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齐鲁软件园坚持产才融合、引育并重的人才发展道路,实现从“以政策引人才”向“以生态引人才”的转变,成为济南名副其实的创业沃土与人才高地。
形成产业集群,铸就人才高地
当前,工业软件已成为我国工业领域的一个卡脖子问题,发展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已经是迫在眉睫,而要想实现国产工业软件的弯道超车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业软件是制造业的源头,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软件,中国的制造业和工业就总是走在别人的后面。”作为华天软件的首席技术官,梅敬成对工业软件产业的认识极其清醒。
华天软件一直致力于制造业的信息化,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其中产品设计成为最卡脖子的问题。不久前,梅敬成带领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款完全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产品CrownCAD正式上线公测,虽然技术先进,但推向市场,资金成了他最大的困难,谈了几家金融机构,他都败兴而归。
为支持这款新型三维云工业设计软件尽快走向市场,齐鲁软件园通过济南高新区的“人才有价”平台对梅敬成的团队进行了数据征信,综合研判400多项指标,几千个要素后,平台给出4000万“人才身价”的评估,并通过平台上金融机构的授信正快速融资发展。
“我们华天完全有实力替代国外工业软件,世界顶级公司也在与华天展开合作。我们非常有底气应对目前的卡脖子问题。””梅敬成看重齐鲁软件园的营商政策和服务,对未来充满信心。“齐鲁软件园已经形成软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带来人才集群,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入驻齐鲁软件园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电力、铁路、石化等行业管理软件的研发与推广,是国内主要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5月6日,金现代成功上市。近日,齐鲁软件园主动提供平台,金现代牵头,成功中标国家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融合应用软件。董事长黎峰不无感慨,“软件园区为我们默默提供了保姆式、管家式的服务,让我们企业全神贯注拼市场,值得点赞。”
栽下“梧桐林””,以生态引人才
“园区坚持产才融合、引育并重的人才发展道路,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发展软环境,实现从‘以政策引人才’向‘以生态引人才’的转变。”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负责人才工作的高宪雯介绍,园区在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大学生实训等各个环节,形成了覆盖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和基础人才的全方位、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
齐鲁软件园重视打造高层次人才双创环境,通过技术、政策、融资、载体等服务,为人才栽下“梧桐林”,投资建设了3万平米的5150人才大厦,已入驻高层次人才团队104家,成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企业核心聚集区。
当前,齐鲁软件园已通过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等多个国家级人才平台,运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高新区四级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截止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和培养了省级以上各类人才134人、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和泉城领军人才245人,市级各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约2000余名。
在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齐鲁软件园同样非常重视为企业培训骨干人才,创建了专业化培训平台“齐鲁学堂”,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多渠道推进校企合作,与山大微电子学院合力打造了“集成电路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设计实践平台”,建立高校、基地、行业和企业的多方面联动运行模式,共享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平台、封装、测试平台及超算中心资源。
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科技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已经过25年的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产业有了一定基础。在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傅瑞霞看来,在园区25年的发展中,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齐鲁软件园仍在不断打造和优化双创环境,通过技术、政策、融资、载体等服务,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并通过人才的科研创新,在我国一些卡脖子领域不断突破。(栗娟 张宗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