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ZAO”的软件,在经历了软件生涯的大起大落后,结束了72小时的生命。
8月30日下午, “周抛”应用,AI换脸软件“ZAO”正式上线。很快,各类 交平台上,都充斥着众多用户用ZAO制作出来的,自己与偶像,明星的“同框画面”。随着热度发酵,它在各大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激增,引发全 刷屏潮。
这得益于他简单的玩法和便捷的传播方式。用户通过简单的上传照片,即可将短视频中的演员换成自己的脸,然后分享到各类 交平台上,即可轻松实现与偶像名人的“同框”。
然而玩法单一也成为它的一大败笔,当新鲜感过去,而没有其他功能留存住用户,热度的退潮就很快了。到了9月1日,微信就已屏蔽了ZAO的分享链接,再在朋友圈打开链接时,页面显示“ 页存在安全风险,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 环境,已停止访问”。
从上线火爆,到全 质疑,ZAO仅仅用了3天就做到了。这一方面是软件本身对留存用户的设计没有做好所致,另一方面也与背后的用户隐私争议有关。
本身“换脸”技术真实的过于恐怖,要让用户适应就需要一定时间,而ZAO的一份“用户协议”,也让用户隐约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隐私风险。根据协议,一旦用户勾选同意选项,等于将自己的肖像权永久地授权给了软件方,未来软件方如何处理都是合法的,此举引发众多用户的恐慌。在人脸识别支付等技术陆续应用起来的今天,ZAO这种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行为,对用户的隐私安全,财产安全会有多少影响呢?
随着恐慌情绪的传播,大量的用户卸载注销ZAO,而舆情也越来越往负面 道靠近,“侵权”、“侵犯隐私”等关键词牢牢与ZAO绑在了一起,可以说墙倒众人推,兵败如山倒了。
9月3日,针对媒体热议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 络数据安全问题,其主体公司陌陌的相关负责人被工信部约谈。约谈内容主要是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业务的安全评估,防止自有业务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电信诈骗等风险隐患。
我们常说,技术是无罪的。随着AI技术的日趋成熟,它越来越频繁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交集,从智能家居,到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越来越多的AI技术应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换脸技术,只是因为它的交互方式更加直观,而更迅速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归根结底,AI技术只是一项为人所用的技术,其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要看掌握技术的人如何去应用。
但它们又像一个个潘多拉魔盒,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打开了就关不上的盒子里会放出什么东西。
“ZAO”的换脸软件突然走红的同时,AI换脸灰色产业链也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2018年11月7日,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 大会上,“AI虚拟主播”的出现引起大众的关注,给人一种,AI技术进入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然到来的感觉。
然而AI技术给 会带来的,都是往好的方面的进步吗?就在前天,我们在某头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关键词“AI换脸”检索到的都是“爱换脸,全 最全、价格最低”,“换脸合集 可试看”等表述暧昧的信息。经过与这些商家沟通后,发现他们在平台上售卖的,实际上是明星换脸的不雅视频。
其中一位卖家表示,基本上你比较熟悉的女明星视频他都有,可以打包出售, 盘发货,在线观看,担心不像的话可以先免费试看。
此外,还有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卖家表示,可以提供视频定制的换脸产品。只需要买家提供一些被换脸人的照片,他们就可以将照片中的人脸“转移”到特定视频中特定的人物上。
“一般需要提供被换脸人的5到10张照片或一段视频,收费是10元1分钟,5分钟起做,一到两个小时可以完成,如果视频长度较长,还可以更便宜。”一位卖家表示“你可以自己提供视频,也可以直接用我们的,素材越清晰越好,不要有侧脸、盖脸。”
关于有这些需求的客户,该卖家表示,有的纯粹是做小黄片的,但更多的可能是做一些商品宣传片,微商视频等,总之各有各用途,也不愁没有客户。
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卖家,卖的是AI换脸视频的制作技术。 称包教包会,价格公道,并且可以赠送全套明星换脸视频素材。这种课程的价格一般在500元左右,最快四个小时就能学会了。
对于AI技术的这种应用现状,很多媒体表示了担忧,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留在 交平台上的照片制作换脸视频,再去从事不法行为,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