健全《 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加大App违法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上述四部门强调,对于强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发生或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而未采取补救措施,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有关主管部门将按照《 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依法予以处罚。App运营者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