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总因各种原因使发版推迟,导致产品和开发都很不满意,有什么好的版本管理方法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吗?

版本总因各种原因使发版推迟,导致产品和开发都很不满意,有什么好的版本管理方法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吗?

原因可能由于老板需求,测试延期等导致。

近期刚经历版本上线,同样,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问题,在自我反省,团队反省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产品上线延迟,或者说上线的产品无法达到最初的预想?

其实,产品最初的设计和最终形态出现一定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产品在逐步经历时间推敲的过程中也总在不断的完善。在历经各个部门不同人员不同阶段进行的过程中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只要产品的需求,产品定位,产品的目标没有变。无论产品历经了一个怎样的设计过程、开发、测试过程。只要标准规范且严格,最终上线的产品一定是大家所能接受的,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的。

首先我们先来反观一下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产品最初的需求阶段到最终的上线运营,过程复杂而多变,涉及的部门或者人员都不单单是一两人,刨除人员工作能力问题,一个能力很好的项目团队也会因为需求的反复变更,各个部门交接沟通不及时,或者沟通不明确,设计不能理解产品的逻辑,前端无法很好的还原设计的交互,后台又不能确保接口功能的万无一失,测试不全面等等,又怎能保证一个项目准时且完整的上线。

个人认为每个项目管理不好,导致的上线延迟,不同的项目团队必然问题的根源不同,但有几点事共通的。

1:能力问题,作为一个产品汪,自己设计的产品方案是否合格,自己最明白,但是总会尽全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但是,那些没想到的坑,谁也不能保证后续不会出问题。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起决定性的两点就是产品和技术,产品本身的逻辑问题,业务理解能力,方案的完整性,决定了产品的方案标准和产品的走向。而技术则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功能完善程度,产品性能,稳定性等相关指标。

2:沟通协调问题,所谓沟通不仅仅是产品与诸多部门和人员的交流,更多的是如何让大家理解产品业务。并且不同人员的理解是一致的,产品的不同形态,特殊情况的处理,B计划的备案等等,另外就是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协调办公。

3:管理问题,一个项目的技术参与者往往不是一个人,技术人员如何快速的协调,其实是需要一个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产品是无法衡量技术标准的,另一方面,技术的进度把控有时候产品是做不到的,需要一个强势型的技术做推动和管理,代码逻辑,代码规范都直接影响到后续功能的稳定性,BUG频率、测试通过率等诸多环节。产品阶段,需要有管理者及时确认方案,确定开发优先级,确定产品标准,即产品达到怎样的形态方可上线。

此外就是确定好每个版本要开发的节点,即产品达到怎样的形态,这和最初产品需求确认,版本确认有关。否则产品将处于不可控的混乱状态,自然而然的出现各种情况时,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延迟也是必然。最后总结一下就是,一个好的团队必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大家不断的磨合和彼此的认可。事在人为,加油吧。

出于对PMCAFF用户的尊重,任何在PMCAFF产品经理 区发布的内容,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在任何平台被直接或间接发布使用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tougao@pmcaff.com

Greated by PMCAFF产品经理 区 – www.pmcaff.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1月21日
下一篇 2015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