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日前圆满收官。今年是大赛举办的第十年,大赛如一叶扁舟,载着软件强国梦,几经风浪,已经成为软件赛事领域的“超级航母”。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543支队伍积极参与,来自江苏高校(含高职)的 名队伍多达627支,在357支晋级总决赛的队伍中,江苏赛队有68支,占入围总数的19%,全省参赛队伍数量和入围总决赛队伍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总决赛采取云评审的方式,历经两轮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一等奖队伍20支,其中江苏赛队6支;二等奖91支,其中江苏赛队14支;三等奖246支,其中江苏赛队49支。
聚焦产业热点,面向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征集赛题是“中国软件杯”大赛最突出的特点。本届大赛共发布赛题17道,其中江苏国光信息的信创平台中手写输入法、中移(苏州)软件的云端智能相册应用、江苏航天龙梦的辅助桌面读屏软件等7道赛题来自江苏省骨干企业。
随着手机像素越来越高,手机内存越来越不够用。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赛题“A5-云端智能相册应用”应运而生。云端智能云相册能够实现照片的自动归档,根据照片类型进行分类(人物、动物、风景、交通工具、建筑),使用人脸检索集体活动照片,自动完成私人照片的快速分发。根据用户需求,相册也可以生成精彩瞬间剪辑、回忆录等。来自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评审专家杨希参与了赛题A5的评审。“现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都非常强。”杨希说,“从演示效果上看,大部分参赛选手的作品接近于完整的软件产品,但在软件的设计思路、产品的交互性、系统性能优化等层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对于仅有2~3人的小团队来说,能将作品打磨、完善到目前的程度,足以证明参赛选手的能力出众。”
赛题“A4-林业有害生物智能识别”,要求参赛选手运用大数据、智能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设计出一款软件作品。该作品能对手机拍摄的或相册中的害虫图像分析处理,可以智能识别常见的林业害虫种类、个数等信息。南京开江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牧启顺在评审结束后表示:“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远远超出了预期。参赛队员能够深入研究项目需求,认真分析用户需求,对应用的场景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考察。部分赛队针对林业工作人员在野外作业时没有 络的情况设计了离线使用模式,并且联 后能够自动备份离线数据,这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创造337”团队获得了本届大赛的一等奖,这令队长赵志翔有些意外。该团队有两名选手(赵志翔、刘伟佳)来自东南大学,因为经常在门牌 为“337”的 络空间实验室写代码,所以给赛队命名为“创造337”。刘伟佳认为,适用于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是其作品最大的创新。“我们考虑到了用户 络环境较差,想了解害虫的信息,识别结果错误等情形,分别设计了离线使用功能、知识科普功能、专家在线咨询功能等,给用户带来舒适、周到,同时又不失趣味的使用感受。”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育产业亟需的高质量软件人才是大赛不变的宗旨。在回答“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软件设计工程师时”这一问题时,参赛队员的态度、品行、表达、创新、能力等成为企业专家口中的高频词汇。杨希总结道:“思维创新能力强、表达逻辑清晰的学生肯定更受企业的青睐。技术是不断变化和革新的,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之外,还要对软件设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另外就是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