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软件上经常能看到《未来婚礼/葬礼歌单》这类播放条目,流露着一丝豁达,一丝黑色幽默。但心胸更广的人,甚至连自己葬礼上的歌舞节目都已经定好了:钢管X蹦迪。
这真不是夜总会,而是葬礼现场
部分中国人民似乎有种神奇的力量,能把红白喜事都变得不走寻常路。继公公在婚礼上强吻儿媳后,还有一些农村地区有着坟头蹦迪的习俗:在葬礼上邀请舞娘助兴表演,每次大约支付两三千块钱。
这一奇葩风俗在遭到有关部门近年来多次通 批评后,甚至引起了众多外媒的注意。但这种猎奇爱好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你半夜开车经过一些农村地区,可能会惊觉“音浪太强,不摇会被晃到地上”,仔细分辨在鼓点声中还传来那么几声唢呐,走近之后发现这不是夜店拓展了下乡业务,而是有的人家在举办葬礼。
液晶屏幕上滚动着黑白照片和“XX万古长存”,一个穿着暴露的女郎随着节拍扭动着妖娆身姿,旁边甚至有二人转、魔术师,霓虹灯映得台上姹紫嫣红,喜气洋洋,十分魔幻。
台下观众如痴如醉,跟你想象中“一片白色,沉默压抑,披麻戴孝”的传统葬礼相差万里。
旁边的老大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颤颤巍巍地从轮椅上起身,把钱塞进女郎的bra和丝袜里:“出一两百份子钱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这波不亏。”
据说坟头蹦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类似于庙会巫女跳大神,以“确保死者有幸福的来世,减少生者的痛苦,达到宾主尽欢的效果”。
八九十年代时,该习俗达到了顶峰。当一个老人在八九十岁后无病无痛地逝世,并且儿孙满堂,人们会称之为“喜丧”,有的地区甚至会把喜事当成丧事来办。
电影《喜丧》剧照
传统的请和尚道士做法事、请戏班子、通宵打牌守夜等习俗已经不足以表达儿孙们深切的思念,花钱雇人哭丧已经过时,什么才够喜庆热闹有面儿,让大家看得开心让老人走得放心?那当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艳舞表演。
葬礼艳舞盛行于中国台湾,并传入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等省部分农村地区。虽然一直被严厉打击,但屡禁不止。
在台湾,当地黑帮趁机把持住了这块肥肉,统一低价促销,统一管理。有的县城里就有十几个“专业丧葬表演队”,自备音响系统、钢管、烟花、霓虹灯、乐队等配套设施。除了丧葬,他们也承接婚礼和庙会活动。
服务多种多样,任君挑选:除了艳舞,有时也有孝子贤孙为自己老爹选择女子仪仗队或女子拉拉队。
有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古老的“生殖崇拜”,以祈求“多子多福”。
2011年,人类学家Marc L Moskowitz把这种风俗拍成了纪录片《为逝者跳舞:台湾的葬礼脱衣舞娘》。里面展示了台湾农村的艳舞过程:
女郎们先穿着短裙和上衣跳舞;然后会换上比基尼;最后是全果表演。最后一步是违法的,理论上并不会有,但他采访的每个人都说看过这种表演。
他采访的姑娘对着镜头说,“我们有这个舞蹈天赋,好不容易有个展现的机会,顺便混口饭吃。”
支持者认为这能让气氛更加热烈,政府官员通常认为这是可怕的陋习,有损当地形象。
一个隐含的逻辑是:既然悼念者越多越有面子,那艳舞毫无疑问能吸引更多人参加……同时,它还象征着财富地位:看,我请得起这么多舞娘。
如果认为这只是属于少数乡下人就错了,甚至一些 会中上层人士也是葬礼艳舞的拥趸。2017年1月3日,在嘉义县前“议长”董象的葬礼上,50名钢管舞女郎在大卡车顶载歌载舞,轰动一时。
嘉义县前“议长”董象的葬礼
在葬礼上跳舞也不是中国人民的独创,非洲加纳以及美国新泽西等地一直为非裔人民提供葬礼舞蹈派对的服务。大概不那么发达的地区,总是在文化上有莫名的共通之处。不过,显然我们比他们走得更远……
有的微博、知乎 友表示:“这才是我想要/想看的葬礼,多么朋克,多么欢乐。”还有老外表示羡慕:“太有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这么香艳的风俗。”不过官方显然会坚决打击这种陋习。
至于这到底是亵渎祖先、低俗无聊,还是幽默乐观,两者之间大概就只隔了一厘米吧。
(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