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接轨” 会需求的体现,在高考招生 考中也易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通知显示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
这些新增专业中不乏刚刚萌芽就已火热的明星专业,比如2018年新设立的人工智能专业,2019年,全国又有180所高校新增了这个专业,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也继续成为新增专业中的热门。
然而,这些刚刚开始招生的新专业,尽管就业前景被看好,终归尚未接受实践检验。相反,那些新增数量较多,且毕业生规模较大的专业更容易被就业导向的学生所选择。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愿意 考一所高校的新增专业,就会面临两个选择:其一,选择人工智能、大数据这种全新的专业,成为就业市场“吃螃蟹的人”;其二,选择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这种已在部分高校开设的新增专业,坐享目前的就业“红利”。
比如,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面比较全,从具体的就业岗位来看,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业毕业生能从事的岗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也可以从事,包括Web开发、移动互联 开发、嵌入式开发、大数据开发等岗位。
从就业市场来说,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不少软件工程岗位很难会再出现爆发式的人才需求,但是目前这些岗位的市场存量已经非常庞大,由于开发岗位的新老更替速度相对比较快,所以每年新增的岗位需求量还是比较大。
对于前一种专业,目前尚无就业统计,对于后一种专业,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就针对2018届本科生进行了调查。
其从2019年各高校新增专业中选取了增加数量较多,且毕业生规模较大的10个专业,分别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康复治疗学、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物联 工程、学前教育、金融工程和商务英语。
告显示,多数专业的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均超过2018届本科专业平均水平,反映出 会发展催生的热门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就业优势。
在就业率和月收入方面,IT类专业优势比较明显。
具体来看,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名靠前的三个专业为软件工程(97.1%)、数字媒体技术(95.7%)、机械电子工程(95.5%)。从月收入看,软件工程(6733元)、物联 工程(6420元)、数字媒体技术(5955元)、数字媒体艺术(5519元)等IT类专业包揽前四位。
除了求职难易程度和收入高低,毕业生在工作中是否能学以致用以及在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同样重要。从数据来看,尽管收入并不抢眼,但小学教育专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比例(94%)和就业满意度(74%)均位居前列。同样“所学即所用”的专业还有康复治疗学(94%)。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收入专业,例如数字媒体技术和金融工程的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并不算高,均为68%。或许因为这些专业的加班强度较高,工作体验不佳所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