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画饼可以充饥,那么画刀也能行凶杀人了!此等逻辑只怕连一个黄口小儿都会觉得荒谬绝伦,然而这把画出来的刀,却真真地被当成了“杀人凶器”,定了一个人的死罪。这样荒诞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封建的旧 会,而是在八十年代的台北市!
一、荒诞的“纸刀案”
时间回到1982年的元旦,傍晚时分,台北市的一家当铺老板被砍了18刀身亡。凶手抢走了四万台币,两枚金戒指和一块金表之后,又纵火毁灭现场,随后逃之夭夭。
警方在调查现场后,发现了一个重大嫌疑人,一个叫张铭传的年轻人。因之前曾到过这家当铺,在门上留下了他的指纹。于是张铭传被警方逮捕审讯。
张铭传曾经历过怎么样的审讯过程,外人无从知晓。最后警方给出的结果是认定张铭传有重大杀人嫌疑。主要证据有四条:
一、门上的指纹
二、一条带着血迹的裤子
三、一个咖啡色的手提箱
四、一把由嫌疑人画出来的刀
法院依据这四条犯罪证据给张铭传判了死罪。这样的判案过程听着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四条经不起推敲的证据竟然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把一个人定了死罪,活脱脱的现代版葫芦僧判葫芦案。人命关天,如此断案,如何能让人信服,而作为本案的嫌疑人又如何肯认罪。
张铭传到了法庭上拒绝承认自己杀人,称自己是被屈打成招,被迫画了一把作案凶器。而张铭传的父母也深信自己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杀人,于是在外面四处奔走相告,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挽救儿子的性命与清白。
而最令人感觉的困惑不解的是,如此不合逻辑的审判流程,如此不严谨的犯罪证据,在张铭传提出申诉后,竟然被法院四次驳回维持原判。难道是台北的律师都没有这个能力推翻本案,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呢?
在被法院第四次判定死罪的张铭传一家人几乎陷入绝望。然而正义终将不会缺席,终于有两名律师再次站了出来,他们通过对案卷的查阅,发现了案件的诸多疑点,所有的犯罪证据经过两位律师的再三检验推敲,终于都被一一推翻。
第一,当铺大门上的指纹,只能证明张铭传本人去过当铺,而不能作为直接的杀人证据。
第二,一条带血迹的裤子,被检方认定为张铭传行凶时穿的裤子。裤子上的血迹是AB型血,而被害人是B型血,张铭传是A型血。检方声称这是张铭传在杀人时留下的血迹反应,而经咨询相关专家鉴定,除非双方都流了很多血,才有可能出现血迹融合反应。血迹鉴定结果是这条带着血迹的裤子上并没有被害人的血迹,并且这条裤子穿在张铭传身上足足短了十几厘米。可见这条裤子并非张铭传本人,同样不能作为犯罪证据。
第三,咖啡色的手提箱,检方称是张铭传行凶时拎着的。经过再次检验,手提箱上也没有任何血迹,无法直接作为犯罪证据。
第四,凶器是故意杀人案的重要物证,它是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由于警方一直没有找到凶器,只是让张铭传画了一把刀。虽然在司法程序上,在有其他有力证据可以证明犯罪的情况下,没有找到凶器并不影响对案件的判定,但是在本案中所有的证据都无法直接证明张铭传有罪。而法院正是因为这把画出来的刀,四次给张铭传定了死罪。
两位律师的经过多方咨询和多次鉴定,推翻排除了所有判定张铭传有罪的证据,同时在面对着巨大的 会舆论下,法院终于宣判张铭传无罪释放。而此时无辜的张铭传已经被关押了836天了。
这场荒诞无稽的“纸刀案”折腾了将近两年终于收场了!隐藏在案件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黑暗与邪恶也从此随着时间逐渐被湮没。
二.那些臭名昭著的冤案
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家都会有各种各样奇葩的冤案。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窦娥冤,还有人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岳飞,同样也遭受了被冤死的凄惨结局。
美国自认为是法律健全的法治 会,同样也出现了不少震惊世人的冤案。
一部10集的纪录片《制造杀人犯》真实地还原了一起发生在1985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冤案。一名叫斯蒂文·艾弗里的青年,因得罪了警察,无辜遭受了18年冤狱。
23岁的斯蒂文是当地的不良少年,经常打架斗殴,被当地警察视为危险分子。斯蒂文的一个表姐叫桑德拉,经常到处跟人讲斯蒂文的坏话。为此斯蒂文与桑德拉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且斯蒂文还拿着猎枪恐吓这位表姐。虽然这次并没有发生命案,但是从此得罪了这位表姐,而表姐的丈夫是当地的警察,她的闺蜜则是一名法官,斯蒂文的厄运从此开始了。
1985年秋天,一个白人女子在海边遭到了性侵,警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劣迹斑斑的斯蒂文。警察在被害人的描述下,参照斯蒂文的照片画了一张嫌疑人的画像。被害人在糊里糊涂诱导下指认斯蒂文为嫌疑人。审理此案的法官正是桑德拉的闺蜜,于是斯蒂文被判刑32年。直到真正的罪犯被逮捕,斯蒂文才被无罪释放。此时斯蒂文在监狱待了足足18年,妻子早已弃他而去。
出狱后,斯蒂文成了一名对抗司法不公的知名人士,经常去帮助一些冤案的受害者索赔赔偿金。因此当地的警方将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斯蒂文的厄运并没有结束。
两年之后,斯蒂文因涉嫌杀害一名女摄影师而再次被逮捕。这次所有的人证物证都指向斯蒂文,而负责这次案件审理的警察与之前负责性侵案的警察竟然是同一人。这次入狱斯蒂文被判终身监禁,虽然案件存在很多疑点,但是在没找到新的无罪证据的情况下,斯蒂文又在监狱中度过了10年。
在面对司法不公,在面对庞大的司法体系时,我们不禁哀叹,个体的力量如此渺小微弱,以至于耗费一个人一生的精力都难以与之抗衡,更有人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美国司法历史上,因种族歧视而被草率判决死刑的一名年仅14岁的黑人男孩乔治·尤尼乌斯·史丁尼,这起冤案成了美国司法史上的一个永远的污点。
1944年的3月,一名11岁和一名8岁的女孩被人残忍杀害,弃尸在山沟里。有人指认曾见过两名女孩向乔治问路。于是警方结合乔治当天迟迟未回家的情况,将乔治作为嫌疑人逮捕。
在审讯过程中,没有律师和父母的陪伴,只有警察在封闭的审讯室中,经过短短一个小时的审讯,乔治便承认了所有的罪行,并在笔录上签字画押。上面记录了乔治企图强暴两名女孩,但遭到反抗,于是起了杀心,残忍杀害了两名女孩。而在当时,黑人的教育程度普遍低下,14岁的乔治是否能看懂笔录上的内容尚未可知,便被警方急匆匆地定了案。
在法院的审判过程更是敷衍了事,审判不到两个小时,陪审团仅仅讨论了十几分钟便给乔治定了死罪,警方又以乔治父母支付不起上诉费用为由表示不予上诉。而最令人发指的是,年仅14岁的乔治竟然被归类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因此他的刑罚得不到任何的减免。
乔治在案发后仅仅81天后便被执行死刑。当时的死刑是坐电椅,乔治坐上电椅后短短4分钟便离开了这个残酷无情的世界。在临刑前,小小的乔治因个子矮小,头部不够大,导致头上的电帽多次滑落。令人唏嘘的是最终乔治仍然成了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死刑犯。
事后乔治的弟弟和他的父母仍然在为他的冤案四处奔波。直到2013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证明乔治不在案发现场的有力证据,至此终于能还乔治一个清白之名。此时乔治已经离开人世将近70年了。
而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如是写到:人类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除了为乔治的无辜枉死感到痛心之外,更希望能够让司法体系更完善,司法环境更公平公正。
三、冤案的产生和问责
发 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宋史包拯传》
纵观这些制造冤假错案的司法人员,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严刑逼供,暴力取证;第二,非法取证甚至伪造证据。第三,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第四,权力干预;
法治的建设自古以来一直都在进行中,从未中止或间断过。对于防止冤假错案,从周朝开始就有一种制度叫做乞鞫,就是百姓对判决不服的可以通过敲击路鼓进行申诉,这也是后来“击鼓鸣冤”的由来。
到了清朝时期,死刑案件更加严谨,要经过州县初审,经过第二审府,第三审按察司,第四审督抚的直接审理的复审程序,在确认无误,才能由督抚将案件送到中央。这样地方上的死刑案件至少要经过六级官府才能定案。除了官方的平反机制,还有越诉,上访,京控以及临刑呼冤等等属于平民级的伸冤机制。
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地完善防止冤假错案的法律法规。
1995年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当中,规定了国家赔偿包括刑事赔偿和司法赔偿,对冤假错案的当事人进行精神抚慰金,返还财产恢复名誉等多种赔偿方式。
1998年施行的《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中对冤假错案的审判责任确认和责任追究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2015年又出台了四项防止冤假错案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原则,这也跟古时“罪疑惟轻”的原则大同小异。相对于古代的司法制度,我国现代的司法程序中更注重对人权的重视,把尊重和保障人权放在了第一位。同时也完善了行政终身追责制度,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防治冤假错案的决心和力度。
四、心灵的洗涤
即使在清朝如此审慎的司法程序环境下,仍然避免不了冤案的产生,例如大家熟知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而在现代,在 络媒体上不断冲击人们眼球的“内蒙古呼格冤案”、“张玉环冤案”、“赵作海杀人案”等等,各种冤案层出不穷。
冤假错案发生概率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健全各种监督问责制度来降低。但却实现不了完全避免,即使有了完美健全的制度,有了理想中的公平,可是永远也阻止不了人心的偏颇。当司法人员因各种原因而在审判的案件中掺杂了个人的私欲和利益时,他将无法保证公平和正义。专业素质和完善的制度如同两个硬件,而道德的提升如同最重要的软件,只有软件性能升级了,才能保证硬件的正常运转。
道德无法完全靠制度来约束,只能直指人心。在每一起冤假错案当中,都会对司法人员的人心进行一次拷问,面对公平正义和私欲利益时,人心何去何从?
在欲望这头洪荒神兽面前,人心常常是虚弱无力的!也只有真正的无私才能抵挡住欲望的各种诱惑。因此,我们的司法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心灵的洗涤了。只有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才能保证相对的公平。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梭伦
我们渴望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的司法体系,正如我们渴望自由。
人们常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然而,这迟到的代价可能牺牲的是一个人的名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好时光,更有可能是生命。这样的代价太过惨痛,也太过沉重!所以我们更希望正义能够及时出席,而不是姗姗来迟。
只有人们心中的正义之光被逐渐点亮时,黑暗才会慢慢褪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