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控抗疫 道

(第二十六期)

“ 理工男 ” 硬核助力“智援战疫”

“ 小姐姐 ” 在线解答“有求必应”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康复隔离点,是武昌区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回家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活跃着一批技术“理工男”和知心“小姐姐”,他们是来自武汉工控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下沉党员干部。

使命必达 下沉党员投身战疫一线

2月16日晚,武汉工控集团党委接到前线防疫指挥部紧急任务,当即与武昌区指挥部对接需求,安排所属工控研究院下沉支援武软学院隔离点建设。工控研究院作为武汉工控集团下属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着优秀的管理和研发团队,接到任务当日,便火速集结了20余名在汉青年党员干部,由企业负责人钟收成亲自带队,赶赴现场参与筹备。在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现实需求之后,他们主动融入防疫工作大局,利用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助力武软学院康复隔离点筹备建设。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迅速组建了技术支持突击队和患者服务小分队,“理工男”和“小姐姐”们兵分两路,纷纷投身战“疫”一线。

科技加持 三大“硬核”武器助力战 “ 疫

通过与前线指挥部和医务人员对接需求,技术支持突击队直击隔离点管理难点,找准切入点,迅速推出亘星智慧医疗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测温智能机器人三大战“疫”利器。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依托武软学院学生宿舍楼原有监控设备,技术人员迅速搭设了远程监控系统,利用 5G 技术帮助前线指挥部通过大屏远程实时掌握医疗舱内情况,避免了近距离接触。

亘星智慧医疗系统——技术团队紧紧围绕指挥部和医护人员实际需求,迅速开发了集方舱床位管理、出入院登记、电子病历、查房巡诊、远程诊疗等功能于一体的亘星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了病区病房使用情况可视化展现,节省了病患收治登记时间,完善了基础病历、治疗病程信息化管理,开通了医生远程诊断、视频诊疗功能。这一系统既为指挥部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高效的信息支持,帮助了一线医护人员提高收治效率和医疗效能,同时也降低了人员近距离接触和纸质文档传递风险。

“小卒一 ”移动测温机器人——以工控研究院自助研发的智能安防机器人为基础,技术人员定制开发了体温监测功能,迅速改装现有智能机器人产品,推出了移动测温机器人“小卒一 ”。依托“移动巡航+人脸识别+秒测体温+智能 警”几大功能, “小卒一 ”进驻隔离点前线指挥部“执勤”,大范围往复巡逻,主动筛查人群中的体温异常者和未戴口罩的“漏 者”,助力防疫现场管理。

远程协作 分秒必争连夜开发系统

从2月18日明确开发需求和方向开始,工控研究院就迅速集结了所属亘星智能武大治专家团队以及技术领域精兵强将,连夜启动了亘星智慧医疗系统开发工作。远在北京、河南等地的研发人员获悉,纷纷主动请缨,远程参与系统开发,全力支援武汉抗疫。依托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开发实力,这些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奋战两天三夜,开发出了“亘星方舱管家系统”和“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部署实施,终于赶在康复隔离点第一位患者入住前完成了系统上线。智慧医疗系统的及时推出,减少了人员近距离接触风险,缓解了病患收治和管理压力,受到了指挥部和医护人员的充分认可和好评,工控研究院技术团队“理工男”的称 也在隔离治疗点迅速走红。

按需定制 百次迭代优化系统功能

由于临时搭建的方舱隔离治疗点基础条件有限,医疗设备和患者信息集成度低,而医院原有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直接移植使用,医护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手动记录,信息也难以实现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为有效助理一线战“疫”,理工男们为他们量身定制开发了实用有效的功能。

他们每日奋战到凌晨两三点,日更新量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系统推出至今已迭代更新上百次,亘星智慧医疗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随着救治工作程序的逐步规范,结合指挥部和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和反馈意见,在“亘星方舱管家系统”和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又快速上线了实时巡检记录、治疗用药记录、远程诊疗等实用功能。随着隔离点第一批治愈患者进入核酸检测阶段,智慧医疗系统也完成核酸检测、CT 检测提醒及 告查询功能,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近期待检人员相关信息,有效避免了治愈患者检测不及时或有遗漏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理工男们通过现场演示讲解和制作电子版使用手册等方式,让医护人员快速掌握基本操作,同时也不断优化流程,简化操作尽可能将客户端打造成为即开即用的直观便捷模式。医护人员通过手机、pad 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病患的基本信息、巡诊记录、体温血氧、检测结果、用药情况等,再在对应模块点上几下就能当场完善记录。智慧医疗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直观性有效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获得了前线人员一致“点赞”。

多方关注 隔离治疗示范点获得推介

武汉工控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下沉支援工作,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法圣,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振多次带队到武软学院隔离治疗点慰问,亲临现场为工控研究院下沉队员加油鼓劲,督促大家全力以赴做好防疫工作,同时还详细查看智慧医疗系统、“小卒一 ”移动测温机器人的开发和运行情况,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和优化建议。

武软学院隔离治疗点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引来了广泛关注,各级领导、专家媒体等专程来到武软学院隔离治疗点了解日常运作和病患治疗管理情况。其中,工控研究院开发的“亘星智慧医疗系统”获得中央指导组、国家卫建委领导,中国工程院仝小林院士和董家鸿院士,国家疾控中心专家,以及市、区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他们充分肯定了该系统对方舱医院和隔离治疗点防疫工作的积极作用,并建议向全市各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点、康复驿站推广。

转战支援 智慧医疗系统进驻湖大

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关键时期,2 月 27 日晚武昌区防疫指挥部紧急要求工控研究院支援湖北大学康复驿站信息化建设。武汉工控集团和工控研究院领导迅速带队到湖大康复驿站承领任务、实地勘察,与指挥部商讨实施方案。在硬件设施较为陈旧、物资较为缺乏的条件下,理工男们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两天内就完成了智慧医疗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搭建调试。

在详细了解湖大康复驿站医护人员实际需求后,他们又加班加点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完善和流程优化,开展了系统使用培训和答疑,切实把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做精做实做细。系统上线后,他们又快速完善了基础数据库,病患信息录入始终与收治速度保持一致,极大提高了康复驿站收治效率。


有求必应 患者 知心客服 暖心上线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工控研究院的患者服务小分队主要工作任务是配合做好入舱患者服务工作,时刻关注、及时反馈患者的各类诉求,转交相关人员协调解决。按照康复隔离点5个分舱情况,小分队对应成立了5个小组,通过分舱建立微信群的方式,24小时全天候解答患者各类诉求,耐心安抚病患,做好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有效分担了一线人员工作压力。

武软学院康复隔离点入驻了近七百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患者服务小分队每日面对上万条信息,其中需要及时回复处理的问题达数千条。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各种问题和诉求,小姐姐们没有退缩,她们凭借工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对问题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及时反馈前线指挥部,协调对接医疗、护理、安保、后勤组跟进落实,再将处理方案逐一反馈给病患,确保每一条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在工作最开始,每日工作量巨大,小姐姐们经常放弃轮休,主动要求加班,只求为更多患者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制定标准化解决方案和规范化处理流程,工作开展也变得顺畅有序,病患的各类问题基本都能迅速有效解决。“线上客服”24小时耐心、贴心、细心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病患的认可,微信群里的诉求明显减少,感谢常常“刷屏”。受到她们的积极影响,一批病患志愿者们也开始自发地为病友们服务,隔离治疗舱渐渐变成了患难与共、积极抗“疫”的大家庭。

隔离不隔情。3月8日,工控研究院的下沉干部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康复隔离期即将结束的治愈患者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亲手书写了一份墨宝表示感谢:“疫情肆虐众心牵,欲解毒魔勇者担。软件方舱驱恶患,阴霾散尽健康还!”虽然疫情使人与人之间不得不拉开距离,但是心与心却更加紧密贴在一起。奋战在康复隔离点的“战疫工控人”始终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