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泰心
新松
康希诺
云账户
汽车与新能源汽车
滨海新区大力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拥有1000余家智能科技产业企业,成立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人才)联盟、智慧城市产业(人才)联盟,在智能芯片、智能软件、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 联车、机器人、智能终端、先进通信、智能医疗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产业覆盖面、企业数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建有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两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唯一 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
神舟飞船返回舱试验件
一飞智控
“天津 ”纯太阳能车
现代石化产业是滨海新区规模第一大的优势支柱产业,是国家石油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区已形成从原油开采、加工到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全国唯一集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的地区。2021年,新区原油产量3417万吨,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位;天然气产量39亿立方米,乙烯产能150万吨/年。“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重点依托南港工业区,坚持高端化、绿色化、精细化工发展方向,到2025年,区域石油化工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
新材料是滨海新区重点优势产业,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其中,焊材占国内市场的1/3份额,雄踞榜首21年;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区熔系列单晶硅产品产销规模全球排名第三、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居国内同行业首位;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中国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海水淡化能力和技术水平全国“双领先”,拥有海水淡化厂4座,海水淡化产能达到31.6万吨/日,约占全国海水淡化产水规模近三分之一,实现海水淡化进入市政管 多年稳定运行。到2025年,区域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
滨海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拥有风电、光伏、电池、氢能等完整新能源产业体系,光伏实现从硅片材料到电池制造、到光伏组件等环节的上下游协同发展;风电以维斯塔斯为代表,上游风电叶片和中游风电主机环节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形成材料﹣设计﹣制造﹣应用﹣回收的完整链条;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成立了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功申 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规划南疆、南港冷能示范园项目。截至2021年年底,滨海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1437兆瓦,其中风电731兆瓦,光伏706兆瓦。到2025年,区域新能源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
滨海新区聚焦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坚持整机突破与基础配套相结合、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以高端突破、智能转型、绿色升级为主线,强链串链补链,装备制造业产品种类丰富,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近千家。形成了经开区和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保税区航空制造与服务和海工装备制造、东疆高端装备金融服务等一批专业化高端装备产集群。保税区临港经济区是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1100亿元。
生物医药是滨海新区主导产业之一,先后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细胞产业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目前新区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5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0余家,累计上市企业13家,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2家,独角兽企业2家。形成了以创新药物、合成生物、医疗器械、医学生物技术、现代中药等领域为特色的产业链条。在疫苗、重组蛋白、干细胞等领域成果频出,智能技术应用逐步拓展,生产制造模式不断创新,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
滨海新区是全市汽车产业聚集地,现有整车企业6家,各类零部件配套企业200余家,集聚了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恒驰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多类别、多系列、多品种的整体车系,以大众变速器、博格华纳等为代表的诸多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构建了从外资到内资,从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从加工、制造到研发、销售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打造了包括整机、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汽车模具、轮胎、涂料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十四五”期间,坚持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争取到2025年区域汽车产业规模达3300亿元。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